与谢三学士

春尽沂风暖,芹生泮水清。
双旌荣照路,博带俨盈庭。
函丈师临席,锵金壁有经。
诸生拜玉衮,欣识象丘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与谢三学士》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而非“与谢三学士”。这首诗作于宋代,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细腻感受和深沉的情感。下面将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内容解析、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介绍:

  1. 创作背景
  •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被誉为“文章四大家”之一。他的政治生涯中有着丰富的经历,包括担任翰林学士、枢密副使等职位,并在政治舞台上有较高的声望。
  • 欧阳修的文学事业同样卓有成就,他在诗歌和散文领域都有重要贡献。他的散文以简洁明快、逻辑严密著称,而诗歌则以其优美的词藻和深邃的思想闻名。
  1. 内容解析
  • 《与谢三学士唱和八首·除夜偶成拜上学士三丈》是一首描写送别的诗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深深怀念。
  • 诗中的“供帐洛城边”,以“供帐”这一古代迎送宾客的器具,形象地描绘出送别的场景,将地点置于繁华的洛城边,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略带伤感的氛围。
  1. 艺术特色
  • 诗歌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心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
  • 结构严谨,构思巧妙,诗中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人生离别的哲理思考。
  • 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富有层次感和表现力。

《与谢三学士》不仅是一首表达深厚友谊和离别情感的诗歌,也是欧阳修文学才华的集中体现。这首诗作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地位,也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诗无疑是值得品鉴和学习的艺术珍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