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 其三

游子中夜心,功名忽嗟暮。
黑貂空上书,甘泉方献赋。
白日惊壮齿,青云有英顾。
收采苟不时,珊瑚亦生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拟古其三》是唐代诗人田锡的作品,也是东晋陶渊明的拟古诗作之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深入介绍:

  1. 诗歌原文: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2. 诗歌鉴赏:此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燕子归来的情景。诗人以“仲春”为背景,描述了雨水的到来和雷电的开始,以及蛰伏的动物被唤醒,草木开始伸展生长的自然变化。新来的燕子双飞而入,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同时,诗人表达了自己与友人分别后的孤寂和思念之情。最后两句,通过询问朋友的心情,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期待。

  3. 诗歌主题:该作品以春天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生命、友情和离别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和对四季更替的观察。

  4. 诗歌艺术手法: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如“草木纵横舒”与“门庭日荒芜”形成鲜明对比,前者代表着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后者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荒凉和空虚。此外,燕子的归来象征着希望和温暖,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5. 诗歌文化背景:在古代文学中,春天常作为生命力的象征,而燕子则是春季的标志。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同时,诗人通过询问朋友的心情,展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际关系的关注。

  6. 诗歌历史影响:《拟古其三》不仅是唐代诗人田锡的作品,也是东晋陶渊明的拟古诗作之一。它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文人学者对这首诗进行了研究和传颂,使得这首诗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

《拟古其三》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