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出东门,挥涕临长河。
徘徊理舟楫,远身寄风波。
所遇非同心,人各尚偏颇。
在贵矜苦辛,势屈理无讹。
桃李有本性,松柏托山阿。
谁能逃真情,轗轲乱天和。
与君结厚爱,去日恒苦多。
抱寂不同声,维怀谅匪他。
松柏质灵寿,百岁欲如何。

【注释】:

驱车出东门:出门去。

挥涕临长河:面对长河,泪洒长河,形容悲痛之情。

理舟楫:指操办船桨之事。

远身寄风波:远离家乡,寄居在外,比喻漂泊无定。

所遇非同心:指所遇到的不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人各尚偏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见和缺点。

在贵矜苦辛:在尊贵的时候,自认为应该矜持而辛苦。

势屈理无讹:因为受到形势的压迫,所以道理上没有错。

桃李有本性:像桃花和李花一样,有它们天生的本性。

松柏托山阿:松树和柏树依靠山边生长。

谁能逃真情:谁能够逃脱真情呢?

轗轲乱天和:指世事纷扰,使天地都不得安宁。

与君结厚爱:与你结下深厚的友谊。

去日恒苦多:离别的日子常常是痛苦的。

抱寂不同声:保持沉默,不与他人同声相应。

维怀谅匪他:只有心怀坦荡的人才能理解。

灵寿:长寿的意思。

百岁欲如何:活了一百岁,又该如何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描写友人即将离去时的种种情景,表达了对朋友依依不舍、情意深长的真挚感情。

首句“驱车出东门”,写送别的地点。次句“挥涕临长河”,写送别的场面。长河,即黄河。“涕”字,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悲痛。第三句“徘徊理舟楫”,写送别时的依恋和不舍。第四句“远身寄风波”,写送别时的心情。第五至六句“所遇非同心,人各尚偏颇。在贵矜苦辛,势屈理无讹。”写朋友的遭遇和性格特点。第七句“桃李有本性,松柏托山阿。”写自然界的景物,借此抒发自己对友情的珍视。第八句“谁能逃真情,轗轲乱天和。”写人生道路的坎坷不平,表达对朋友的同情和理解。

最后两句“与君结厚爱,去日恒苦多。抱寂不同声,维怀谅匪他。”写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与君结厚爱”,表示希望与朋友长久相处的愿望。这两句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当时社会,人们往往为了个人利益而互相攀比、嫉妒,甚至互相残杀。因此,诗人对这种现象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和谴责。“抱寂不同声,维怀谅匪他。”则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对这种风气的厌恶和反感,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一种孤独感和寂寞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