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位得中,五常无愧怍。
鼎鼎握乾文,动亨静贞固。
幼稽天人学,至理豁聋瞽。
此焉非致格,象纬徒呈露。
川竭山亦崩,三辰行失序。
兵荒至殰殈,天地竟乖措。
我独致泰康,何能自安处。
周孔不可作,尘迷孰为悟。
彭聃信奇寿,阅历异前古。
物理已难齐,驾言事轻举。
杂言其二十
三才位得中,五常无愧怍。
鼎鼎握乾文,动亨静贞固。
幼稽天人学,至理豁聋瞽。
此焉非致格,象纬徒呈露。
川竭山亦崩,三辰行失序。
兵荒至殰殈,天地竟乖措。
我独致泰康,何能自安处。
周孔不可作,尘迷孰为悟。
彭聃信奇寿,阅历异前古。
物理已难齐,驾言事轻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杂言其二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每句的逐句释义:
- 三才位得中,五常无愧怍。
译文:三个世界的秩序都达到了和谐的状态,五常(仁、义、礼、智、信)没有任何愧疚。
注释:三才:指天、地、人,泛指宇宙万物。五常:儒家认为人应该具备的五种基本道德品质。
- 鼎鼎握乾文,动亨静贞固。
译文:鼎鼎握着乾坤的文脉,动静之间都能保持平衡和稳定。
注释:鼎:古代的一种烹饪器具,也象征着权威和稳定。乾坤:指天地,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代表宇宙万物的存在。
- 幼稽天人学,至理豁聋瞽。
译文:小时候学习天人的道理,明白了最深刻的道理能使耳聋的人变得聪明起来。
注释:稽:学习,探究。聋瞽:指耳聋或眼瞎,这里比喻不通晓道理。
- 此焉非致格,象纬徒呈露。
译文:这些道理并不是通过努力就能达到的,只是一些表象,无法真正理解。
注释:致格:达到目标。象纬:比喻事物的表象和迹象。
- 川竭山亦崩,三辰行失序。
译文:就像江河干涸后山体崩塌,太阳、月亮、星星运行失去了正常的秩序。
注释:川竭:河流干涸,比喻事物到了极点。三辰:古人把日、月、星合称为三辰,即日月星辰。三辰行失序:太阳、月亮、星星运行失去了正常的秩序。
- 兵荒至殰殈,天地竟乖措。
译文:战乱不断导致人民生活困苦,天地之间都显得混乱无序。
注释:兵荒:战争引起的动乱。殰殈:形容因战乱而陷入困境的人们。天地竟乖措:天地之间都显得混乱无序。
- 我独致泰康,何能自安处。
译文:只有我一个人追求安宁的生活,却不知道如何安身立命。
注释:泰康:太平安康的生活。
- 周孔不可作,尘迷孰为悟。
译文:孔子和老子的智慧不能用来应对现实问题,那些被名利蒙蔽的人又怎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呢?
注释:周孔:指孔子、老子等古代圣贤。作:使用,应用。尘迷:被名利所迷惑。孰为:谁能够。悟:明白。
- 彭聃信奇寿,阅历异前古。
译文:彭祖虽然已经活了八百岁,但他的学识和经验还是超过了古代的前贤。
注释:彭聃: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长寿者,姓彭名祖,字伯阳。奇寿:特殊的长寿,这里比喻丰富的学识和经验。阅历:经历,经验。异前古:超过古代的前贤。
- 物理已难齐,驾言事轻举。
译文:世间的事物都是难以完全理解和掌控的,所以我们做事要谨慎。
注释:物理:世间的事物。难齐:难以完全理解和掌控。驾言:这里是说“要谨慎”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