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周天雨金,吴汉雨谷锡。
苍昊理有知,黎民济饥迫。
贫哉翁仲孺,十斛已丰积。
孰谓不干天,茫茫归有德。
柰何剧冻馁,覆戴为闭隔。
造化终芒昧,不仁乖隐恻。
至此果无知,杞人重忧忒。
善淫昭感格,何以致深阨。
徒欲叩九门,至公穷诘责。
好生均化育,仁惠司卫翼。
真宰果谁为,毋庸旷天职。
【注释】
- 杂言:诗歌的一种体裁。其形式不拘一格,或四言,或五言,或七言,或六言,或杂言(长短句)。
- 十九:指第十九首。
- 夏周天雨金:比喻帝王的德政使天下太平,像夏商周三代那样普降甘霖。
- 吴汉雨谷锡:《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称帝后,曾封吴王濞为楚王,赐给宝剑等物。这里用“雨谷锡”比喻赏赐。
- 苍昊:天空。
- 理有知:上天有知觉。
- 黎民济饥迫:让百姓解除饥饿之苦。
- 贫哉翁仲孺:可怜翁仲孺贫穷得可怜。
- 十斛已丰积:形容翁仲孺家产丰厚。
- 孰谓不干天:哪能说这不干天意呢?表示对天意的敬畏和顺从。
- 茫茫归有德:希望归附于有德行的人。
- 奈何剧冻馁:奈何遭受严重的饥饿。
- 覆戴为闭隔:指因受冻饿死而成为盗贼。
- 造化终芒昧:大自然最终变得模糊不清。
- 不仁乖隐恻:不仁者违背了人道的同情心。
- 至此果无知:到这里确实无知了。
- 杞人重忧忒:杞人忧天,过于忧虑。
- 善淫昭感格:善于淫乱的行为,能够感动天地神灵。
- 何以致深阨:怎么能招致如此深重的灾难。
- 徒欲叩九门:只想要向朝廷上书请求解救。
- 至公穷诘责:要求公正地追究责任。
- 好生均化育:主张爱护生育,注重教化。
- 仁惠司卫翼:以仁慈之心来保护和辅助。
- 真宰果谁为:真正的主宰到底是谁呀?
- 毋庸旷天职:不必忽视自己的职责。
【赏析】
《杂言其十九》是一首咏史诗,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评论抒发了自己对于国家治理、民生疾苦以及道德理念的看法。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担忧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诗人以“夏周天雨金,吴汉雨谷锡”开篇,借用古代帝王的恩泽比喻国家的繁荣昌盛。接着,他通过“苍昊理有知,黎民济饥迫”指出上天对百姓的关怀与照顾,强调了统治者应当关心百姓疾苦,减轻他们的苦难。
诗人并未止步于此,而是进一步揭示了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和人民的苦难:“贫哉翁仲孺,十斛已丰积。孰谓不干天,茫茫归有德。”这里,诗人以翁仲孺为例,描绘了他的贫困生活,同时也表达了对统治阶级贪婪、自私行为的谴责。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那些归附于有德行之人的期待:“奈何剧冻馁,覆戴为闭隔。”这部分内容反映了当时社会存在的严重问题,即民众因受到压迫而陷入困境。
诗人转向对社会道德问题的探讨:“造化终芒昧,不仁乖隐恻。”诗人指出,由于统治者的不仁,导致了社会的混乱和道德的沦丧。这一部分内容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道德状况的不满和担忧。
在表达完对现实社会的批评之后,诗人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期望:“至此果无知,杞人重忧忒。”诗人认为,既然已经认识到社会的弊端,就应该采取积极的行动加以改进,而不是一味地担忧和逃避。
诗人以“善淫昭感格,何以致深阨”作为结尾,表达了对于道德规范的重要性的认识。他认为,只有通过弘扬道德规范,才能避免更大的灾难:“徒欲叩九门,至公穷诘责。”这部分内容体现了诗人对于政治清明、法治健全的追求。
《杂言其十九》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丰富情感表现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治理、民生疾苦以及道德理念的看法,还展现了诗人对于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向往。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真挚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