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噪空庭晓,霜明百尺楼。
连耞响晴日,遗穗落平畴。
黄菊疏篱晚,丹枫别岸秋。
怡情有底计,开瓮玉蛆浮。
即事 其一
介绍
《即事·其一》是明朝文征明的作品。
《即事·其一》的原文描绘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慨的结合,通过雷声和雨脚的电挟之势,引出对自然界造化的疑问和思考,同时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细节的敏感观察以及在寂静中感受到的情感波动。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感受,还折射出其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生命体验。
相关推荐
【注释】 鹊噪空庭晓:清晨,鹊鸟叫个不停。 霜明百尺楼:晨霜映照着高高的百尺楼。 连耞响晴日:秋雨连绵不断。 遗穗落平畴:被风吹落到平地上的谷穗。 黄菊疏篱晚:傍晚时分,菊花盛开。 丹枫别岸秋:秋天的岸边红叶如火。 怡情有底计,开瓮玉蛆浮:用酒解闷,打开酒坛,发现里面的蛆虫像玉一样晶莹剔透。 【赏析】 先从“鹊噪”开始,点明是早晨,然后写到“霜明”写出天气,接着写百尺楼上所见
注释: 凝云淡淡的天空,山峦苍翠苍翠。天影倒映在湖面上,湖水生辉。 渔舟缓缓驶离岸边,驶向绿色的水草之中。划破水面的涟漪像琉璃一般晶莹剔透。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首句“凝云淡淡山苍苍”,描绘了一幅宁静、清新的山景。第二句“天影下照生湖光”,则展现了阳光洒在湖面上的景象,使得湖面波光粼粼,宛如一面镜子。第三句“渔舟散入绿蘋去”,则是描述渔舟行驶于绿苹之上的情景
【注释】 即事:应时之事,眼前的景物。庭槐:庭院中的槐树。风静绿阴多:风和日丽,庭院中的槐树浓荫遮地。南柯一梦:唐代淳于棼梦入大槐安国,后醒而记之,遂成典故。行蚁:蚂蚁。上南柯:爬上槐树南枝,比喻人生如蚁附槐而生。 【赏析】 此诗是一首即景之作。诗人在夏日的一个清晨,醒来之后,看到窗外阳光明媚,院中槐树浓荫覆盖,十分凉爽。于是,诗人从被窝里爬了出来,伸了个懒腰,然后坐在窗前喝茶消闲
注释: 古树在黄昏时带起远处的烟雾,瑶台在夜晚入夜时分月光照耀。 突然一阵凉风洒落在庭院中树梢,露水滴滴打湿了衣服人还未入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秋夜景致。首句写夕阳西下时,古树在远烟笼罩中显得格外幽静,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次句描绘夜晚降临时,瑶台月光照映的景象,月光明亮清澈,如同玉盘一般。第三句则转入对周围环境的描写,一阵凉风吹过,带来了丝丝凉意,也让人感觉更加清爽舒适
【注释】 莲漏:即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这里指漏壶滴下的水珠。不短不长——形容时间正好。莲漏点,指一昼夜的时间正好,既不短也不长。乍寒乍暖——时冷时暖,形容天气变化无常。 柴桑五字诗:晋代陶潜隐居柴桑(今属江西)时,作有《归园田居》五首,其中第二首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之句,故称。此处用其诗意,以自喻病中的心境。 【赏析】
【注释】 1. 今年三月日食既:指今年农历三月初八发生了日食。 2. 愁云黯黯风摧地:乌云密布,狂风肆虐,大地在风中抖动。 3. 稚子悭(qiān)呼新月生:孩子舍不得叫新月出来。悭,吝啬、不肯。 4. 行旅狂奔暮雨至:赶路的人因为大雨而狂奔。 5. 父老招予且指示:父亲和老人招呼我并告诉我该怎么做。 6. 天狗凶猘恣吞噬:天空中的天狗凶猛地吞噬着一切。天狗,即星名“犬”,这里指代星宿
《即事 其一》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国破家亡之痛与雪耻复明之志的诗歌。夏完淳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个人情感的强烈反响。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五月西湖上,荷花开正浓。 花开能几日,又见摘莲蓬。 2. 逐句释义: - 五月西湖上,荷花开正浓:描绘了初夏时节西湖边荷花盛开的景象,浓密的花朵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鲜艳。 - 花开能几日
《即事 其一》是一首描绘诗人在特定环境下所感所思的七言绝句。诗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下面将逐句进行解读: 1. 卯酒意醺然:描述的是诗人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卯时,饮酒后感到微醺的状态。这里的“卯酒”指的是古代计时方法中的早晨之酒,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2. 焚香闭阁眠:诗人选择在焚香之后,闭门独处,享受一段宁静的时光
【注释】 暄气熏寒月:暄,暖和,温暖;熏,熏染。暄气是指温暖的气候。寒月,即冷月,这里指冬月的月亮。 微霜不改晴:微霜,淡淡的霜。改,改变。 光冲西极影:冲,直上。西极,西方极点或西方的天空。 北街明:北街,北方的街道。明,明亮。 川泽清难巳:川泽,指江河湖泊。清,清澈。难巳,不停止的意思。 龙蛇蛰不争:蛰,冬眠。争,争斗。 乾坤馀一泪:乾坤,宇宙天地。馀,留有。一泪,指眼泪(泪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首先认真审题,明确答题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是“逐句释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意、把握诗歌的主旨和诗人的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准确把握其思想情感;然后仔细审题,确定答题范围和角度;接着回归诗歌内容,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注意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浮云如浪迹”,即飘忽不定的云彩,好像流水一样,漂泊着,无依无靠地流浪在天地之间;“春色且邢州”,指春光已到邢州,但游子仍身在他乡,无法归家享受;“磬折人堪老”
【注释】 世事今寥阔:世上的人事已经显得空疏、遥远。 客杯:指客人的酒杯。 天高云澹宕:天空很高,云彩很淡。 客静鸟徘徊:主人在静静地坐着,鸟儿在徘徊不定。 海国:泛指南方各国。烽烟:烽火。这里比喻战争。 西山翠色开:西边的山峦郁郁苍苍。 悠悠薄宦意:淡淡的做官的念头。 倚徙荡尘埃:形容自己飘泊不安定,像尘土一样随风飘荡。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退居故乡时写的闲情偶寄之作。首联“世事今寥阔
注释: 1 即事:即兴之作。 2. 其一:第一首。 3. 阅尽人间角逐场:经历过人间的争斗和竞争。 4. 老怀惟觉便农庄:心中只有归隐田园,回归自然。 5. 豆荚羹汤美:用新鲜的豆子制成的羹汤很美味。 6. 糁借荷花饼饵香:用荷花粉做的饼饵散发着香气。 赏析: 这首诗以“即事”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自然的深深感悟。诗人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描绘了一幅和谐、宁静的生活画面。
【注释】 即事其一: 携尊访幽客,:拿着酒杯去访问隐士。 三至不一遇::三次去访问都不遇到。 门前秋树好,树下石堪据::门前的秋天里,那棵树儿长得好,树下有石头可以坐。 凉风西南来,竟尔挈衾具::凉爽的西南风吹过来,竟然带着我带上被单准备睡觉。 近删诗不作,颇复减思虑::近来不写诗了,反而减少了许多忧愁。 惟于人事外,时得少佳趣::只有在与世无关的事情之外,才能偶尔得到一些乐趣。 白鸟笑客狂
【注释】 即事:即目之事。 兜:通“鍪”,头盔。至尊:皇帝。 柏台风槩:比喻帝王的威风。 多言:指说话多的人。招咎:招来灾祸。 重泉:指阴间,也说九泉。碧血:形容忠烈之辞。有馀辛:表示忠贞不屈。 故人:旧友,朋友。君知否:你了解吗? 天末:天边,这里指京城之外。荒江野祭辰:指在野外祭祀亡灵。辰,星辰,这里指日月星辰。 【译文】 手持剪刀替皇帝剪发,柏台威风更没人比。 多嘴多舌难免招致灾祸
注释:南关五里,有车逻。修建水闸,原来是为了防备洪水。但是难免有时被河水淹没,如何修筑防洪堤坝,调节水流呢?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南关车逻修筑水闸时写的一首诗,表达了对水患的忧虑和担忧。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
【注释】次第:依次;章:指奏章,公文;青郊:指郊外的草地。 译文:每次呈递的公文都一一处理完毕,指挥使也按部就班。郊外的野草刚刚长出,春天已到。如果突然遇到姚元景,那么政事怎么办?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首句“次第封章毕指挥”,是说朝廷对臣下的奏章都一一批复了。第二句写朝廷大臣忙于办公,无暇顾及私事。三、四两句用典,暗寓对朝政荒废的讽刺。“设如”二句是设想,意思是说如果突然遇到一位贤能的官员
【注释】 即事 其一:题解:“此诗是作者在农村过年期间的所见所闻,反映了农村的风俗。第一句写山村到处喜气洋洋,到处都在庆祝新年。第二、三句写农村过年时人们忙着处理民事事务。第四句写农村过年时的炊烟。 庆逢年:指春节。 咨诹(zōu):商量咨询。着鞭:系马。 诘曲:曲折,这里指小路。 犬吠:狗叫声。 起炊烟:做饭生火。 【译文】: 山村到处喜气洋洋,到处都是人声嘈杂,忙着商讨咨询民事事务
快雨还欣值快晴,兰舟适可泛昆明。 罥烟柳线千条倚,照水花光两岸迎。 注释: 快雨还欣值快晴,兰舟适可泛昆明:高兴于快雨过后又迎来了晴朗的天气,正好划着船在昆明湖上游览。 罥烟柳线千条倚,照水花光两岸迎:垂柳的枝条像烟一样的飘动着,一岸岸边柳枝依依;水波荡漾着阳光下花朵的影子,两岸景色相互辉映。 赏析: 《即事》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写景抒情,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江南春色图。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注释】 即事:即景而作的诗。其一:指第一首。云里:云雾之中。峰姿:山峰的景色。开锦绣:形容山峰如彩锦般绚丽多姿。风间:风中。松籁:风吹松林的声音。籁,古代指管乐器中的竹管或金属管。笙簧:笙管乐器中的簧片。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初夏山中的景色。首句写山中的景色,云、峰、松涛和微风等景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妙的画面。次句写诗人在这幅画卷前驻足观赏。“乍”(突然)与“日午”相照应
【注释】芙蓉:即荷花。面面:一朵朵。佛头青:佛塔的青色。东阳水乐亭:在江西铅山县,是宋代著名诗人陆游的故居。水乐亭旁有瀑布,名水乐瀑,因陆游诗而得名。徐听处:慢慢地聆听声音的地方。 译文:忽然卷起的朝霞和山岚遮住了山峰,露出了芙蓉般美丽的佛塔,佛头也染上了青色。慢慢地听着那飞流直下的瀑布,好像听到了东阳的水乐亭传来的音乐。 赏析:此诗写景生动,富有情趣,表现了诗人对家乡山水之美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注释】悬清:高峻。晶明:晶莹明亮。望雨:盼望下雨。经时:经过很长时间。吟怀:抒发情怀。排佳句:写美丽的句子。西成:指秋天收获。 【赏析】这是一首咏秋景的七绝。全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首句写秋日天气晴朗、气候凉爽。次句写久盼的秋雨终于降临,久盼的晴天也出现了。第三句是说只有自己的情怀与秋雨和秋阳一样不杂。“吟”字点明了诗人以诗抒情的特点。最后两句说已将好的诗句写出
【注释】 即事 其一:作于作者退居乡间后。 座近明窗日色柔:指作者在书斋中靠窗而坐,窗外日光温柔,照得室内明亮。 几馀书史足延留:书房里摆满了书籍,可以消磨时光。 背秋无复频寻菊:秋天已过,不再去观赏菊花了。 趁暖还教一放舟:趁着天气暖和时划船出游。 松古看偏宜伴鹤:松树苍劲挺拔,特别适宜与鹤相伴。 芦残笑已不藏鸥:芦苇枯败,不再隐藏水鸟了。 可人诗忆浪仙句,汲引心源得洁流
飒景近三余,闲怀聊一抒。 秋风萧瑟,日影斜斜,万物凋零之秋景,正是诗人心绪最易引发之时。此时,诗人的心境也随着季节的更迭而变得宁静下来。他开始尝试将自己的情感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以抒发内心的感慨。 菊花依石瘦,松月上窗虚。 诗人选择了菊花和松树这两种植物作为意象,来描绘自己的隐居生活。菊花在秋天盛开,形态独特,仿佛与岩石相依为命,显得格外清瘦。而松树则生长于高耸的山峰之上,其枝叶繁茂
夹城朝日渐台风,玉树青葱起桂宫。 谒者北衙新掌节,郎官西府旧乘骢。 叔孙礼在终应复,萧相功成固不同。 百战可怜诸将帅,几人高会未央中。 注释: 1. 夹城:即夹道之城,这里指京城的城墙。朝日:早晨的太阳。日风:阳光和微风。 2. 玉树:美玉做成的树木。这里比喻朝廷中的贤才。青葱:茂盛的样子。 3. 谒者: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传达、接待任务。北衙:指的是北门,皇宫的南侧。 4. 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