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魂应识少陵忧,十二山高万里愁。
一自海棠妖血染,玉垣移治在渝州。
闻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闻鹃》是宋末元初诗人杨公远创作的两首五言律诗。这两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生动地描绘了春天归乡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介绍:杨公远,字叔明,号野趣居士,歙(今安徽歙县)人。他的一生并未仕宦,而是以诗画游士大夫间,有《野趣有声画》二卷。这种生活使他有机会深入观察自然,从而在诗歌中表现出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诗歌原文:《闻鹃》原文如下:
帝魄声声切,教侬听不禁。
都缘伤国破,岂是怨春深。
枕上幽人思,灯前逆旅心。
花枝疑恨血,到处映山林。
春阑闻杜宇,归去意难禁。
蜀道连天崄,郫城隐雾深。
差池当日事,懊恨此生心。
阅世多兴废,君休忆故林。诗歌主题:诗歌的主题围绕着春天、归乡和对历史的反思。通过对杜鹃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过去的感慨。
《闻鹃》不仅是一首充满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部富有历史感和人生哲理的作品。杨公远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人类命运的共同关注。读者可以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