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乎笔端之有神,妙乎造化之有功。
戏苍龙之引尾,背皓月而摇风。
疏影无声乱寒墨,瘦枝有叶翻秋空。
题墨竹
介绍
《题墨竹》是宋代诗人、文学家郑思肖的作品。
字忆翁,号所南,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其名寓意不忘故国。郑思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画家,还曾向朝廷献过抵御元军的建议,却未被采纳。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对国家兴亡的感慨以及个人的志向和情感,其中《自题墨竹》就是代表作之一。
相关推荐
诗句释义 1 通乎笔端之有神:这句话意味着竹子在画家的笔下具有了灵性和生命力。"通乎"表示达到某种程度,"笔端"指的是绘画工具(即笔),"有神"则是指这种表现不仅仅是简单的描绘,还赋予了竹子以生命和灵魂。 2. 妙乎造化之有功:这里的"妙乎"是形容词,意为非常巧妙或高超,"造化"指的是自然界的创造或变化,"有功"则意味着这种表现对自然形态的捕捉和再现是成功的
【解析】 1.“题墨竹”:是说作者在画上题写了这首题为《题墨竹》的诗。 2.“先生旧隐鉴湖曲”:诗人以“先生”自居,表明自己的高洁志向和不随波逐流的品格。“旧隐”,即隐居。“鉴湖曲”指鉴湖之畔,这里暗指作者的故乡或曾经隐居之地。 3.“无数琅玕绕屋生”:形容竹子长得茂盛,枝叶繁茂。“琅玕”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美玉,这里用来形容竹子。“绕”,环绕。“生”,生长。“无数”,很多、众多之意。“绕”,环绕
注释: 1. 把烛倩官奴:把烛,指点燃蜡烛。倩,请求。官奴,指的是仆人。这里用来形容主人对仆从的照顾和爱护。 2. 娟娟入画图:娟娟,形容竹子的优美姿态。入画图,指竹子的形象生动逼真地展现在画中。 3. 秋声风雨外:秋声,指秋天的声音。风雨外,形容外面的景色与风雨相融合,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4. 照见碧珊瑚:照见,指阳光照射到。碧珊瑚,指美丽的珊瑚石。在这里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拂云标格岁寒心 - 这句描绘了墨竹挺拔的姿态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标格"指的是竹子的外形,"岁寒心"则表示竹子在严寒中依然坚强不屈的品质。 2. 墨色分阴重又轻 - 墨竹的颜色深浅不一,这里用“阴”来描述墨色的浓厚程度,而“重”和“轻”则形象地比喻墨色的浓淡变化和竹叶的形态。 3. 不似渭川千亩绿 - 渭川是陕西地名,这里用来形容墨竹绿色浓郁且广阔如画的场景
注释: 新雨后,天空中的金玦(一种五色瑞玉)被雨水洗净,变得清新透明。轻风中,仿佛有轻盈的玉环在空中飘舞。 截筒为九寸,吹向武夷山。 制作成九寸的筒状乐器,吹向远方的武夷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雨过后的景象。首句“新雨收金玦”形象地描绘了新雨后的美景。金玦(一种五色瑞玉)在雨水的滋润下变得更加清晰透明,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次句“轻风轻玉环”则进一步描述了微风拂过的情景
注释:在山腰种植了一大片竹子,萧萧的风雨声不断。等到竹子成熟时,会有凤凰飞过。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通过对墨竹的生长过程的描写和对墨竹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墨竹的喜爱之情。诗中通过“种”、“萧萧风雨”、“翠实”、“鸣凤”等关键词,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墨竹的生长环境、生长过程和形象特点。同时,诗人还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诗意和画面感
【注释】 可人家:可以。筼筜(yún dāng)谷:地名,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东南。明月清风:指月色和清凉的风。玉山:山名,在今安徽休宁县西北。见:同“现”,出现。满庭:整个庭院。 【译文】 可人家住的是竹林深处的筼筜谷,那里明月清风万竿竹影相随。自从与她相见后,就再也不能见到她的倩影了,只能梦见她那高寒清冷的身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相思情的诗篇。诗人在筼筜谷中偶遇一女子,一见钟情
【解析】 题墨竹 老节逢春欲破空,草堂斜挂翠梢风。 山僧一段萧疏意,食肉人休到此中。 “老节”,即高节,指竹子的高洁品格。“逢春”是说春天来临,万物复苏。“欲破”,有突破、冲破之意。“空”,这里指空虚。 “草堂斜挂翠梢风”,意思是说,在斜挂在野草中的竹林上,飘荡着一阵春风。“翠梢”形容竹叶的绿色,“风”则是指吹过竹林的声音。“斜挂”是说竹竿斜倚,与地面呈一定角度。“草堂”是指茅舍
诗句释义: - 嶰谷阴寒石如铁,二龙僵立露骨节。 - 嶰谷:一种地名或地方志的别称,这里指地理位置。 - 阴寒:形容气候寒冷。 - 石如铁:形容石头坚硬如铁。 - 二龙:指山势蜿蜒曲折,仿佛两条龙形。 - 僵立:形容山体直立不动、静止不动。 - 露骨节:形容山岩的纹理清晰可见。 - 春雷动地万物活,畏汝飞腾冲石裂。 - 春雷动地:春天的雷声震动大地。 - 动地:震撼大地。 - 万物活
题墨竹 羞与宁王作管吹,肯随嬴女凤楼期。 清平未奏云门乐,几见天寒坠叶时。 注释翻译: 我不愿意和宁王一起吹笛子,也不愿跟随嬴女的凤楼之约。 在清平年间没有演奏云门的乐曲,现在秋天来临,树叶纷纷坠落。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竹子的坚韧和高洁品质。诗中的诗人表达了自己的高洁情操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同时,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也富有深意,如“宁王”和“嬴女”分别代表了权势和诱惑
【解析】 此诗为诗人于元和七年(812)春,在长安作。 “嶰谷春深候”,嶰谷:即嶰谷县的山谷。春天来临的时候,嶰谷山中的山谷也到了春天。候:时节。 “新梢落粉香”,新梢:指竹子刚长出的嫩枝。落粉香:形容竹叶上沾着薄薄的白粉,好像被风吹落一般,随风飘洒,发出阵阵清香。 “鹧鸪烟雨里,潇洒墨云凉”,鹧鸪:一种水鸟,形似鸳鸯而较小。烟雨里:蒙蒙细雨中。墨云:墨色云朵。这里指墨竹。潇洒:清秀洒脱。
注释: 最爱孤根瘦出石——我最喜欢那孤零零的竹干,瘦得仿佛从石头中长出来。 似闻疏叶冷吟风——好像能听到风吹过疏落的叶子,发出冷清的吟唱。 千纛万夫敌不得,先生应擅此君功——即使有千把旗帜、万人敌也抵不过你,先生你应该擅长这竹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墨竹为题,表达了作者对墨竹的深厚感情。诗中通过对墨竹的描绘,赞美了墨竹的品格和气质。诗人用“最爱”两字,表达了自己对墨竹的喜爱之情
苍梧山下无穷竹,尽是湘妃泪种成。 烟雨不销千古恨,佩环虚度九秋声。 见愁牧竖乘时伐,可待伶伦学凤鸣。 独立凄凉对图画,为君惆怅一沾缨。 注释: 1. 苍梧山下无穷竹:苍梧山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境内,山上有许多竹子。这里用“无穷”来形容竹林的茂密和连绵。 2. 尽是湘妃泪种成:相传湘夫人在舜帝死后哭泣不已,眼泪滴在竹子上,这些竹子就是湘妃泪种成的。这里的“泪种成”形象地描绘了竹子的生长过程。
风梢舞空烟,露叶滴晴月。 折取寄情人,感此岁寒节。 注释: 1. 风梢舞空烟:意思是说风轻轻地拂过竹尖,仿佛在跳舞一样,把空中的烟雾吹得四处飘散。 2. 露叶滴晴月:意思是说露水滴在叶子上,就像月光一样晶莹剔透。 3. 折取寄情人:意思是说把竹子折下来,寄给远方的亲人或朋友。 4. 感此岁寒节:意思是说因为这份感情而感到寒冷的季节
注释:旧的竹子仍然弯曲,新的树枝又昂然挺立。它直冲云霄,就像凤凰展翅高飞。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的竹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活力和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待
题墨竹 羽衣何处采仙茆,海上蓬山紫翠交。 帝子欲来风露冷,月中遥见绿云梢。 注释与赏析: - 羽衣何处采仙茆:羽衣(即仙女所穿的衣服,通常以白色为主)何处采?这似乎在询问仙茆(即神仙居住的地方)在哪里能找到。 - 海上蓬山紫翠交:海上的蓬莱山是什么样的呢?它们的颜色又是怎样的呢?这里可能是在形容蓬莱山的景色,色彩斑斓,如紫色和绿色交织在一起。 - 帝子欲来风露冷:帝子是谁?他们想要来这里吗
题墨竹 石边修竹两三竿,渭水萧森暮色寒。 会见秋风吹结实,凤皇吹下五云端。 【注释】 石:指岩石。 修竹:长而笔直的竹子。 渭水:指渭河,即今天的渭河。 萧森:形容树木苍翠、枝叶茂密的样子。 会见:会合,相遇。 秋风:秋天的风。 凤皇:凤凰一类的鸟。 五云:五色云雾,这里比喻高贵的位置。 【赏析】 此诗描写了墨竹在秋风中傲然挺立的景象,并巧妙地将墨竹与凤凰相提并论,赞美了墨竹的崇高地位和不凡品质
东吴有客善写竹,意态清贞貌如玉。 东吴:指吴地,即现在的江苏、浙江一带。 善写竹:善于写竹。 意态清贞:指竹子的姿态清新而庄重。 貌如玉:外表像玉石一样。 妙笔能参造化机,聿见新飚起寒绿。 妙笔:指好文笔,形容竹子的形态逼真。 参:参与,这里指模仿或描绘。 造化机:自然界的规律和法则。 聿见:立即看到,指一刹那之间。 新飚:指春天的风,也指新的生命力。 起寒绿:指春天到来时,万物复苏
注释: 三径清风绝点尘 —— 在三径之中,清风绝尘,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一枝潇洒倍宜人 —— 一枝翠绿的竹子,潇洒自在,更加令人喜爱。 渭川千亩徒为尔 —— 渭河两岸的万亩良田,白白浪费了,还不如你这样一枝竹子来得实在。 何似湘纨写更真 —— 湘竹的纹理清晰如丝,比这些农田更能写出真正的美来。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墨竹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清新自然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题墨竹 坡仙(苏轼)写竹如写字,指端所出皆酒气。 意态飞扬若有神,风格老来还妩媚。 鹅群鸿爪沙水明,凤翥鸾翔山月霁。 流传戏墨在人间,拭拂一枝看仔细。 注释: 1. 指端所出皆酒气:指东坡的笔法有酒气,如同饮酒后的感觉。 2. 意态飞扬若有神:“意态”指竹子的姿态,“飞扬”形容竹子的生动活泼,“若有神”形容其生动传神。 3. 风格老来还妩媚:指东坡晚年书法的风格依然妩媚多姿。 4.
题墨竹 江南处处多修竹,凉雨潇潇响寒玉。 孤根送出龙欲驰,怒箨才舒虎犹伏。 霁景时开忽往来,清阴迥绕天垂绿。 我昔金銮夜直时,月下风前适见之。 注释: - 江南处处多修竹:形容江南的竹林到处都是。 - 凉雨潇潇响寒玉:清凉的秋雨像玉一样淅沥地落下。 - 孤根送出龙欲驰:形容竹子孤独地从根部生长出来,好像一条龙正要飞驰而去。 - 怒箨才舒虎犹伏:形容竹子刚刚展开嫩绿色的笋芽
注释: 湘江春色暮雨霏霏,船儿停靠在黄陵酒意渐浓。 夜半时分打开船篷群玉发出响声,天风吹动凤凰展翅高飞飞翔。 译文: 湘江的春天,暮色中细雨纷纷飘洒,我停船在黄陵镇,酒意正浓。 夜半时分打开船篷,听到玉笛声声,宛如群玉击打的声音。 风起云涌,天边飞来一只凤凰,仿佛要飞入我梦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湘江边的一幅画面。诗人以湘江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湘江景色和作者的心情
诗句解析与赏析: 1. 潇湘江上暮云迷,落日无人翠羽低。 - 这句描述了诗人在潇湘江上的景象,天色已晚,云雾缭绕(潇湘江)。 - “暮云”和“落日”描绘了黄昏时分的壮丽天空景色。 - “翠羽低”可能指的是竹叶或竹枝在风中摇曳的样子,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美。 2. 舣棹黄陵庙前宿,一篷春雨鹧鸪啼。 - 继续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情景,诗人停船于黄陵庙前准备过夜。 - “舣棹”意为停船
【赏析】 “娟娟盈尺素,谁写凌云姿。”这是一首咏竹诗。诗人首先用一个问句来发端:“是谁在写这挺拔秀丽的墨竹呢?”诗人没有回答,而是继续描绘了墨竹的形态和风神:它高高地耸立着,仿佛要凌驾于云霄之上,而它的枝干又长又瘦,宛若一群仙鹤在空中飞翔,参差不一,姿态各异。“娟娟”形容墨竹的高洁、清秀。“盈尺素”则形容墨竹的纤细。“谁写”是说有人画过,但具体是谁,诗中未言明。诗人通过这一问句
【解析】 题墨竹:即咏墨竹。 浓墨:用浓墨。 丛篁:竹林。 写意:以简练的笔墨描绘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意境。 风枝欲动不闻声:风中的竹子好像要摇动一样,但听不到声音。 虚怀:胸怀开阔。 寒松:高高的松树。 友:朋友。 瑶篇:优美的诗篇。 识重轻:辨别轻重。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将一幅墨竹图展现在读者面前。首句“浓墨”是说墨色浓重,笔力雄健;“丛篁”指竹林,是画面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