娟娟盈尺素,谁写凌云姿。
长梢拂霄汉,群凤来参差。
坡仙久已往,湖州不复追。
高公有清致,醉墨何淋漓。

【赏析】

“娟娟盈尺素,谁写凌云姿。”这是一首咏竹诗。诗人首先用一个问句来发端:“是谁在写这挺拔秀丽的墨竹呢?”诗人没有回答,而是继续描绘了墨竹的形态和风神:它高高地耸立着,仿佛要凌驾于云霄之上,而它的枝干又长又瘦,宛若一群仙鹤在空中飞翔,参差不一,姿态各异。“娟娟”形容墨竹的高洁、清秀。“盈尺素”则形容墨竹的纤细。“谁写”是说有人画过,但具体是谁,诗中未言明。诗人通过这一问句,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充满想象的境界。

“长梢拂霄汉,群凤来参差。”接下来,诗人进一步描写墨竹的姿态:它的枝条很长,仿佛能抚摸到高高的霄汉,一群美丽的凤凰也飞来了,它们或聚或散,参差不齐,真是美不胜收。这里的“长梢”“群凤”都是比喻,形容墨竹的枝干修长,生机勃勃,充满了活力。而“拂霄汉”则是形象地描绘了墨竹的气势。

“坡仙久已往,湖州不复追。”“坡仙”指苏轼,他是宋代的大文豪,也是一位擅长画竹的画家。这里诗人用“东坡”来代称自己,说自己虽然有画竹的才能,但由于年事已高,所以已经无法再画出像苏轼那样的好墨竹了。“湖州不复追”则是说自己虽然想要追赶苏轼那种超尘脱俗的艺术境界,但是也已经不可能了。这里的“不复追”,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艺术才能的无奈和遗憾。

“高公有清致,醉墨何淋漓。”最后两句,诗人再次提到“墨竹”,但这次不是以“谁写”开头,而是直接点出主题:“这是一幅墨竹图。”接着,诗人赞叹道:“高雅的先生啊,你有着高超的艺术造诣。”然后,诗人又用一个反问句来表达自己的感慨:“你的醉墨为何如此淋漓?”这里的“淋漓”形容墨色饱满、浓厚。诗人在这里用反问的语气来表达自己对艺术创作的执着和热爱。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于自己艺术成就的一种自谦和谦虚。

这首诗通过对墨竹的描述,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艺术追求。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将墨竹描绘得栩栩如生,充满了生命力。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艺术创作的执着和热爱,以及对于自我提升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