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教心夙歆,束发知所宗。
钻瞻慨才劣,出处欣时雍。
载惟素王道,万古天日崇。
欲语谅难名,荡荡宇宙充。
眷兹神明胄,执德全天衷。
由来服庭训,仿佛良且恭。
桥门多士集,华宴一笑同。
倡赓托神契,酬酢熙春融。
愿言极兹乐,嘉会难屡逢。
【注释】
1、名教:这里指儒家的伦理道德。心:指人的内心。歆:喜爱,敬仰。2、束发:束着头发,指年少时,古代读书人二十岁束发为冠,表示已成年。知所宗:知道应该尊奉什么。3、钻瞻慨才劣:指自己学识浅薄,不能与有才学的人士相比。4、出处:进退出处,指一个人应进则进,当退则退。5、载惟:承继着。6、素王道:即“素王之道”,指孔子的学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7、天日崇:天日高,形容光明磊落。8、谅难名:难以用言语来表达。9、荡荡宇:宇宙。10、眷兹:眷念这。11、执德:奉行德。12、庭训:庭训,指家训,父母教训。13、仿佛:好像,仿佛像。14、华宴:盛大的宴会。15、倡赓:歌舞伴奏,歌咏。16、神契:精神契合,指彼此心意相通。17、酬酢:应酬交际,泛指社交活动。18、熙春融:春天和煦暖和,融:融化。19、极兹乐:尽享这欢乐。20、嘉会:盛大的集会。
【赏析】
这是一首赠答诗,作于元代至正元年(1341年)作者任翰林侍讲学士之时,赠给郑助教,以表达其对郑助教的敬意之情。
全诗可分为三段。前四句写郑助教的学问,后八句写郑助教为人处世之道。最后六句写赠答之意以及希望郑助教继续发扬光大自己的学问的愿望。
开头两句“名教心夙歆,束发知所宗。”意思是我从小就向往着儒学的教化,并且知道应该尊崇什么。这里的“名教”指的是儒学教化,“夙歆”意为很早就向往。“束发”是指束起头发,二十岁时开始行冠礼成为士子,所以这里用“束发”表示年轻时开始学习。“知所宗”意为知道了应该尊崇什么。
接着两句“钻瞻慨才劣,出处欣时雍。”意为虽然自己学识浅薄,但能感到国家安定繁荣。“钻瞻”是形容自己学识浅薄,“慨才劣”是感叹自己的才能不足,“出处于时雍”则是对国家安定繁荣的喜悦之情。
中间两联是作者赠言郑助教的内容。“载惟素王道,万古天日崇。”意思是承继着孔子的教义,永远受到天下人的尊崇。“素王道”指的是孔子的教义,“天日崇”则是受到天下人的尊敬。“欲语谅难名,荡荡宇宙充。”意思是想说清道理却很难说清楚,因为宇宙广大无边无际。“荡荡宇宙充”意味着宇宙广大无边无际,无法完全表达清楚。
最后六句是作者对郑助教的期望和祝愿。“眷兹神明胄,执德全天衷。”意思是眷念这个崇高的血脉,秉持着德行而立身处世。“由来服庭训,仿佛良且恭。”意思是自古以来都遵循着父亲的教导,行为举止都非常恭敬。“桥门多士集,华宴一笑同。”意思是在桥梁上的大门聚集了很多贤才,一起参加了盛大的宴会。“倡赓托神契,酬酢熙春融。”意思是歌唱和演奏寄托了精神上的默契,交往应酬让春天的气息更加温暖和谐。“愿言极兹乐,嘉会难屡逢。”意思是愿你能够尽情享受这份快乐,难得的集会很难再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