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公读书处,乃是林塘居。
竹树久凋谢,红翠何稀疏。
鱼鸟非昔游,风烟尚遗墟。
身灭名不朽,流闻千载馀。
追和唐询华亭十咏顾亭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追和唐询华亭十咏 其一 顾亭林》是元代诗人王艮的作品。王艮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唐代文人顾亭林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景物的感悟与思考。
王艮通过“竹树久凋谢,红翠何稀疏”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顾亭林读书处的荒凉景象,昔日繁茂的竹林、翠绿的树木如今已凋零,只剩下稀疏的红叶和翠叶。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时间流逝给自然带来的改变,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哀愁。他继续写道:“鱼鸟非昔游,风烟尚遗墟。”这一句表达了顾亭林曾经的栖息之地,如今已无生物踪迹,只剩下风烟遗迹让人遥想往昔。
诗中的“身灭名不朽,流闻千载馀”表明,尽管顾亭林已经离世,但他的精神和学问却永存不灭,他的名声和智慧穿越千年仍然流传于世。这样的表述体现了王艮对顾亭林的高度赞扬和尊敬,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永恒价值的深刻理解。
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看出它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它不仅展现了王艮对自然美景的感慨,更折射出他对人生、历史与自然的深层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