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公读书处,乃是林塘居。
竹树久凋谢,红翠何稀疏。
鱼鸟非昔游,风烟尚遗墟。
身灭名不朽,流闻千载馀。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提示进行赏析。解答时可从内容上、手法和风格上进行分析。
第一句“顾公读书处,乃是林塘居”的意思是说:顾亭林先生读书的地方,原来就是那片山林水塘。这里交代了地点。“顾公”指顾炎武。“林塘居”即指顾亭林先生的住所。这句诗是诗人追忆自己曾经居住的地方。
第二句“竹树久凋谢,红翠何稀疏”的意思是说:那些竹子和树木已经长了很久了,现在都凋谢了,那些红色的和绿色的叶子也稀少得可怜。这里写出了时间的流逝,景物的变化。“竹树”指作者所住的林塘之景。“凋谢”指草木枯死,这里指树木凋零。“何稀疏”意思是问竹子和树木为什么长得那么稀?这是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第三句“鱼鸟非昔游,风烟尚遗墟”的意思是说:那些鱼儿鸟儿不再嬉戏游玩了,只有风烟仍然在遗留着往日的遗迹。这句诗写出了景物的变迁以及作者内心的感受。“鱼鸟”指的是过去与作者一起嬉戏游玩的生物,这里指作者以前的朋友或伙伴。“非昔游”是指这些鱼儿鸟儿不再像以前那样欢闹了。“遗墟”指留下的废墟。这里写出景物的变化,表达出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
第四句“身灭名不朽,流闻千载馀”的意思是说:尽管我这个人已经去世了,但我的名字却永远传扬下去。这句诗写出了人的生死观念。“身灭”指人的死亡,这里的“身”字用反义词“名”来表达,强调了名声的不朽。“不朽”指名声永垂不朽。
【答案】
①顾亭林先生读书的地方,原来就是那片山林水塘。(交代了地点)
②那些竹子和树木已经长了很久了,现在都凋谢了,那些红色的和绿色的叶子也稀少得可怜。(写出了时间的流逝,景物的变化)
③那些鱼儿鸟儿不再嬉戏游玩了,只有风烟仍然在遗留着往日的遗迹。(写出景物的变迁以及作者内心的感受)
④我这个人已经去世了,但我的名字却永远传扬下去。(写出人的生死观念)
⑤身灭名不朽(强调了名声的不朽)。
译文:
顾炎武先生读书的地方,原来就是那片山林水塘。那些竹子和树木长了很久了,现在都凋谢了,那些红色的和绿色的叶子也稀少得可怜。那些鱼儿鸟儿不再嬉戏游玩了,只有风烟还遗留着往日的遗迹。我这个人已经去世了,但我的名字却永远传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