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鹤遗音苏武慢并序

云缕虹竿,月钩星饵,海上金鳌曾钓。蓬岛连根,昆仑无外,不比人间嵩少。返本还源,成功满行,坐待紫皇飞诏。笑令威、千岁来归,知换几番华表。
谁曾伴、阿母重游,蟠桃再结,目断西飞青鸟。林屋无扃,洞天不老,铁笛一声云杪。皎皎灵台,荧荧明镜,尘土等闲昏了。看火轮、飞出扶桑,万户千门皆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鸣鹤遗音苏武慢并序》并非是文学作品,而是元代诗人凌云翰所作。该诗作收录于《鸣鹤馀音》一书中,该书在元朝至正七年(1347年)为人汇辑刊印。因此,这部作品实际上并不属于文学作品的范畴。《鸣鹤遗音苏武慢并序》的创作背景、内容和风格都是文学研究的重要资料,对于了解元代诗歌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鸣鹤遗音苏武慢并序》创作于元朝至正年间,当时作者凌云翰已经回到江西故乡。据文中描述,凌云翰曾在城中酒肆中与客人品茗赏月,品尝了鲈鱼佳肴。这样的场景展现了一种文人骚客的闲适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元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在词中,作者通过描写山川美景、月夜江上等意象,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氛围。

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来看,《鸣鹤遗音苏武慢并序》作为元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其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都不容忽视。这首词在结构上采用了前后两部分相互呼应的方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律美。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用螳螂和蝉来比喻聪明和愚笨,以及用鹤和凫来形容事物的长短,这些富有哲理的比喻使得作品更加深刻。此外,诗词中的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这种深刻的意境和情感的表达,使其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鸣鹤遗音苏武慢并序》是元代诗人凌云翰创作的一首诗词。虽然不是纯粹的文学作品,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这部作品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到元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审美追求,还可以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