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驾云軿,雨巾风帽,一剑凌风飞过。下视茫茫,遥观历历,不复更知天大。日月居诸,春秋代谢,几见授衣流火。记岳阳、三度曾游,未必世人知我。
游戏处、柳树为徒,榴皮作字,聊说行藏如左。列豹重关,封狐千里,不满楚人哀些。瓦砾黄金,蓬莱别馆,归去有谁知那。不须分、天上人间,南北东西皆可。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鸣鹤遗音”的典故来抒发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前六句为第一部分,写诗人隐居生活,以“鸣鹤”喻指隐士,“遗音”即遗世独立之音;后四句为第二部分,借《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苏武持节牧羊于北海的故事来抒写自己志在四方而无所归依的情怀;第三部分为第三部分,写隐居生活,“游戏处”即隐居之所,“柳树为徒”即柳树下结庐而居;第四部分为最后一部分,写隐居生活,“列虎重关”指深锁幽闭,“封狐千里”指隐于山林,“瓦砾黄金”比喻隐居之地虽贫贱如瓦砾,但有仙人居住,可与蓬莱仙境相比,“归去有谁知那”是说隐居之后,世人不知其踪迹,只有神仙知晓。
【答案】
译文:
驾着云车,戴着雨巾,风帽,剑一剑冲天飞过。往下看茫茫无际,往上看历历分明,再也不知道天地多么大。日月运行,春秋代谢,哪里见到授衣流火?记岳阳、三度曾经游历,未必世人知道我。
游戏处、柳树为徒,榴皮作字,聊说行藏如左。列豹重关,封狐千里,不满楚人哀些。瓦砾黄金,蓬莱别馆,归去有谁知那。不须分、天上人间,南北东西皆可。
赏析:
此诗为咏物诗。首二句写隐士的生活,“鸣鹤遗音”用《庄子·秋水》中伯牙抚琴遇知音的故事,暗喻作者自比伯牙,表示他志在四方而无所归依。接着又从侧面写出隐士的生活:“日月居诸,春秋代谢”,意谓隐士生活在大自然之中,与日月同出没,与春秋共代谢,表现了作者隐士生活的悠闲自在。
三四句写隐居的生活。这里以“三度曾游”点出隐士的出处和出处的原因。“未必世人知我”是说世人不知道作者隐居的原因和动机。
五、六两句写隐居生活。“游戏处”、“柳树为徒”,意思是隐居处是柳树所结的巢穴,也就是柳树所结的蛋孵育出来的小柳树。“榴皮作字”,“列豹重关”,意思是隐居处是用榴皮制成的屋舍,门口有猛兽守卫。这些描写,既表现出隐居生活的孤独寂寞,也表现出隐居生活的清静闲适,同时还有避世高蹈之意。
末两句写隐士生活。“归去”指隐士归来,“有谁知那”意为隐居之后,世人不知道其踪迹,只有神仙知晓。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归隐之后,希望世人能够理解他的志向和追求。
此诗采用托物寄情的艺术手法,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寄托在鸣鹤、柳树、榴皮等物象之中,使诗歌富有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