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帝只在黄龙城,眼枯天地终无情。
何如父子麒麟冢,离乱之馀除乘拱。
不教斤斧犯松楸,肯使牛羊上丘垄。
诗人夜宿听山泉,出户满目皆荒烟。
不闻金鼓殷地发,但见玉镜当空悬。
忠臣之志何烈烈,报国惟公心似缺。
明年卤簿迓为神,湖上花朝春二月。
【注释】
- 甲寅:即洪武四年(1371)。
- 仁和:今属浙江。
- 四明:在浙江。
- 陈子善:字子善,元朝末年进士,曾任翰林院检讨官,明朝建立后,他隐退不仕,故称“陈先生”。
- 麒麟冢:相传春秋时孔子曾梦见老子骑白麒麟而过,于是筑坛建庙祀之,后人称为“圣祖庙”,俗称“孔子坟”。
- 乘拱:拱手而立,表示恭敬。
- 忠臣:指孔子的弟子颜回,因忠诚于师,被孔子称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公心:公正无私的心。
- 明年:第二年。
- 卤簿:仪仗队。
- 迓(yà):迎接。
- 花朝:春季农历二月初二,古人认为这个日子百花开放,因此有“花神”降临人间的风俗,故称花朝。
【译文】
洪武四年冬十二月举行祭祀岳王仁和知县四明陈子善先生活动,夜晚住宿在祠下,作了一首七律,并以此诗为题作次韵。
二帝只在黄龙城,眼枯天地终无情。
何如父子麒麟冢,离乱之馀除乘拱。
不教斤斧犯松楸,肯使牛羊上丘垄。
诗人夜宿听山泉,出户满目皆荒烟。
不闻金鼓殷地发,但见玉镜当空悬。
忠臣之志何烈烈,报国惟公心似缺。
明年卤簿迓为神,湖上花朝春二月。
【赏析】
此诗首联点出了祭祀对象——岳王仁和知县四明陈子善先生,以及祭祀的时间和地点。颔联以“麟”和“凤”比喻陈子善先生及其家族。颈联写对陈先生墓地的保护,表达了作者对陈先生的敬仰之情。尾联则通过描绘作者夜宿祠堂的情景,进一步表达了对陈先生的怀念及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