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扁舟一叶轻,春来送客不胜情。
到家阿母应相问,只道江南已太平。
送人还乡
介绍
。
《送人还乡》是清代诗人李调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山高水长别离久,风摇月转归期迟。
不知何处花如锦,寄与征鸿说此时。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水的壮丽和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朋友即将离开家乡、远行他乡的深切思念之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山高水长”、“风摇月转”的自然景象来象征离别的时间漫长而深远,并以“归期迟”暗示友人旅途艰辛与等待之久。
后两句则进一步深化情感,通过询问朋友是否在某处有如锦缎般的美景可以寄给即将远行的自己,“征鸿说此时”,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一片深情和关怀。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来抒发离别之情,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相关推荐
【注释】 ①扁舟:小舟。 ②不胜情:形容情意深重,难舍难分。 ③阿母:指母亲的亲昵称呼。 ④太平:平安。 【赏析】 《送人还乡》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一首七绝。这是一首送别诗,写一个远游的人归程中与母亲依依惜别的场景,抒发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浅近通俗,情感真挚深沉,意境优美动人。 首句“海上扁舟一叶轻”,用简洁明快的笔调点出远行者的行船。扁舟,小船的意思,也即小舟,这里泛指渡海的小舟
注释:淮水寒潮起暮云,纷纷离思不堪论。 都门不闭还乡梦,昨夜分明到故园。 译文:淮水寒潮起,暮云密布,离别的思绪难以言表。京城的大门敞开,归乡之人的梦境又回到了故乡。 赏析:此诗以“送人还乡”为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归乡的深切思念之情。前两句描绘了淮水寒潮起,暮云密布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与伤感。后两句则直接点明了友人即将归乡的消息,使整首诗更加引人入胜。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注释】 客久忽不乐,曰归秋色深。 凶荒数口计,迟暮百年心。 柳自河桥折,花曾谷口寻。 朱弦莫中阕,终曲为知音。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友人还乡时写的。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对友人归家的高兴心情,后两句抒发了对岁月无情的感慨之情。全诗以景衬情,情中有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注释】 岁晏:岁末。那堪:怎堪,怎能忍受。石门烟树:指石门山一带的景色。晚依依:夕阳西下,山影摇曳,草木苍翠。几回客思:几回思念归乡之情。浦:水边。十幅蒲帆:指船上的船篷。夕晖:夕阳。沽酒:买酒。笛声:指《关山月》等曲子。问程:询问行程。故山:故乡。薇:草名。一乐堂:即“一曲”,这里指宴会场所。幽兴:高雅的情趣和兴趣。舞衣:歌舞用的服饰。 【赏析】 此诗写送别友人还乡
诗句释义 1 都门杨柳拂离筵:此句描述了离别的场景,都门即京城的大门,杨柳象征着春天的生机,拂离筵意味着在离别前整理行装。 2. 归路青山水国连:描述了回归之路上的自然风光,青山和水国的连绵不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乡村景象。 3. 三月春阴垂细雨,几家寒食起新烟:描写了春季天气的变化和节日的氛围。三月是春天的季节,阴天预示着可能有小雨;寒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天禁火吃冷食
【注释】: 1. 风吹细柳摇香陌:风吹过细柳,发出香气。 2. 行子萧条出京国:行者(送别的人)心情萧条地离开了京城。 3. 白驹皎皎蹴严程:白驹指骏马,皎皎形容洁白。蹴是践踏的意思。严程指旅途的辛苦和行程的紧迫。 4. 雾鬣马鬃带晚星:马鬃上挂着的星星像在烟雾里闪烁。 5. 栗薪瓜苦淹中野:用栗木柴烧饭煮菜,瓜类蔬菜苦涩不堪。淹中野指淹没了田野。 6. 不见三年忧莫写:三年后不知道会怎样
送人还乡 成家匪长计,去国怀远忧。 兹言挈妻孥,挂席顺东流。 引睇桑梓间,背离三十秋。 父老欣来归,奔走迎道周。 自有旧田庐,衣食良易谋。 孟轲昔在齐,母没葬返邹。 誓将负白骨,卜藏近松楸。 所愿苟遑遂,此外亦何求。 临岐辄赠言,不敢徒淹留。 注释: 1. 成家:成家是建立家庭的意思,这里指建家立业。 2. 匪:不是。 3. 长计:长远的打算。 4. 去国:离开故土,这里指离开家乡。 5. 兹言
【赏析】: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春,时作者年五十三岁。 首联写送人还乡,自己却无别求。诗人在送行之际,感慨颇深,有“人生易别离,相送各天涯”的慨叹。 颔联写自己与友人离别已多年,如今又要分别。友人此次返乡,是因文靖公去世而回京奔丧,因而得以在京停留半年之久。 颈联写诗人送友归途,仍与鹤同舟而行,以见其对朋友的关心和牵挂。 尾联写送行之时,正值秋天,故地重游,多有感旧之情
诗句释义 1. 晓出石城西,樽前惜解携。 - "晓出":清晨离开。 - "石城西":可能是诗人居住地的地名或是他送别的地点。 - "樽前":指宴会中。"惜解携":舍不得告别。 - 这里的“解袂”指的是解开衣袖,即离别时的动作。 2. 当筵花锦灿,蘸水柳丝齐。 - "当筵":在酒席上。 - "花锦灿":形容花朵繁盛,色彩艳丽如锦。 - "蘸水":用水润湿或清洗。 - "柳丝"
【注释】 江汉:长江、汉水,泛指长江和汉水。西风:秋风。“西”字在这里是偏义词。客衣:客人的衣裳。沧波:沧海。浩浩:广阔无际的样子。(微:通“巍”,形容船高大)柴桑:地名,陶渊明曾隐居于此。陶彭泽:陶渊明的表字,此处指陶渊明。不为:不因。 【赏析】 《送人还乡》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以送别作题材,写诗人对朋友归途的关切之情。首句起得突兀,一落笔便点出送别的地点和季节
诗句释义: 1. “五十离乡七十归”:表达了诗人五十岁时离开故乡,七十岁时回到故乡的情感历程。 2. “居民城郭是耶非”: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故乡变化的感慨。 3. “青山自喜田园在”: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山水美景的欣赏和怀念。 4. “白发应怜故老稀”:反映了诗人对老年朋友的关心和同情。 5. “邻舍定携新酿酒”:描绘了邻里之间亲密的友情和互助的情景。 6. “儿童不识旧戎衣”
【注释】 芹宫:指翰林院。 承恩:承蒙皇帝宠幸,受恩宠。 征贤诏:征召贤才的诏书。 休老:辞官养老。 负郭田:在城邑之外有田地,指闲居无事,可以自养其身。 世麟堂: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碑文,王羲之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羲之的书法被称为“兰亭集序”。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友人归乡之作,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及自己宦途得意、归隐田园的愿望。全诗四联,前二联写送别之情,后二联抒发归隐之意。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送人还乡”是全诗的题目,然后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最后进行赏析,注意不要只答出诗句的意思,还要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本诗前两句为第一联,写景抒情;后两句为第二联,写离别情景。“何事还家赋式微”,诗人为何要离开京城到故乡去呢?“赋式微”指《诗经·邶风·式微》中的“式微,式微,胡不归?”,这里用其原意
【注释】 南浦:古渡口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为长江与秦淮河汇合处。 关山:指代家乡的山川。 君舟:指友人乘船离去。 赏析: 送别诗多写离情别绪,而此诗却不落俗套,以春水、愁心作比,新颖别致。首句“归南浦”,点明送人之地是南浦;二句“满别愁”,点明送别的时间是在春天。三、四两句则由眼前之景,联想到离别之情。“愁心似春水”一句,将愁思比作春水,形象地写出了离别时心中涌起的愁思。“处处逐君舟”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