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阳消息近何如,曾否闻歌忆接舆。
一曲阳春难和郢,定携诗卷问三闾。
挽黔阳吴芥舟明府
介绍
。
《挽黔阳吴芥舟明府》是晚清诗人郑孝胥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四句:
“山高水长自不归,一死何须问鬼神。”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述了自然界的永恒和生命短暂的特点。后两句则表达了对逝去人物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
在文学作品中,“挽”通常指的是为已故的人或物表达哀思、寄托哀痛的行为或仪式,常用于诗歌、散文等文体之中。《挽黔阳吴芥舟明府》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人生哲理来抒发对逝者的怀念与感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郑孝胥(1842-1906),字雪琴,号午桥,晚清诗人、书法家,是“同光体”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往往融合了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
相关推荐
【注释】 黔阳:指湖南省的黔阳县,在今湖南沅陵县。明府:明清时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吴芥舟:作者朋友名。接舆:战国楚人狂士,曾作歌于孔子车前,后被孔门弟子所不容。郢:古地名,在今湖北江陵。诗卷:指诗人写的诗稿。三闾:屈原的字。 【赏析】 这是一篇送别词,作者与友人吴芥舟在离别之际相互赠答之作。上片写离别之情,下片写留别之意。全词以“挽”为题,紧扣题目展开描写,抒发离情。开头两句直抒胸臆
【注释】 一芥轻舟去似梭,洞庭咫尺足风波:形容船只轻快。一芥轻舟指轻小的船。去似轊(zhōu)梭,轊轊,象声词。轊,同“梭”,织布机上的梭子。比喻船行之快。洞庭,湖名,在湖南北部。咫尺,形容距离很近。风波,比喻政治斗争的复杂和凶险。 只应系缆㘭堂上,大地平沉柰若何:只应该把船拴在堂上。大地平沉,意思是大地被压扁。奈若何?奈何?表示无可奈何的心情。 【赏析】 这首七绝诗是作者对友人吴芥舟的劝勉之作
【注释】 挽:慰问。黔阳:今贵州的苗族自治州,在湖南、广西二省交界处,为古代的黔中地区。吴芥舟:明末清初诗人,名士仁,号芥舟,又号雪浪,安徽休宁人。明亡后曾隐迹不仕,有《雪浪斋集》。 “岭树多风”两句:指作者怀念故国黔阳,遥想自己远行时,岭上树木萧瑟,多风;登高望故乡,频频思念亲人。 “臣心自恨”四句:说自己虽然官居显要,但心中却常常怀念故乡,对朝廷的失望,使得我愁眉不展,白发丛生。 【赏析】
注释: 薏珠不免局中疑,薏苡珠是一种植物,这里比喻吴芥舟明府(吴芥舟是明朝的官员),因为被贬官而感到疑惑和不满。 棠树长留去后思,棠树是离别时常见的树木之一,这里的棠树指的是吴芥舟明府离开后的思念之情。 公论在人君信否,公论是指公正无私的评论或评价,这里指对吴芥舟明府的评价。人君是指皇帝或者君主。信否是指在人君那里是否得到认可。 请看三楚有丰碑,三楚指的是楚国、齐国和韩国,这里指代整个汉朝
【注释】天语:皇帝的旨意;下恩纶:下达恩德之令;何事:为何事。逐臣:被贬斥的人,即“逐臣”。真处:真性所在;幻处:幻境所为。 【赏析】这首诗作于诗人罢官后,作者以自己被贬谪的经历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对光明前途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 首句“已闻天语下恩纶”,诗人说自己已经听到天上传来了皇上的圣旨,这应该是朝廷对自己重新启用的旨意吧!诗人用“下”字写出了诏书下达的速度之快
【注释】 挽:送别。黔阳:今属湖南,古称黔州,今属贵州。吴芥舟:名不详,为诗人门下士。明府:县令的尊称。 【赏析】 首句“六月飞霜黯不开”,写景生动形象,富有诗情画意,是全篇的主旨。“六月”是夏季,天气炎热,万物生长,本应百花争艳、生机勃勃。然而作者却说“飞霜黯不开”,这是由于“仙姥”降临所致。所谓“飞霜”,即指“仙姥”所至之处,霜雪纷飞,一片银白世界,使原本灿烂多彩的世界变得暗淡无光
【注释】 挽:挽留、追悼。黔阳:今湖南黔阳县。吴芥舟明府:即吴莱,字稼轩,号芥舟,是明代诗人。 【赏析】 此诗作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秋天。当时,明朝政权在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摇摇欲坠,各地官员纷纷以“病”为由辞职归田。吴莱的好友陈际泰也因“乞骸骨归”而离任,吴莱于是写此诗来挽留陈际泰。 首联两句是说莱芜已萧然,贫病之苦使作者心绪不宁,连年未得安居。“薪俸”,指官府发给的薪水。“罄”
【注释】 黔阳:今湖南黔阳县,古地名,在今湖南省境内。吴芥舟:明末诗人、画家。明知府(jì):官名。明清时期对府尹的称呼。 【赏析】 《挽黔阳吴芥舟明府》是一首悼念好友的七绝。诗的前两句写朋友生前的为人与为官之德:我欲问天天不知,缄书重叠劝归期。意思是说,天老爷啊,你看不见我的朋友,他为官清廉,为民请命,老百姓都尊敬他,他为国家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他连上天也不知道。他的书信一封接一封
【注释】 临别区区:临别时依依不舍,情意绵绵。一作“别后依依”。 区区:形容情意缠绵的样子。曾:指过去。 雨窗:雨天里的窗户。细语:低声私语。夜挑灯:夜晚挑亮了蜡烛,点起了灯火。 信是:确实。 无情物:无情之物。 吹:吹拂。 南天:指南方的天空。一柱:指一根柱子,这里指南岳衡山。崩:倒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告别黔阳的吴明府时所作。诗的首句“临别区区记得曾”
注释: 五斗难为傲吏腰:形容官小俸薄,生活拮据。傲吏腰,意指微官的卑职。 一官归去夜迢迢:离开官府后,夜晚漫长而难以入眠。 九原也有承欢地:在九泉之下(阴间)也有亲人的欢聚之所。 定省而今不寂寥:现在不再孤单寂寞,因为可以时常得到父母的关爱和陪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吴芥舟的劝勉之词,表达了作者对其离开官场、返回故里的理解和安慰。 首句“五斗难为傲吏腰”,意为微官的生活十分艰苦
【注释】 ①挽:赠别。黔阳:郡名,治所在今贵州省铜仁县。吴芥舟明府:指吴乔(约1576-1648),字乔岳,号芥舟,江苏武进人。明朝著名文学家,有《芥园文集》。明末清初著名诗人。②怀沙:比喻怀念贤臣良将。终古:永远。③鵩鸟:即杜鹃。贾傅:指贾谊,西汉时政治家、文学家,因才高遭忌而抑郁死去。年:岁月。④落魄:失意,不得志。⑤相怜:互相同情。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
【注】黔阳:今属湖南。吴芥舟:名士,明亡后隐居不仕。广柳:指湘江。招魂:招请亡灵。皇英:指西楚霸王项羽。 译文:湘江边的杨柳归来后,不知归何处村?家家户户都用蒲苇和艾草来招魂。 汾水河边的竹子不少,都是西楚霸王的血泪斑斑痕迹。 赏析:吴氏是明朝遗民,他以诗抒发对故国山河的眷恋之情,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怀念。此诗中,“广柳”、“蒲艾”、“竹”、“血泪痕”等字眼,都富有深刻的文化意蕴
【注释】 黔阳:今湖南黔阳县。明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吴芥舟明府时所作。诗写离别之情,但写得不悲不怆,而是委婉含蓄,充满友情。 首句“佳儿去日口仍黄”,是说儿子离开故乡时,年仅十三岁,说话的声音还很稚嫩,但已见出他的聪明过人了。“口仍黄”是说声音还是童声,“黄”是古汉语中形容声音清亮、悦耳的词语。“苴杖扶来七尺强”,是说拄着拐杖,身体还健壮,说明吴芥舟年富力强
【注释】 黔阳:今湖南省黔阳县,为湖南的古郡名。明府:明府是封建时代对太守、知府的尊称,这里指吴芥舟。 【赏析】 《挽黔阳吴芥舟明府》,七绝。此诗首句起得突兀,“花开”句用典。次句“底事无成却有因”一句,意谓“为什么事情没有办好,却还有原因呢”,这两句一正一反,形成鲜明对照。第三句“因咽未应长废食”一句,意为咽着气,不吃饭,这当然是不对的,但作者并没有因此而责备吴大人,而是说:“重来须记劝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