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阳消息近何如,曾否闻歌忆接舆。
一曲阳春难和郢,定携诗卷问三闾。

【注释】

黔阳:指湖南省的黔阳县,在今湖南沅陵县。明府:明清时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吴芥舟:作者朋友名。接舆:战国楚人狂士,曾作歌于孔子车前,后被孔门弟子所不容。郢:古地名,在今湖北江陵。诗卷:指诗人写的诗稿。三闾:屈原的字。

【赏析】

这是一篇送别词,作者与友人吴芥舟在离别之际相互赠答之作。上片写离别之情,下片写留别之意。全词以“挽”为题,紧扣题目展开描写,抒发离情。开头两句直抒胸臆,点明了此次离别的原因:一是因闻黔地的消息;二是因闻吴芥舟将去黔阳。“近何如”,是说黔阳的情况怎样?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言简意赅,既交代了送别的缘由,又表达了对好友远行时的关切之情。“曾否闻歌忆接舆”,承接上句之意,进一步表明自己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并暗示出自己对于吴芥舟这次远行的担忧。“接舆”是春秋时楚国狂人,他曾作歌于孔子车前,后被孔门弟子所不容。这里用此典故,既是比喻自己的忧心忡忡,又含有劝慰之意,希望吴芥舟此行能远离是非之地,免受祸患。“一曲阳春难和郢”。这句是说,吴芥舟即将远行,我虽想为他写一首诗表达我的心意,但恐怕难以如愿。“阳春”指《阳春白雪》,相传是战国时期齐国邹衍所作。“和”指应和、和声。“难和”,意思是说难以和韵。“定携诗卷问三闾”,意为我定要带诗卷去向屈原三闾大夫请教。“三闾大夫”是指楚国的左徒屈原因官至三闾大夫而得名。这里以屈原因代称屈原。这三句话是全词的主体部分,它通过层层深入的设问,表达了自己对吴芥舟这次远行的担忧和祝福之情。

这首词是一首送别词,从词中可以明显看出作者对朋友的一片真情实感。作者通过层层设问,委婉地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祝愿,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自己命运的忧虑和感叹。全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