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飞霜黯不开,遥闻仙姥下瑶台。
慈乌独向庭隅泣,斜日惊心野鸟来。

【注释】

挽:送别。黔阳:今属湖南,古称黔州,今属贵州。吴芥舟:名不详,为诗人门下士。明府:县令的尊称。

【赏析】

首句“六月飞霜黯不开”,写景生动形象,富有诗情画意,是全篇的主旨。“六月”是夏季,天气炎热,万物生长,本应百花争艳、生机勃勃。然而作者却说“飞霜黯不开”,这是由于“仙姥”降临所致。所谓“飞霜”,即指“仙姥”所至之处,霜雪纷飞,一片银白世界,使原本灿烂多彩的世界变得暗淡无光,因此说“黯不开”。这一句中,“黯”、“开”两字一反一正,形成鲜明对照;“六月”“飞霜”又以季节之不同来衬托“仙姥”到来的突然和其威力之大。

次句紧承首联而来。“遥闻”二字,点出了仙姑的神奇莫测和令人肃然起敬。“瑶台”本是神话传说中的仙境,这里用来指代仙姑所居之处。“遥闻”二字,更突出了仙姑降临的神秘性。此句中,“仙姥”是关键。它不仅与上句中的“仙姥”相照应,而且从内容上进一步渲染了仙姑的超凡脱俗、神奇无比。

第三句“慈乌独向庭隅泣”。慈乌,即乌鸦,这里借以喻人。“向”是面对、朝向的意思。这句的意思是说乌鸦独自面向庭院角落里啼哭。乌鸦通常不鸣叫,此处却有啼声,可见环境之凄清;乌鸦面向角落,说明它的孤独寂寞。这两句合起来看,就构成了一幅画面:仙姑降临时,天降冷霜,鸦啼悲切,一派凄凉气氛。

末句“斜日惊心野鸟来。”写夕阳西下,野鸟惊起的情景,以景结情,意味深长。这两句诗写得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前两句实写所见之景、所闻之声;后两句则虚写心之感受:斜晖之下,惊起的野鸟,使人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和不安,从而也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愁闷和哀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