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中既有酒,开怀乐饮之。
人生穹壤间,出处各有时。
阴阳递消长,达人恒鉴兹。
咄彼乾没徒,终身事狐疑。
君子守正命,轲言良自持。
和陶诗饮酒诗二十首其一
相关推荐
【解析】 “樽中既有酒,开怀乐饮之”:酒杯中已经盛满了美酒,于是开怀畅饮。 “人生穹壤间,出处各有时”:人生活在宇宙空间之间,升迁还是退隐各有其时。 “阴阳递消长,达人恒鉴兹”:阴阳交替,消长变化,有见识的人常常以此为鉴。 “咄彼乾没徒,终身事狐疑”:那些像乾没一样没有作为的人,终身在为疑惑的事情而烦恼。 “君子守正命,轲言良自持”:君子要坚守正道和命运,这是孟子说的好话,值得自己坚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诗句: - 带索怜荣启:带着绳索,因为荣宠而感到怜惜。 - 行歌依太山:行走时唱歌,依靠着泰山。 - 当年逮九十:当年的年龄到了九十岁。 - 三乐非空言:三种快乐不是空洞的话语。 - 贫固士之常:贫穷也是士人的常态。 - 怡然度流年:安详地度过时光。 - 斯可敦薄俗:这样可以使薄俗变得敦厚。 - 千载清风传:千年的清风将流传下来。 译文: 带着绳索
和陶诗饮酒诗二十首其一的诗句为:“世荣寡所慕,雅有丘壑情。既同鹿门隐,安论没世名。爱此尊中物,陶然过一生。世道有隆污,言之心为惊。分阴未能惜,悠悠何所成。”注释如下: 1. 世荣寡所慕:世间名利很少有人能够追求,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 2. 雅有丘壑情:心中深藏着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欣赏。 3. 既同鹿门隐:已经像陶渊明那样隐居于鹿门山,不再追求世俗的名誉。 4. 安论没世名
幽树丛生,鸟儿聚集在枝头。 它们忽然间被惊扰纷纷飞起, 惊飞却不再回头顾盼,令我内心充满忧伤。 我担心它们不是栖息的场所, 岂不会失去依靠? 岁暮时日已到,我准备返回故园。 抚摸着我庭前松树,它依然挺拔坚强。 我们始终相互忠诚不渝,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我们都不会分离。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陶渊明饮酒诗的基础上创作的。陶渊明的饮酒诗多写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
【注解】 1. 荫(yīn):遮蔽 2. 五柳:指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自比五柳树的“五柳先生”。 3. 支颐(wéi):用手托着腮。中夜:半夜。 4. 明月:这里借指月亮,暗喻自己的内心。忽已:忽然,突然 5. 还复醒:重新被惊醒 6. 朝晖:晨光 7. 南山:即终南山。 8. 独酌:独自饮酒。欲忘还:想要忘记,但又没有忘记。 9. 欣然:愉快的样子。黄花:菊花。 【译文】 门前有五棵柳树
【注释】 蹈:履行;成:完成;是:正确。所以:因此、所以。今何独不然:为什么现在不这样呢?徒:白白地,徒劳无益。厌:满足。 【赏析】 这是一首感叹时世的诗。诗人借对陶渊明饮酒诗的模仿,抒发了自己对于当时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之败坏的愤慨之情。全诗四句二十八字,言简意赅,感情强烈。开头两句“君子唯蹈仁,志在成其是。”点明题旨,表明自己要遵循仁义之道,做一个有益于天下的君子。接着“所以三代民,谁毁复谁誉
【注释】 1. 赏菊:观赏菊花。东篱:指菊花盛开的篱笆旁。 2. 盈杯:满杯,形容酒杯里的酒很多。 3. 一觞:古代的一种饮酒器具,这里泛指一杯酒。未及:还没有喝到,表示还没喝上。 4. 悠悠:形容思绪遥远、悠长。 5. 遇知己:遇到知心的人。 6. 幽怀:深密的情感。 7. 归鸟相和鸣:归巢的鸟儿相互应和着鸣叫,表示傍晚时分。 8. 静观:静静地观察。万物乐,即“万籁俱寂”,形容大自然的宁静
和陶诗饮酒诗二十首之一 众卉倏凋谢,孤松见贞姿。 凛凛岁云暮,挺此霜雪枝。 君子夙有禀,节操同一奇。 惜哉老丘壑,谢彼梁栋为。 于焉乐萧散,谁复能绊羁。 注释: 众卉(zhuó)倏(shū)凋(diāo)谢:众草木忽然凋零、枯败。 贞姿:贞烈高尚的气节;这里指松树不屈的气节。 凛凛(lǐn lǐn):威风凛凛的样子。 岁云暮:岁月已晚,年华已逝。云,通“运”,岁月。 挺:耸立。 节操:道德品质。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饮酒诗,共二十首。这首诗的第一句“曙色上林杪”,描绘了一幅黎明时分,曙光初照在树林梢头的画面。接下来的“柴门已云开”,则展现了诗人家门已经打开的情景。这两行诗,为全诗定下了宁静而又期待的氛围。 “邻翁携酒至,慰我平生怀”。这句描绘了邻居老翁拿着美酒来拜访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老朋友的思念之情。 “谓我胡不仕,恐于大义乖。”这句话是对邻居老翁的回应
``` 乐兹桑榆景,翻思在东隅。 我昔驱车出,冒行荆棘途。 康庄在何许,不得遂长驱。 归来卧北窗,一枕清风馀。 安得屈夫子,相与论卜居。 译文: 享受这晚年的美景,心中不禁回想年轻时东隅的时光。 我曾经驾车出行,不畏艰难,穿越荆棘的道路。 美好的道路究竟在何处,我无法继续前进。 回到家乡后,我躺在北窗下,只觉一觉醒来,满眼都是清爽的清风。 我多么希望能和屈夫子一起探讨人生哲理,共谋居住之所。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同时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在此基础上结合诗歌内容、手法技巧等进行具体分析。 本诗开头两句“忆昔颜氏子,独闻夫子道。道既早有闻,寿何贵于老”,诗人回忆昔日颜回,他听到孔子讲学,对孔子之道早有所闻。孔子说:“道既早有闻,寿何贵于老?”意思是:道既然早已知晓,为什么还要追求长寿呢? 第三句“非如庄叟谈”
译文: 孔子无所不知无所不可,这就是他成为圣人的时候。 因此孔子游说夏禹、商汤等人,却不能为他们提一个字的助益。 我千年之后才看到,取法于此最为合适。 但是恐怕美好的道德行为会让人怀疑, 先正(先贤)是谁呢?但愿不欺骗我。 你那些追逐名利的人,抛弃了这些将往哪里去? 赏析: 《和陶诗饮酒二十首其五》是晋代诗人傅玄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孔子无不可的圣德的赞美,同时也对那些追逐名利的人表示了批评
注释: 我的性格非常喜欢喝酒,深知醉中的境界。 何况居处偏僻之地,应当沉醉不应当清醒。 诗歌写成了没有和的人来和,意适还自己领会。 喝醉酒后有文章可以写,姑且用毛笔来代替砚台。 我看先贤的文辞,像画中的丹青一样灿烂辉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自述饮酒之乐及其与古人比邻而居、同饮共醉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乐趣的热爱及追求。 首联点出“吾性颇乐饮”,“醉中境”即指此。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云
这首诗是和陶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一首,表达了诗人对饮酒的热爱,以及对世荣和天爵的不屑一顾。 我们来看第一句“古人夙有戒,履霜坚冰至。”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自古以来,人们就明白这个道理:踩到霜上就会结冰,所以要小心谨慎。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对饮酒的热爱,他喜欢这种能够让他忘却世俗纷扰、身心放松的状态。 第二句“斯理吾岂昧,一觞且复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这个道理我怎么会不明白
注释: 1. 和陶诗饮酒诗二十首其一:这是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的一首。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是一组描写田园生活和表达自己感情的诗,其中第一首诗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 我屋甚荒凉:我的房子非常荒凉。 3. 还同子云宅:和子云的家一样。子云,即王献之,字子云,东晋时期的书法家、诗人。 4. 扶筇玩浮云:扶着手杖欣赏漂浮在空中的白云。筇(qiong)
我观古之人,耕锄亦带经。 不为外物役,学道斯易成。 柰何夸毗子,作事多纷更。 乃欲希古迹,岂不隔径庭。 顾余亦何为,聊复以诗鸣。 终朝自吟讽,庶以陶吾情。 注释:我看到古代那些贤明的人,耕种田地也带着经书。他们不被世俗的琐事所困扰,学习道术是容易成功的。为什么那些自称聪明的人,做事总是变化无常呢?他们却向往古代的遗迹,难道不觉得这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吗?看着自己的所作所为,又有何意义呢
【注释】 1.深谷:深远的山谷。幽兰:幽雅的兰花。 2.天风:自然界的风。 3.君子:指有道德修养的人。不采掇:不采摘。 4.伤我:使我伤心。寸心:内心之情。 5.信:确实。有命:命运。修已任穷通:修身养性,顺其自然。 6.欲试:想要尝试。养由基,春秋时人,善射箭,能一发中的目标。艺:技能。 7.今且:现在暂且。藏吾弓:把弓箭收藏起来。 【赏析】 此诗为陶渊明和陶弘景的饮酒诗之一,是一首抒情小品
这首诗的译文是这样的: 我嘴里尝到了这种味道,易牙早就知道。 怎么得到鲁地的老人,解开我心中的疑惑? 人们说道理不全,我的责任感怎能消除? 没有君子般的人物,怎么能治理国家? 有酒就再喝一次,醉了之后说话也哑口无言。 注释: 1. 我口同斯味:我嘴里尝到了这种味道。这里指的是诗中的“和陶诗饮酒”。 2. 易牙乃先得:易牙早就知道。这里的“易牙”是指古代传说中的厨师,他善于调制美食
力田不自给,聊以干禄仕。 力田指农民耕种田地,不自我供给生活所需,而仅靠做官谋食。干禄仕即谋求官职,做官是为了谋生。 轲书有成训,为贫非枉已。 轲书是孟子的书,这里泛指儒家经典,有成训意为有现成的教诲可以遵循。为贫非枉己意思是说因为贫穷而委屈自己是不对的。枉己指为了贫穷而损害自己的尊严。 乃知乡里儿,折腰良可耻。 乡里儿指乡里的孩子们,折腰意指弯腰低头,比喻屈服于权势或地位低下的人。良指很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但诗的内容是表达对古代圣人的敬仰之情。 “六经不可尚,谁复得其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六经这些经典书籍是不可比拟的,没有人能够找到其中的真谛。这里的“六经”指的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如《诗经》、《尚书》、《礼记》、《易经》、《乐经》和《春秋》。而“尚”是推崇、崇尚的意思。 “后圣如有作,再使风俗淳”。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有后来的人继续发扬儒家思想,那么社会风气就会变得更加淳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