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寥廓意,不为众人言。
白日照燕阙,黄云迷蓟原。
未陈济代略,虚负明君恩。
嗛嗛羞章绶,依依去国门。
南行感怀四十首
介绍
《南行感怀四十首》为明代区大相所作,是一部富有文学价值和情感内涵的诗歌集。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区大相,字用儒,号海目,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学者,擅长文墨,尤以诗词闻名于世。他生于广东高明地区,万历十七年中进士,初选庶吉士,后累迁赞善、中允等职,在翰林院任职十五年,与当时的名臣如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深厚的交谊。
- 文学成就:区大相工诗善文,其作品严格遵循格律要求,被誉为“明代岭南大家”。他的文学作品不仅数量丰富,而且质量上乘,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观以及表达个人的情感体验。
- 作品概况
- 内容概述:《南行感怀四十首》共包含四组作品,每组均为二十首,共计八十首。这些作品主要表达了区大相对远方旅途的感受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感悟。
- 艺术特色:区大相的诗作以其严谨的格律、深刻的意境和生动的语言著称。通过对四季变换、山水风光的描绘,他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每首诗不仅语言优美,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生活智慧,使得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作品,也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 作品赏析
- 情感表达:在《南行感怀四十首》中,区大相通过细腻而深沉的情感描绘,表达了他对旅途中风景变化和人生经历的独特感受。无论是面对孤独还是面对困难,他都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展现出了诗人内心的坚韧与深邃。
- 艺术风格:该诗集在艺术风格上继承了明代诗歌的传统,同时又有所创新。通过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作品中蕴含的哲思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也为读者提供了思考的空间。
- 写作背景
- 创作动机:区大相创作《南行感怀四十首》的动机可能源于他对旅行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经验的深刻反思。作为一位学者型官员,他在任职期间有机会游历四方,这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素材来源。
- 时代背景:明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区大相的作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不仅展示了个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风貌。
《南行感怀四十首》不仅是区大相个人情感历程的艺术记录,也是明代诗歌发展史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部作品的阅读,不仅能欣赏到区大相卓越的诗歌才能,也能从中体会到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
南行感怀四十首 从来寥廓意,不为众人言。 白日照燕阙,黄云迷蓟原。 未陈济代略,虚负明君恩。 嗛嗛羞章绶,依依去国门。 【注释】 从来:自从。 寥廓:空旷辽阔。 不为众人言:不向大众陈述。 白日:太阳。 照燕阙:照耀皇宫的宫阙。 黄云:指黄沙。 津原:黄河的原野。 陈:陈述。 济代略:指济世安民的治国方略。 明君恩:贤明的君主的恩德。 嗛嗛(qi qi)羞章绶:惭愧得连官印绶带都感到羞耻。
南行感怀四十首 人生各有适,岂不常欢然。荣瘁安由命,行藏敢问天。 百年恒道路,万里足风烟。去去复何戚,离心魏阙前。 注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选择,难道不应该是经常感到高兴的吗?但人的一生是充满起伏的,我们是无法预料命运的安排,只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行动来规划自己的人生。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我们要在这条路上勇往直前,不畏艰险。虽然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充满了风霜雨雪,但是我们依然要勇往直前,不断前行
南行感怀四十首·其四十 咄咄坐遥夜,忧端不可论。 常将心问影,频使别销魂。 月矫惊弦雁,风号失水猿。 谁能更奋翼,长策献君门。 注释解释: - 区大相是明朝的诗人。 - 《南行感怀四十首》是由他创作的一组诗。 - “叹嗟”意为感叹和哀叹。 - “坐”指坐着思考或等待。 - “忧端”指忧愁的根源。 - “常”表示经常。 - “心问影”指内心与外界事物相互映照。 -
这首诗是诗人南行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国事的忧虑和个人生活的无奈。下面我逐句进行解读: 1. 独客黯无语:诗人独自在异乡,心中充满了忧郁,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 2. 深更坐转幽:深夜时分,诗人更加感到孤独和寂寞。 3. 愁心偏畏夜,颓鬓不禁秋:诗人担心夜晚的到来,害怕自己的年华已逝。 4. 国事凭黄口,皇恩眷白头:国家大事需要年轻人来承担,而自己已经年迈,无法为国家做出贡献。 5. 雷同人总喜
懒觉投簪便,秋应伏枕宜。 微名从渐损,病骨不堪支。 日踬骅骝步,霜催蒲柳姿。 因知摇落理,偏向长年悲。 注释与赏析: - 懒觉投簪便,秋应伏枕宜。 - 懒觉:形容早晨起床不急急忙忙,而是悠闲地。投簪:古代男子将玉簪插在头发上以象征官职或地位。便:表示顺从。这里可能指诗人顺应自己的习惯和心情,选择一种较为放松的方式生活。秋应伏枕宜:秋天到了,适合休息,因此选择躺在床上休息。 - 微名从渐损
悠悠去何事,独夜少为欢。 索索风枝劲,凄凄露草漙。 思来无一可,愁至有千端。 夕寝不遑寐,时危敢自安。 注释: 1. 悠悠去何事:形容行走的匆忙和迷茫,不知目的地在何处。 2. 独夜少为欢:独自在夜晚的时候,很少能找到快乐的事情来做。 3. 索索风枝劲:风吹动树枝发出的声音,形容风力很大。 4. 凄凄露草漙:露水打湿了草地,发出的声音让人感到凄凉。 5. 思来无一可:思念来的时候
南行感怀四十首 闻道貂珰辈,由来为扫除。 先朝停镇守,近日典方舆。 贡采山川竭,徵输井邑虚。 明明皇祖训,宫府意何如。 注释: 闻道:听说。貂珰:指宦官。由来:自古以来。扫:铲除。为:作为。 先朝:指明朝初期。停:停止。镇守:驻扎在某一地方,守卫。典:掌管。方舆:指国家。 贡采山川竭:指进贡的财货用尽。征输:征收。井邑:指城镇、乡村。虚:不足。 明明皇祖训:指明朝太祖朱元璋的遗训。皇祖
南行感怀四十首 河决惟徐兖,萧条郡国同。 堤防年倍费,薪竹岁论功。 巨浸连天阔,横流出地洪。 怀襄无过此,谁为达宸聪。 注释: - 河决惟徐兗:黄河在徐州和兖州泛滥,导致两地遭受灾害。 - 萧条郡国同:由于河患,所有郡国都遭受了同样的影响,一片萧条。 - 堤防年倍费:每年都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来修建和维护堤防。 - 薪竹岁论功:每年都会花费大量的人力来砍伐竹子,用来修补堤防。 - 巨浸连天阔
注释: 1. 厥贡元称下,荒年亦自输。 - "厥贡":指的是某地的贡献。 - "元称下":原本就处于低下位置。 - "荒年亦自输":在饥荒的年份也要上交贡品。 2. 但闻鬻妻子,宁复问田庐。 - "但闻":只听到,表示只有听闻,没有亲眼见到。 - "鬻妻子":卖妻儿,指迫于贫困而不得不出售自己的儿女。 - "宁复问田庐":难道还有人关心土地和房屋吗? 3. 水土司空职,漕渠太史书。 -
【诗句释义】 1. 每岁中官出:每年有宦官出来。 2. 人思答圣情:人们思念皇帝的恩情。 3. 闾阎敛愁叹:百姓纷纷感叹。 4. 神鬼害骄盈:神灵和鬼神都嫉妒他的骄横。 5. 不复忧天坠:不再担心天会塌下来。 6. 何曾见海平:从未见过海平如镜。 7. 愚夫劳过计:愚蠢的人浪费了过多的精力,徒劳无益。 8. 小物有微诚:小小的物品也有其价值,值得珍惜。 【译文】 每年都会有宦官出来
【解析】 此为七律,首联点题,写诗人在沿河的驿站上看到杨树因连年荒旱而变得憔悴。颔联点出“添进奉”之事,说明诗人在朝中受到重用,但同时也有“属凶荒”之苦。颈联写诗人被追呼的情景以及随从官吏的狼狈相。尾联以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困苦生活的感受以及对流离失所者的同情。 【答案】 (1)首联点题:南行感怀四十首(一作《感时思乡》)。诗人由南往北行进,来到一个荒凉萧条的古岸边,只见岸边长着茂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全诗如下: 南行感怀四十首 驿小欺淩易,财殚供亿难。 虽疲邮宰力,犹失上官欢。 鼓吹连樯动,闾阎疾首看。 传言来往使,慎勿念加餐。 注释与赏析: 1. 驿小欺淩易 - 驿站虽然小,却容易受到欺侮(指旅途中的各种不公)。 2. 财殚供亿难 - 财政耗尽,供给上的需求变得困难。 3. 虽疲邮宰力 - 尽管邮官努力工作,但仍然感到疲惫。 4. 犹失上官欢 -
南行感怀四十首 夏镇距徐方,徐关接凤阳。玄夷书未授,苍水使相望。根本元称重,咽喉亦虑伤。三年道傍议,何日筑宣房。 注释: - 夏镇(地名):指今河南省夏邑县,位于山东省西部,是古代的重要驿站。 - 徐方(地名):古国名,在今日的徐州地区。 - 玄夷(人名):可能是指一位官员,因为这里提到了“玄夷书”。 - 苍水(河流名):即今天的黄海,是古代重要的交通要道之一。 - 根本(重要地位)
【注释】 万方:指四面八方。万方皆入贡,四海久销兵:四方诸侯都来朝贡,天下已久无战乱。 拘士偷安计,微臣忧乱萌:拘囚之土,苟且偷生,微臣忧虑天下动乱的苗头已经出现。 天灾常不验,时变屡空惊:自然灾害并不总能得到应验,时事变化屡次让人感到惊恐不安。 处堂喻:比喻居庙堂之上者,应该深谋远虑,为国家考虑。 将无曲突情:如果将军没有这种深谋远虑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在夔州作客期间所作
南行感怀四十首 【注】屡:多次。疲:困乏。中国力:指国家的财力。匈奴:古代北方民族之一。 【赏析】《南行感怀》共四首,都是写自己南行途中的感触。诗的内容大致相同,但写法各异。第一首写自己多次出征,每次都是去对付匈奴;第二首写自己每次出使都要向匈奴进贡;第三首写自己出使匈奴时,他们披着锦绣衣服,却把汉朝的骏马当作自己的战马;第四首则说,匈奴虽然远在漠北,但只要一撤边防,他们就会发动战争。
南行感怀四十首 曾听说六国时,齐国富盛数燕。 带甲动百万,粮支常十年。 近来军国计,仰给越吴船。 塞北多屯地,京东足水田。 【注释】: 尝闻:曾经听说。 六国:这里泛指战国时期各国。 齐燕:齐国和燕国,当时是战国七雄之一。 带甲动百万:指军队庞大。 粟(sù)支常十年:粮食充足,能维持十年以上。 迩来军国计,仰给越吴船:最近国家的军事计划,主要依靠从海上进口的粮食和船只。 塞北多屯地
南行感怀四十首 两宫新罢役,三殿又徵材。 费钜金钱诎,林残陇蜀来。 利端从此起,榷使几时回。 但睹中原入,何曾内帑开。 注释: 南行感怀四十首: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南行途中的感慨和思考的诗。 两宫新罢役,三殿又徵材。 两个皇帝(即唐中宗与唐睿宗)刚刚结束劳役(指修建三座宫殿),又要征召木材。 费钜金钱诎,林残陇蜀来。 巨大的花费导致国库空虚(“诎”意为“空”),而森林也因为战争和战乱而遭到破坏。
南行感怀四十首 仗马声何远,批鳞事久稀。 直须臣补衮,终望帝垂衣。 养秩三缄里,迁官九列归。 试言绳纠职,多半为愆违。 译文: 在南方旅行时感到感慨,我被委以重任,但机会却很少。我努力工作,期望能有所作为,但我的愿望却难以实现。我尽力履行职责,但在晋升的道路上,我却感到困难重重。我尝试纠正错误,但大多数时候,我都发现自己犯下了错误。 注释: 仗马声:形容军队行进的声音。 批鳞
南行感怀四十首·其四十 诗一:薰莸不共器,鸮凤本殊群。 注释:薰,一种香气;莸,另一种香气;共,一起;鸮,猫头鹰,象征奸诈;凤,凤凰,象征忠良;殊,不同;群,群体。 译文:两种香味不同的香料,不能放在同一个器具中混合使用。猫头鹰和凤凰,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群体。 赏析: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善恶不分、忠奸不辨的社会现象的担忧。 诗二:岂有鉴衡混,而能忠佞分? 注释:鉴衡,比喻公正;混,混乱
南行感怀四十首 政事归台阁,吁谟在论思。 若徒周慎尔,安用老成为。 鱼水诚难遇,风云合有时。 寄言仲山甫,衮职答恩私。 注释:南行感怀:南行是指到南方任职或游历,感怀则表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忧虑。四十首:这是诗人在南行途中所作的诗的总数量。政事归台阁,吁谟在论思:这里的“政事”指朝廷的政务处理,“台阁”则是指朝廷中的机构,如内阁等。“吁谟”意为商议国家大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言律诗。全诗如下: 国朝十一后,祖训代相传。 货利不殖迩,忠贤能保全。 近符金鉴录,远宪旅獒篇。 万载金瓯业,君王慎保旃。 注释: - 国朝十一后:指唐朝经历了十一代皇帝。 - 祖训代相传:指唐朝的祖先留下的遗训,代代相传。 - 货利不殖迩:指财富和利益不追求近处的利益。 - 忠贤能保全:指忠诚和贤良的人能够维护国家的稳固。 - 近符金鉴录:指接近《金鉴录》这本书
【注释】 ①吏部:官名,掌管选官。 ②中丞:官名,掌管监察事务。 ③同意气:指志向和意志相同,意气相投。 ④公等:对人的尊称。 ⑤经纶:治国之策,多用来形容人的政治才能。 ⑥还家日:回到故乡的那一天。 ⑦艰危报主身: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报效君主的臣子。 ⑧时来:时机到来。 ⑨思谏疏:写文章进献意见,希望得到皇上的采纳。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任吏部尚书期间,诗人感慨自己虽才华横溢,却得不到重用
南行感怀四十首·其四 舍弟西台彦,中朝直谏存。 自从违谠论,不复见昌言。 畎亩忠仍在,丘园道固尊。 有臣期禹稷,何日返虞门。 注释解释: - 舍弟:舍弟指家中的次弟弟或年纪较小的弟弟。 - 西台:古代官署名,主管监察事务。 - 直谏:直言进谏,敢于批评皇帝的错误。 - 谠论:正确的议论,指正直的批评意见。 - 昌言:美好的言辞,指贤良的言论。 - 畎亩:田地里的沟渠。 - 丘园:山丘和园林
【注释】 《南行感怀四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五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时局混乱、国事艰难的忧心忡忡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关注。 第一首:北河秋欲尽,时序乃无恒。 注释:秋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四季更替却变得不再规律。 赏析:此句以自然景象为载体,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更迭的无常。同时,也反映出了作者对于时局混乱、国事艰难的担忧。 第二首:草木未黄落,云霞尚郁蒸。
南行感怀四十首 诗句: 乱端不可匿,愁绪更难寻。 - 译文: 混乱的源头无法隐藏,心中的忧愁难以找到。 - 注释: 乱端 - 指的是国家或社会的混乱状态;匿 - 隐藏;愁绪 - 内心的忧虑和悲伤。 诗句: 边计无朝夕,河流变古今。 - 译文: 边境的谋划没有早晚,河流变迁了古代和现代。 - 注释: 边计 - 指与边疆事务有关的策略或计划;朝 - 早晨;夕 - 晚上;变 - 变化;古 - 古代
南行感怀四十首: 昔闻吕梁险,悬水迸涛声。 陵谷一朝异,高深万古情。 昨来春涨浅,今泛夕沙明。 惟有年来事,人心未肯平。 注释: 1. 昔闻吕梁险,悬水迸涛声。 - 吕梁:古代的一条河流,位于今天山西省境内。 - 悬水迸涛声:形容河水在山间流淌时,水声如同瀑布般轰鸣。 2. 陵谷一朝异,高深万古情。 - 陵谷:指山间的地形高低变化。 - 一朝异:一夜之间的变化。 - 万古情
【注释】 奥:深。路元:指李斯,他是奏始皇时丞相,为巩固封建统治实行中央集权制而设计了郡县制度。援:帮助。泥涂:泥泞的小路。侧目:斜视。摧眉:低头。行藏:出处进退。坚白:指方士求仙炼丹。磷淄:比喻世俗的纷扰。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全篇以“道”为中心词,表达了作者坚持自己的志向与信念,决不随波逐流的思想。首句“奥路元无援”,写自己处于险境之中,没有人可以援助,表现了自己的孤立无援
南行感怀四十首 【注释】 书剑身将老,纵横学未成。 年随秋叶暮,心与夏葵倾。 社稷烦三顾,朝廷用五更。 异时论出处,天远重含情。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南行途中所作,表达了他对于自己一生的感慨,同时也对国家和人民寄予了深深的关怀。 诗的第一句“书剑身将老”,表达了作者已经老了,但是学问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成就,这是一种无奈和悲哀。第二句“纵横学未成”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学问的不满和失望。
【注释】 自忝:自认为,自称。邦君:国中之君,这里指皇帝。深惭:深深地感到惭愧。夔龙:比喻有才德的人,这里指皇帝。鱼水:比喻君臣关系密切如鱼水一般。地远:距离遥远。天高:指皇帝高高在上,不可企及。听亦卑:指皇帝的恩惠虽大,但臣下却难以报答。为:句末助词,无义。 【赏析】 这是一首应制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三年(715)。诗人自谦“自忝”是皇帝所荐,而自己则“深惭”国士之知
【注释】 侍从:侍奉君主。违:违背。江湖:指隐退。作远臣:做远离朝廷的臣子。 依:依恋。日月:比喻君主。年渐老风尘:指年岁已高,为国奔走而劳累。 鵩(yì,一种鸟):传说中的一种鸟类,这里借指谗佞之人。文成:指有才学的人。或:或许。感麟:指得到皇上的重用。 白头:头发白了。吟更苦:吟咏更加痛苦。 垂涕望枫宸:流着眼泪遥望帝王所在的宫殿。枫宸:即“銮”字,是帝王车驾的代称。 【赏析】
南行感怀四十首 慷慨齐三士,迂疏鲁两生。 负才那免妒,泥古固难行。 落日怀人意,浮云去国情。 那堪望乡处,北雁又南征。 注释: 1. 慷慨齐三士:意指豪迈、激昂,如同三位英勇的武士。 2. 迂疏鲁两生:意为行为迂腐、不修边幅,与两位鲁莽的书生。 3. 负才那免妒:意为拥有才能却不免被嫉妒。 4. 泥古固难行:意为固执地遵循古代的规矩,很难有所行动。 5. 落日怀人意:意为夕阳西下时
这首诗是诗人对自己早年游历四方,忧国忧民的感慨与自勉。 南行感怀四十首 旅食忧时客,吾家仲氏贤。 世知龙卧久,人想凤飞年。 晚达才偏大,深资用必全。 愿因鼌董策,更献典谟篇。 注释: - 旅食忧时客:在旅途中忧虑时事。 - 吾家仲氏贤:我的家族中有位贤者。 - 世知龙卧久:世人知道龙卧太久了。 - 人想凤飞年:人们希望有凤凰一样的英才出现。 - 晚达才偏大:年纪大了,才能反而更大。 -
子云(司马相如)官不调,白首闭玄关。 身世浮云外,风尘久客间。他乡看落日,故国想秋山。 沙际鸥群戏,悠悠羡汝闲。 注释:子云(司马相如),字长卿,汉代辞赋家。他年轻时才华横溢,但后来仕途不顺遂,直到晚年才得到皇帝的赏识。 “子云官不调”,意思是司马相如虽然才华横溢,但在仕途上却一直不得志。这里的“子云”指的就是司马相如。 “白发”,这里用来形容司马相如已经老了。 “闭玄关”,意味着他选择隐居起来
骏马似龙媒,黄金没古台。 昔人闻赵往,有客自燕来。 未老孙阳遇,终收武库才。 酣歌冀野暮,怀抱定谁开。 注释:骏马如同龙般威猛,金光闪闪覆盖着古老的平台。曾经有人听说赵地过去的情况,也有客人从燕地而来。我还没有老的时候,就遇到了孙阳;最终得到了武库中的才能。在冀野中畅饮欢歌到日暮时分,我的内心怀抱不知向谁说出我的忧虑和困惑。 这首诗通过回忆和展望表达了作者的感慨和期待
【注释】南行感怀四十首:这是组诗,共四首。 颇怪:觉得很奇怪。河堤柳:黄河两岸的柳树。 经秋:经过秋天。叶未黄:树叶还没有变黄。 层阴:层层的阴翳,指浓密的云气。夹岸:在岸边。 翠影:青翠的影子。不知霜:不知道霜降了。 时令:节令,时节,时间。 乖:违背。收敛:收束。 盖藏(zài):遮蔽、覆盖。这里指遮盖。 摇落:凋零、落叶。 衰谢:衰落、衰减。意何长:意绪何其长久。 赏析
注释: - 季布黄金百,虞卿白璧双:季布和虞卿都是汉代的名臣,这里用他们来比喻自己。 - 穷愁应有作,意气盛难降:在贫困和忧愁中,应该有作品出现。我的心情像春天的风,难以平息。 - 目断南征雁,心驰北去艭(bi:小船):目断南飞的大雁,心向北飞翔的小舟。 - 仍因著书暇,日暮隐南窗:因为我有空闲的时间去写书,所以傍晚的时候我躲进了南边的窗户。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晚年写的一首感怀诗
南行感怀四十首 常时怀旧情深,离别犹觉迟疑。衔恩非因别离,智慧不如葵花 01. 常时怀脉脉,欲去更迟迟。只是衔恩遇,非关重别离。能鸣常愧雁,以智不如葵。借问亡羊子,岐中更有岐。 注释: - 常时怀脉脉:常常怀念着远方的亲人。 - 欲去更迟迟:离开的时候却迟疑不决。 - 衔恩遇:受到恩惠和遇到机会。 - 非关重别离:并非因为要分别才犹豫不决。 - 能鸣常愧雁:像大雁一样有声音而感到羞愧。 -
【注释】 当食谁兴叹:当吃饭的时候。谁:指谁在吃。兴叹:兴起感叹。徐行或自歌:缓慢行走时也许自己唱起歌来。徐行:缓缓地行走。自歌:自我歌唱。无千岁计:无长寿的打算。无:没有。百忧何:有多少忧愁?又:表推测的语气词。知:知道。奈此百忧何:无奈这些众多的忧愁。奈:奈何,怎么办。皎皎月移树:明亮的月光移动树木的影子。皎洁:光明的样子。皎皎:明亮的样子。萧萧风过河:飒飒(象声词)的风吹过河面的声音。萧萧
南行感怀四十首 江南劳运道,蓟北重邦筹。 飞挽兼三辅,连樯有万艘。 督来开府节,护入富民侯。 战国兵争日,刍粮不外求。 译文: 在南行的途中,感叹江南的劳役之路漫长而艰难,同时也考虑着北方边境的重责大任。为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不惜一切代价地调动军队,准备充分的战斗物资。 注释: 1. 江南劳运道:江南地区需要大量的劳役来运输物资和士兵,因此被称为“劳运道”。 2. 蓟北重邦筹
南行感怀四十首(其四)闲居观代变,览古慕群英。 何世无贤达,逢时有令名。 易沉惟日落,难待是河清。 所以哀时客,淹留惧不成。 注释: 1. 南行感怀四十首:这是作者自创的诗歌题目,每首都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 2. 闲居观代变:在闲暇之余观察时代的变化。 3. 览古慕群英:观看古代的英雄人物,仰慕他们的风采。 4. 何世无贤达:在历史上,没有一个时代是没有贤人的。 5. 逢时有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