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食谁兴叹,徐行或自歌。
知无千岁计,奈此百忧何。
皎皎月移树,萧萧风过河。
天寒湖水澹,噰噰暮鸿多。
【注释】
当食谁兴叹:当吃饭的时候。谁:指谁在吃。兴叹:兴起感叹。徐行或自歌:缓慢行走时也许自己唱起歌来。徐行:缓缓地行走。自歌:自我歌唱。无千岁计:无长寿的打算。无:没有。百忧何:有多少忧愁?又:表推测的语气词。知:知道。奈此百忧何:无奈这些众多的忧愁。奈:奈何,怎么办。皎皎月移树:明亮的月光移动树木的影子。皎洁:光明的样子。皎皎:明亮的样子。萧萧风过河:飒飒(象声词)的风吹过河面的声音。萧萧:形容风声。风:指微风。过河:吹过河流。天寒湖水澹:天气寒冷湖面变得非常清亮。天寒:天气寒冷。湖水澹:湖水清澈。噰噰暮鸿多:傍晚归巢的鸿雁叫得很凄厉。噰噰:叫声凄厉。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南游时的感想。开头两句是说:吃饭的时候没有人发愁感叹,但慢慢地走时也许会自我唱歌呢!“当食谁兴叹”与“徐行或自歌”,一为有感,一为无意,一为有意,一为无意,都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也表现了诗人在旅途中悠然自得的心态。
中间四句是说:我知道自己活不长,但又有什么办法呢!面对这么多的忧愁,我无可奈何。“知无千岁计”与“奈此百忧何”,一为自知,一为无奈,一为无可奈何,一为无奈之极,都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深深感慨。
最后两联是说:明亮的月光移动树木的影子,飒飒的秋风掠过大江。天气寒冷湖面变得非常清亮,傍晚归巢的大雁叫得很凄厉。“皎皎月移树”与“萧萧风过河”相照应,都是写景物的变化;“天寒湖水澹”与“噰噰暮鸿多”相呼应,也是写景物的变化。
可以看出诗人以自然景观的变化,表达出自己对人生短促、世事无常的深深感慨。全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意境开阔,语言质朴自然,读来让人感到清新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