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磴回青嶂,松门历翠微。
来寻紫竹洞,坐待白云归。
怪石淩秋屐,长藤挂衲衣。
兴移凉籁发,疑挟凤笙飞。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山中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下是逐句释义:
- 雾霭弥漫的山路回绕着青翠的山峰,松树林间穿过,透出一片碧绿。
- 来寻紫竹洞,坐等白云归。
- 怪石凌空,仿佛秋日的屐履;藤蔓垂挂,如同僧人的衲衣。
- 兴动凉风,籁音四起;疑似凤凰笙歌在飞旋。
赏析
此诗以“紫竹洞”为题,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山林风光。从诗句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热爱与向往。
首句“雾磴回青嶂”,描绘了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以及青翠山峰回环曲折的壮丽景色。这里的“雾磴”形象地描述了山路被云雾笼罩的情况,使得山路显得更加神秘莫测。而“青嶂”则指青翠的山峰,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
“松门历翠微”一句,进一步描绘了山间松林茂密、绿意盎然的画面。松树作为常绿植物,象征着坚韧和恒久,而“翠微”则形容山色如碧波般美丽。这句诗通过对松林的描述,营造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环境。
第二句“来寻紫竹洞,坐待白云归”,表达了诗人对紫竹洞的向往之情。紫竹洞可能是一处隐秘的景点,具有独特的风景和意境。诗人在这里等待白云归来,暗示了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态。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物,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宁静。
“怪石淩秋屐,长藤挂衲衣”两句,描绘了山中奇特的自然景观。怪石凌空高耸,宛如秋日的屐履;长藤垂挂,犹如僧人的衲衣。这些形象生动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意画境之中。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最后一句“兴移凉籁发,疑挟凤笙飞”,表现了诗人在欣赏美景时的愉悦心情。凉风习习,籁音四起,仿佛有凤凰笙乐在空中飞舞。这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欢愉,也体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通过这种富有想象力的描绘手法,诗人将自然之美与内心情感相融合,形成了一首意境深远的山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