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书到家,知君在天涯。
问妾近颜色,为报如荷花。
君若归来易,荷花露下媚。
君若归来难,荷花霜后残。
闺词十二首
介绍
。
《闺词十二首》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组诗,共12首。
闺词十二首
第一首
题
红烛背灯人寂寂,
绿窗风露秋空碧。
独倚阑干一望时,
天涯何处不堪愁。
第二首
题
画堂深掩晚来开,
花气酒香都入梦。
睡起屏山翠黛低,
泪痕犹带海棠泥。
第三首
题
红烛背灯人寂寂,
绿窗风露秋空碧。
独倚阑干一望时,
天涯何处不堪愁?
第四首
题
画堂深掩晚来开,
花气酒香都入梦。
睡起屏山翠黛低,
泪痕犹带海棠泥。
第五首
题
红烛背灯人寂寂,
绿窗风露
相关推荐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昨夜书信到:昨日,也就是前天,收到了书信。 2. 知君在天涯:得知你远在天边。 3. 问妾近颜色:询问我近来的容颜如何。 4. 为报如荷花:就像荷花一样美丽。 5. 君若归来易:你如果回来容易。 6. 荷花露下媚:荷花在露水中显得更加妩媚。 7. 君若归来难:你如果回来困难。 8. 荷花霜后残:荷花到了秋天之后变得凋残。 9. 捣衣声不乱:虽然你在远方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元凯创作的《闺词十二首》,共包含十二首作品,每首都以女性的视角来描绘她们的内心世界和对情感的细腻感受。下面将逐一解释这些诗句的含义、翻译以及附加的赏析: 1. 捣衣声不乱,捣衣情自深:诗中的“捣衣声不乱”指的是在秋风中,女子在捣制衣物时,其声音虽然杂乱,但内心的情感却异常深沉。这一句通过对比声音的凌乱与内心的坚定,表达了一种即使外在环境混乱,内心情感依然纯净坚定的态度。 2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去年折柳条,送君木兰桡。 注释: 折柳条是古代的一种送别习俗,象征离别。木兰桡指的是用木兰木做的船桨。 2. 今年折柳条,泪尽万里桥。 注释: 表示时间已过,今年的别离比去年更加痛苦,泪水流尽了,形容离别的痛苦。 3. 何时守故土,双栖学鹪鹩。 注释: 表达对未来的期许,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回到故乡,和爱人一起生活。 4. 同见柳华盛,同见柳叶凋。 注释:
忆昔初嫁君,明珠照绿云。 今日君离别,飞蓬乱不结。 忘我久食贫,游赵复游秦。 秦人未逐客,安能返乡国。 注释与赏析: 1. 忆昔初嫁君,明珠照绿云:回忆当初嫁给丈夫时,他佩戴着明亮的珠宝,照耀得如同绿色的云雾一般美丽。 2. 今日君离别,飞蓬乱不结:如今丈夫已离去,留下的只有像飞蓬一样杂乱无序的生活。 3. 忘我久食贫,游赵复游秦:忘记了自我,长时间处于贫困之中,但仍然四处旅行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理解诗意并结合注释作答。 思君劳梦寐,梦君归故园(我思恋你,夜不能寐,梦中也想着你回到你的故乡) 俨然乘驷马,衣上绣双鸳(穿着华丽的衣服,车马饰物都很豪华) 容华异昔日,冠盖盈前轩(容貌美丽,与众不同,门前宾客云集) 觉来心独喜,起对高堂言(醒来后心情愉悦,起来对长辈说) 赏析: 这是一首写闺情的诗。全诗四句,每句七字,结构整齐,音律和谐,感情真挚
【注释】 (1)琴瑟:古乐器,弦乐器。古人常以琴、瑟合奏,借指夫妇。御:通“遇”,对待。莫不:无不。静而好:安静地喜爱。 (2)自君久别离:自从与你长久分离以后。 (3)房栊:门窗。 (4)调瑟多苦心:弹奏琴瑟,常常费尽心机。 (5)弦繁曲亦乱:指弹琴时,琴弦繁杂,曲调也纷乱了。 (6)月落花阴阴:夜幕降临,花儿的阴影暗淡不明。阴,阴暗的意思。 【赏析】 此诗写闺中女子的思妇之情
【解析】 此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理解。本题考查考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先要通读全诗,了解诗意,然后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其中要抓住意象及常用表达手法分析即可。本题要求赏析诗句,首先应了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然后逐句翻译,最后把握情感并分析其作用。注意“紫骝”是马名;“牵人衣”“袂已分”是写女子依依不舍之情;“去去踏芳草”写别后远行的情景;“不如紫骝好”是写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答案】
诗句翻译与注释 挟弹羽林儿,柳下睨黄鹂。 - 挟弹:拿着弓箭准备射击。 - 羽林儿:指年轻的武士或士兵。 - 柳下睨:从旁边看着。 少妇倚高楼,望见遥止之。 - 少妇:年轻的已婚女性。 - 高楼:高的房屋或建筑。 - 望见遥止之:远看远处的某物(可能是人)。 止之匪心恻,毛羽纯金色。 - 匪:不,非。 - 心恻:感到悲伤或同情。 - 毛羽纯金色:形容鸟儿的羽毛是金黄色的。
以下是对这首诗《闺词十二首》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睡起揽鲛绡,无烦带步摇。(其一) “睡起”指醒来,“揽鲛绡”即用手握住鲛绡(一种丝绸),意为起床后的动作。“无烦带步摇”意思是不需要佩戴步摇(头饰)。 2. 不言花意静,顾影燕情娇。(其二) “不言”表示不表露出来,“花意静”比喻女子的心思是平静的,“顾影燕情娇”形容女子独自欣赏自己的容貌时显得格外娇媚。 3
【注释】 谁家:哪一家。采桑女:采桑养蚕的女子。妖艳: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妆:化妆。靓:漂亮。贪看:贪恋地看。鸳鸯:成双的鸟。立与桃花并:站在桃花盛开的地方。柔条:嫩枝。钩乱如鸦鬓:树枝上的花被风吹动后像乌鸦的鬓毛一样凌乱。倾筐:把筐子倾倒。归照:反射光。匣中镜:梳妆台上的镜子。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采桑女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贪恋着美丽的春色而忘记了家务劳动的诗。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注释 1. 夫婿乍封侯:丈夫刚刚被封为侯爵。 2. 尚尔玉关游:还在这里游览玉关(即玉门关,古丝绸之路要道之一)。 3. 欲绣一端锦:想要用丝线绣出一匹锦缎。 4. 寄耀千貔貅:用来炫耀自己像千军万马一样威武。 5. 行褰池上柳:走到池边时,掀起了池上垂柳。 6. 芙蕖摘纤手:采摘荷花的动作。 7. 颜色比不差:颜色与荷花不相上下
【注释】皓魄:指月圆。娟娟:形容月亮明亮的样子。秋江:指长江。 【赏析】这是一首咏叹月亮的诗,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全篇采用比兴手法,以月之盈亏喻人之生死,以芙蓉花的弃置象征人生的坎坷与不平,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及对现实的不满情绪。 “皓魄不常圆,一月圆一夕。”诗人开篇即点题,用“皓魄”来比喻明亮的月亮,说明月亮是圆的,但并不是天天都有,只是每月有那么一晚是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