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君初下车,随车一丈雪。
嗣岁麦有秋,远近总欢说。
继此三周星,风雨常应节。
老天锡贤侯,不遣民望觖。
稻陇铚艾忙,枫林鼓声彻。
何处劭农文,徒焉寄愁绝。
赠欧阳令君十二咏并引歌丰年
介绍
。
《赠欧阳令君十二咏并引歌丰年》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全诗共十四句,每句八字,前六句为一首五言律诗,后八句则构成另一首七言绝句。此作品以“丰年”为主题,通过描绘各种美好的景象和生活场景来表达对欧阳令君的祝福与期望。
诗歌正文:
赠欧阳令君十二咏并引歌丰年
春色满园绿如海,花光映日红于火。
风送香飘千里外,莺啼人在千山隔。
谷雨初晴麦正黄,村童放牧桑枝长。
田家乐事多相似,笑语喧呼过夏忙。
注释:
- 春色满园绿如海:春天的景色像海洋一样广阔而美丽。
- **花光映日
相关推荐
赠欧阳令君十二咏并引歌丰年 令君初下车,随车一丈雪。 嗣岁麦有秋,远近总欢说。 继此三周星,风雨常应节。 老天锡贤侯,不遣民望觖。 稻陇铚艾忙,枫林鼓声彻。 何处劭农文,徒焉寄愁绝。 注释: - 令君:对他人的敬称,这里指欧阳令君。 - 初下车:刚刚上任。 - 随车一丈雪:形容欧阳令君上任后,道路旁积雪深厚。 - 嗣岁:接着的一年。 - 麦有秋:小麦成熟收获的季节。 - 远近总欢说
诗句释义 1 民书献天府,息耗古所珍。 - "民书":指百姓上书,反映民情。 - "献":进献。 - "天府":古代帝王藏文书的地方,此处泛指皇宫或政府。 - "息耗":消除损耗。 - "古所珍":古代视为珍贵之物。 2. 役法在有司,撙节敷皇仁。 - "役法":指劳役之法。 - "有司":主管的官员。 - "撙节":节约,节俭。 - "敷":广泛。 - "皇仁":皇天之恩。 3.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意境。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赠欧阳令君十二咏并引歌丰年 - 这一句描述了诗人在丰年的场合向欧阳令君(可能是一位官员或学者)赠送了十二首诗,并用歌声来庆祝这一美好时刻。这里的“丰年”象征着丰收和繁荣,而通过诗歌和歌唱来表达对这种景象的赞美,展现了一种文化和艺术的交流方式。 2. 恭惟两夫子,休宁托维桑 - 这两句表明诗人对两位老师的敬仰之情,他们就像两棵参天大树
这首诗共十二句,每句都蕴含深刻的意境和含义。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释: 1. 多君熟三传,入试擢两魁。 - “多君”指的是欧阳令君及其众多贤能的朋友,“三传”可能是指他们精通的经典文献或学问。 - “入试擢两魁”意味着他们在考试中表现出色,成功被选拔。 2. 作县本经术,民力能深培。 - “作县”指的是担任知县职务,“经术”是指儒家经典和学问。 -
这首诗是欧阳令君的《丰年》。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北过松萝门,孝子有先陇。 南望葆真山,忠肃起高冢。 更代今几年,不复薙荒茸。 考图还旧物,据史得芳踵。 勉哉忠孝心,邦人一倾竦。 尔知令君仁,宁知令君勇。 诗的第一句“北过松萝门,孝子有先陇”表达了诗人在经过松萝门时,想起了孝顺的儿子们。这暗示了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第二句“南望葆真山,忠肃起高冢”
赠欧阳令君十二咏并引歌丰年 海宁号称乐土,夜晚门户常不关。一二个可能梗化,往往潜藏榛菅。云谁事姑息,纵彼逾大闲。 侃侃欧阳子,一朝破冥顽。 鸣厖卧而嬉,警柝相与闲。行人亦胥庆,烟火连青山。 注释: 1. 海宁: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附近。海宁被誉为乐土,意味着这里的自然环境优美宜居。 2. 夜户常不关:夜晚的门户总是敞开的,表示这个地方治安良好,人们生活安宁。 3. 一二个可能梗化
【注释】 《六一先生文集》是欧阳修的散文集,共50篇。 遗书:书信。 联德:结为朋友。 稽古:考究古代历史典籍。 朅来:来到,此处指欧阳修为人正直不阿,不畏权势。 县中:县令治所。 有若崔玄炜:有若,名丘,战国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学生。 时:时常,经常。 好事:好消息。 要津:重要的地方,比喻高官显贵的职位。 开寿域:开启长寿之地。 皇恩:皇帝的恩惠。 推封:封赐。 丹凤诏:唐代皇帝赐给大臣的诏书
【注释】 1. 昆玉:指有才能的人。2. 次第:按次序,依次。3. 黄甲:黄色的官服,指官员。4. 衮钺共书:指皇帝的命令和文书。 5. 文教洽:指文化教育。6. 恊春草:指春天茂盛的草木。7. 词源:指诗歌创作的源泉。 8. 苏公:指苏轼。9. 才名:才华和名声。 【赏析】 这首诗是赠给欧阳令君的十二首诗的引歌,歌颂了欧阳令君的美好品质和才华。 第一句“羡君好昆玉”,表达了对欧阳令君的敬仰之情
海宁地百里,封疆如子男。 这句诗的意思是:海宁之地方圆百里,如同一位诸侯的领地。这里用“百里”来形容海宁的广阔,同时也暗示了海宁的地位和威严。 令君述职来,得与诸侯参。 这句诗的意思是:您的述职归来,有幸参与诸侯的商议。这里“述职”是指官员向皇帝汇报工作情况,“诸侯”则是指地方上的官员,他们在这里聚集,共同商讨国家大事。 天王御紫宸,黜陟分廉贪。 这句诗的意思是:天子亲自在紫宸殿上处理政务
【解析】 本诗为送别之作,是一首赠别诗。诗人在诗中用“丰年”比喻好友的贤明,表达了对朋友的赞美之情。 译文: 百姓的功绩已经完备了六件大事,丰收的年份已经超过三年了。 等到这个时候,你的政绩就可以来皇州献上了。 冢宰的文书已经考定,昌言告于皇上。 众多的官员聚集在一起,恐怕就要被留下。 双旗的旌旗可以归还,使我山城的忧愁得以解脱。 都城相送的时候,我的心情十分忧虑。 【赏析】
【注释】 ①令君:对他人的尊称。 ②阙略:指遗漏。 ③梓行:刻印成书。 ④海宁邑:今浙江省海宁县,欧阳修曾任此职。 ⑤胜览:美好的景色。 ⑥旁礴(bó):积聚而未用。 ⑦铅椠(qiàn)初释手:指开始撰写诗文。 ⑧装潢:装裱,即把书画等装在匣子里,使之不易损坏。 ⑨若人贤:像这样的人。 ⑩斯文:这里指文章学问。 【译文】 你翻阅了《图经》,常常叹息其中有很多遗漏。 梓里需要完整地刻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属于《全唐诗》中的《送人》。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赠欧阳令君十二咏并引歌丰年 民喜令君来,不喜令君去。 令君可淹留,终当入朝著。 一日下徵书,行李戒徒御。 却辞花县封,转上柏台署。 耿耿存去思,纷纷播芳誉。 只应揽辔日,不忘鸣琴处。 注释与赏析: - 民喜令君来,不喜令君去。 - 这里的“民”,指的是百姓;“喜”和“不喜”,分别表示欢迎和遗憾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