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功备六事,稔岁逾三秋。
及此政成日,献绩来皇州。
冢宰书上考,昌言告宸旒。
济济鹓鹭班,长恐即见留。
双旆幸且还,释我山城忧。
都门一相饯,桑梓心悠悠。
【解析】
本诗为送别之作,是一首赠别诗。诗人在诗中用“丰年”比喻好友的贤明,表达了对朋友的赞美之情。
译文:
百姓的功绩已经完备了六件大事,丰收的年份已经超过三年了。
等到这个时候,你的政绩就可以来皇州献上了。
冢宰的文书已经考定,昌言告于皇上。
众多的官员聚集在一起,恐怕就要被留下。
双旗的旌旗可以归还,使我山城的忧愁得以解脱。
都城相送的时候,我的心情十分忧虑。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欧阳令君时作的。欧阳令君,即欧阳玄,字民瞻,号六一居士,江西吉安人;天顺八年(1462)进士。曾历官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等。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物,与杨慎、王廷相、张璁并称为“南杨北王西张东杨”。他的《书史》、《续通鉴纪事本末》等作品都流传甚广。此诗为送别之作,是一首赠别诗。诗人在诗中用“丰年”比喻好友的贤明,表达了对朋友的赞美之情。
首二句写欧阳令君任地方长官后的政治业绩及人民生活情况。“民功备六事”一句,意思是百姓的功德已经完备了六件大事:这六件大事,就是“耕、战、守、教、富、刑”六件事。“稔岁逾三秋”,指丰收的年代超过了三年。“稔岁”指丰收的年成,即丰收之年,也指丰收的时节。欧阳令君执政以后,政风清正,百姓安居乐业,连年大熟,所以有“丰岁”之称。这两句是说,欧阳令君在任职期间,政绩卓著,老百姓安居乐业,连年丰收。“及此政成日”以下几句,意思是说到此时欧阳令君政绩已经大成了,可以来朝廷向皇帝献上政绩了。“冢宰书”是指尚书省下属机构吏部的职掌,这里借指皇帝任命官吏。“昌言告宸旒”,意思是说,欧阳令君应该把所做政绩写成奏疏呈报给皇帝,让皇帝知道。“济济鹓鹭班”,意思是说,许多官员聚集在一起,就像鹓和鹭那样整齐有序地站立着,这是形容官员们很有秩序地站在那里。“双旆幸且还”,意思是说,欧阳令君的旌旗可以归还了,欧阳令君可以回来了。“长恐即见留”,意思是说,欧阳令君回来以后可能会受到挽留而无法回去。“双旆”,指旌旗;“长恐”犹说“恐怕”;“留”,指留住。“双旆幸且还”“释我山城忧”,意思是解除我山城中的忧愁。“双旆幸且还”的意思是说,现在可以回去了,可以回来了。“释我山城忧”的意思是说,现在可以回去了,可以回来了。
最后四句写欧阳令君回朝之后的情景。“都门一相饯”,意思是在都门外为他举行了饯行仪式。“桑梓心悠悠”,意思是说我在家乡心中思念他。“桑梓”,指故乡,古时以乡里为桑树与梓树所覆盖之地;这里泛指故乡。“心悠悠”,意思是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全诗以赞颂欧阳令君为主题,从政治政绩、个人品质两方面着墨。语言朴实自然,不事雕琢。诗中的意象如丰年、双旆、都门等等都很典型,富有象征性,给人以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