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香何古,枯桐调自高。
花边闲处士,不解怨离骚。
园居杂兴四十三首兰
介绍
《园居杂兴四十三首兰》是明代诗人黄衷的作品。
《园居杂兴四十三首兰》作为明代诗人黄衷的代表作,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还反映了其对人生、社会以及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追求。这首诗作不仅是文学上的瑰宝,也是了解古代文人生活情趣和精神世界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
《兰·甘露香何古,枯桐调自高。花边闲处士,不解怨离骚》是明代诗人黄衷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甘露寺中的一株老桐树和其散发的香气,以及一位不拘小节的隐士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超脱世俗、自在生活的向往。下面将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和赏析进行详细阐述: 1. 诗句解读: - 甘露香何古:甘露寺中的老桐树散发出的香气古老而深沉。 - 枯桐调自高:老桐树的香气独特且高昂。 - 花边闲处士
下面是对《园居杂兴四十三首》中“兰”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1. 第一句:“自抱幽人况,宁辞青女霜。” - 关键词:幽人、青女霜 - 释义:诗人自认为怀抱着与世无争的隐者情怀,面对寒霜,宁愿不辞。 - 背景: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2. 第二句:“一枝秋圃上,爱杀浅鹅黄。” - 关键词:秋圃、浅鹅黄 - 释义:诗人在秋日的园圃中找到一枝兰花
【注释】 1、园居杂兴:作者自号“园居士”,其诗多写园居之景,兼及生活琐事。此诗为其中之一。杂兴,即随意吟咏,不拘一格之作。四十三首,当指所编的四十八首诗集。2、兰:这里代指兰花。3、苍莓(méi):一种草本植物。4、幽英:隐逸之士。5、道是月中才:意思是说兰花在月中才能开。6、赏味:品味。7、月中:月亮之上。8、才:花蕾。9、无题:此诗题目,意即无法题写的诗,因诗中有难解之处,故用此题。
诗句原文: 疏梗苍蟠铁,芳须嫩缀金。 情知花韵别,那藉草堂吟。 注释译文: - “疏梗苍蟠铁”:形容兰花的茎干坚韧而有力,犹如铁一般,其形态疏松却不失挺拔。 - “芳须嫩缀金”:指花瓣娇嫩如金,色彩鲜艳,增添了兰花的美丽。 - “情知花韵别”:诗人明白兰花与众花不同,自有其独特的韵味。 - “那藉草堂吟”:诗人不愿在简陋的草堂中吟咏,表达了对高雅环境的向往。 赏析:
注释:轻紫的兰花,散发着清香,晚风吹拂着,显得更加高雅。 居然岁寒思,除是玉梅同。 岁寒三九,正是兰花开放的时候,只有与玉梅一同开放,才能展现出它独特的美丽。 赏析:这是一首赞美兰花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兰花的高洁、坚韧和独立的个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兰花的喜爱和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
诗句原文 偶植还篱落,春风也弄芳。 三千宫黛晓,休妒露华香。 注释解释 - 偶植还篱落:偶然种植在篱笆旁边。 - 春风也弄芳:春风也在轻轻地吹动,让芬芳四溢。 - 三千宫黛晓:三千朵宫娥的眉毛在早晨显得格外清新。 - 休妒露华香:不要嫉妒露水散发出的芳香。 赏析 黄衷通过描绘兰花在自然中的生长环境及其与春风的互动,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及纯洁香气的赞美
{"诗句": "丹蕤攒宝相,此种贺州来。", "拼音": "dān ruí cuán bǎo xiàng, zhè zhǒng hè zhōu lái。", "注释": "丹蕤,即丹桂,此处泛指桂花。攒,聚集。宝相,形容桂花的美丽。此种,特指这种桂花。贺州,今广东省贺州市,古时为广西的郡县。", "译文": "丹桂花聚集成簇,这种桂花来自贺州。", "赏析": "黄衷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桂花的美态
《园居杂兴四十三首·兰》是黄衷所作,诗中描绘了兰花的优雅与美丽。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惯得夸明丽:习惯了赞美它的明亮美丽。这里的“惯”字,表达了诗人对兰花的喜爱已经达到了一种习惯性的程度。而“夸明丽”则直接指出了兰花的美丽之处,即它明亮且引人注目。 2. 曾依画省郎:曾经依靠画院的才子。这里,“曾依”暗示了兰花曾经被文人雅士所赏识和推崇。而“画省郎”则可能是指画院中的官员或文人
注释:这两句诗分别描述了园居中的金粟花和剪缬。 “并房金粟密”的意思是说,金粟花密集地生长在一起,形成一片金黄色的花海。 “莫把山丹看,临池夏日长”的意思是说,不要把它当作山丹(一种草药),因为夏天来临,阳光照射在池水之上,使得花朵更加明亮。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园中金粟花开的美景。金粟花是园中的特色植物,其金黄色的花朵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如同黄金般耀眼。诗人用“并房金粟密”来形容金粟花的密集程度
诗句原文与译文保持一一对应关系: - 诗句: 高花初喷雪,嘉实亦维时。 - 译文: 初春花朵喷薄欲出,果实也是适时成熟。 注释关键词汇: - 高花: 指初春时节开放的花朵。 - 喷雪: 描述了花朵开放的景象,如同雪花一样洁白。 - 嘉实: 指果实,这里特指春天成熟的水果。 - 维时: 表示恰到好处,正合时节。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景色,通过对高花和嘉实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叠绛迎春旭,何曾解拒霜。幸观形色外,须信有骊黄。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黄衷的作品《园居杂兴四十三首 其十一 芙蓉桃》。诗中通过描绘芙蓉(一种花卉)的形象,寓意着作者对生活的态度以及人生哲理的思考。 “叠绛迎春旭,何曾解拒霜”表达了春天的到来和花朵的开放。绛红色象征着热情和活力,春旭则代表了新的开始和希望。而“何曾解拒霜”意味着无论遇到多么艰难的环境或挑战,都能坚韧生存
诗句原文: 浮俗狎孤艳,夸名赛玉环。愚溪初有赋,憔悴感朱颜。 译文: 世俗轻佻地追逐孤独鲜艳的花朵,争相炫耀名声如同玉环般的美丽。我在愚溪写下了新作,却因憔悴而感到面色黯淡。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世俗对孤艳之花的追逐和作者自己创作过程中的憔悴,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场中虚浮现象的反思以及对艺术创作过程中身心疲惫的感慨。首句“浮俗狎孤艳,夸名赛玉环”直接揭示了世俗中人们对于外表美丽、名声响亮的追求
【注释】 剪刻天孙(仙女名)巧:指裁剪、雕刻得非常精致。 龙髯(仙人胡须):指仙人的须发。紫蔓,紫色的藤蔓。敷:生长。 春风百子帐:指春天里繁花似锦的景象。 香暖玉流苏:指芳香四溢,如玉般温润。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园中杂兴之作,以兰为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剪刻天孙巧”,意为裁剪、雕刻得非常精致。这里的“天孙”是传说中掌管天宫的仙女
诗句释义如下: 戢戢红葩静,亭亭翠幄深。 可希金玉誉,恨是未虚心。 赏析 1. "戢戢红葩静" - 意象分析:这里的“红葩”指代了兰花,而“戢戢红葩”则形容了兰花的花瓣紧凑、端庄的样子。这种描述不仅突出了兰花的外观特征,也传达出一种静谧优雅的氛围。 - 情感寄托:通过这样的描述方式,诗人表达了对兰花的赞美之情。它不仅是一种自然景物的描绘,更蕴含着诗人对高雅品格的追求和向往。 2.
诗句原文: 南薰破孤芳,天然去雕刻。 惟有昆仑僧,知是江妃物。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美景与高僧的和谐共存。诗中“南薰破孤芳”一句用南风驱散了花朵中仅存的芳香来比喻自然之美超越人工雕琢,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态度。接下来“天然去雕刻”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指出真正的美无需刻意修饰,就如同未经雕琢的自然景观,简洁而不造作。 “惟有昆仑僧”
【注释】 “恻恻”:凄惨、悲切的样子。 “古帝”:指黄帝。 “血尽江草湿”:传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死以后,其魂萦绕于江上,使江上的草都沾上了鲜血。 “春山花”:《诗经》中的《溱洧》有“维溱与洧,浏其清矣。彼其之子,美无度。美如英,殊异乎清明。”这里的“春山花”,即指春天的山花。《毛诗·小雅·鹿鸣》中有“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这里的“将筐”
“种种江湖思,虚疑草有神。只今尘土客,但忆浣衣人。”这是唐代诗人李峤的《兰》中的诗句。下面将逐一进行释义和赏析: - 诗句释义: 1. 种种江湖思:表达了一种对江湖生活的无限怀念和思考。 2. 虚疑草有神:暗示了某种不寻常或超自然的力量存在,如同花草也有自己的神灵。 3. 只今尘土客:现在的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尘土之身,身处尘世之中。 4. 但忆浣衣人:只是回忆那些曾经一起洗衣的人。 - 译文
【注释】 1. 秋花:秋天开花的菊花。 2. 兰:这里指菊,因为《离骚》中有“余不忍为此态也”之语,而《楚辞》中也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之句,可见古人以兰为香草。 3. 照:照耀、映照。 4. 远林:远处的树林。 5. 蕊蕊:即“蕊蕾”,形容花朵初开,未放全开的娇嫩姿态。 6. 真形色:真实的样子。 7. 北场鸡:指农历十月举行的祭神之礼,俗称“北场”,在冬至日举行
诗句原文 移根曾宿雨,舒干渐如铜。 试问风霜操,终齐十八公。 注释译文 这首诗描绘了一株兰花在经历了雨水的滋润后,它的根部已经扎根于土壤之中,而它的茎干也渐渐变得如同铜一般坚硬。诗中通过对比的方式,将这株兰花与历史上著名的植物进行了比较,暗示它有着坚韧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 赏析 这首诗以其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表达了对生命力的一种赞美。首句“移根曾宿雨”便勾勒出兰花经历了风雨的考验后
诗句如下: 曾访罗浮隐,梅花别有村。 旧盟寒未得,移植卧云轩。 注释如下: - 曾访:曾经探访,表达诗人曾经到访某地或某种景象。 - 罗浮:古代地名,位于今广东省境内,以山水美景闻名。这里代指美丽的自然环境。 - 隐:隐居,指远离尘世,寻求精神的宁静和修养。 - 梅花:指梅花树或梅花,常在寒冬中绽放,象征着高洁的品质。 - 别有村:特别有的地方,意味着与众不同,可能有其特殊之处。 - 旧盟
以下是对《兰》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首联:“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这句诗描绘了兰花生长在幽深的山林之中,散发出浓郁的香气。这里的“兰生”指的是兰花的生长状态,而“馥馥吐幽香”则生动地表现了兰花的香气如何穿透林间,令人感受到它的存在。 2. 颔联:“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这句诗表达了兰花虽被世人欣赏,却依然保持着它的本质,不被世俗所染。这里的“世”指的是世人,“赏”是指欣赏
诗句原文: 总爱酡颜浅,谁知玉骨寒。 昨宵孤月影,亦上曲栏干。 译文: 我总是喜欢脸颊红润的样子,却未曾想过那纤细的骨骼中蕴藏着严寒。昨晚月光洒落的影子,也映照在曲曲折折的小栏杆上。 赏析: 本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对自身外貌的喜爱和内心所感受到的寒冷,以及夜晚月影在小栏杆上的映照,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深刻认识。诗中的“总爱酡颜浅”表达了一种表面的、肤浅的愉悦
注释:我自冠于莆阳谱,还栽野客家。我希望收获的是令实,但遗憾的是缺少名花。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园居生活时的所见所感。首句“自冠莆阳谱”指的是诗人在莆阳谱上为自己冠以园居之主的身份,表达了他对自己园居生活的自豪和满意。第二句“还栽野客家”则表明他不仅仅是在自家的土地上种植,还从其他野客那里引进了一些新的种子和品种。第三句“所希收令实”,这里的“令实”应该是指令箭荷花
《园居杂兴四十三首·其二十四·杨梅》是明代诗人黄衷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杨梅的生长环境和形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感悟。下面将逐句释义这首诗: - 谁接东洲本:这里指杨梅树是从东洲(地名)移植而来的,暗示了杨梅树的来历和生长环境。 - 稽山浪得称:稽山,指的是浙江省绍兴市的稽山,相传是越王勾践种梅的地方。这句话意味着在稽山上种植的杨梅,虽然得到了名声
以下是对“园居杂兴四十三首 其二十五”的逐句释义: - 第一句:“花解冲寒放,将同白柰栽。” - 注释:花朵能够抵御寒冷而绽放。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兰花在严寒中依然傲然开放的景象,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 第二句:“粤人浑未识,呼作贺正梅。” - 注释:广东地区的人们并不了解这种花。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家乡文化和风情的深刻理解和珍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
注释:最喜爱春天早晨,满台飞花。 冰浆传赐是好,不如自己在小园里亲手栽培。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春天在园中生活的诗。首句“最爱融春晓”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次句“飞花月满台”则描绘了一幅满台飞花的景象。第三句“冰浆传赐好”则表达了诗人对冰浆的珍视之情。最后一句“何似小园栽”则是诗人对自己亲手栽种冰浆的自豪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之情
注释:我观看龙象相争,千万只手各自有执。 愿化作青林中的一株大树,让每只手都垂着宝珠般的果实。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龙象相争的场景。龙象是佛教中常见的象征,代表着力量和威严。诗人通过观察龙象相斗,感受到了它们之间的力量对比。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和谐、美好的向往。他希望化身为一棵青林中的大树,让每只手都垂着宝珠般的果实,象征着和平与丰收。这样的比喻既有现实意义,又富有诗意
诗句原文: 闻道龙城野,金苞亚绿云。 么么三两树,何处比封君。 译文: 听说在龙城的荒野中,金色的花朵像云朵般繁盛。 那些小巧的树儿,哪里能与贵族的庭院相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园子,在自然中寻找诗意和平静。首句直接点出了地点“龙城”,可能是一个偏远或者被遗忘的地方,充满了神秘感。接着,诗人通过“金苞亚绿云”这一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花朵的壮丽景象,金黄的花瓣在阳光下闪耀
诗句原文: 色近坤裳正,香藏翠袖春。 世情甘渍密,谁道味非真。 注释译文: 《园居杂兴》是一首描写兰花的诗歌,黄衷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了他对兰花的喜爱之情。首句“色近坤裳正”中的“坤裳”,指的是大地的颜色;“正”字则强调了色彩的纯正和高雅。次句“香藏翠袖春”中,兰花的香气被比喻为少女的翠绿色衣袖,春天则是兰花绽放的季节。第三句“世情甘渍密”表达了诗人对世俗情感的淡泊
诗句原文: 芳根连楚泽,题作洞庭君。 译文:兰花的根部与楚地相连,我将其命名为洞庭君。 注释:芳根——指兰花的根部。楚泽——指的是楚国的湖泊,此处可能是指兰花生长的地方靠近楚国之地。题作——给某物命名或定名。洞庭君——可能是根据地理位置或某种特性来命名,这里指的是兰花的美丽和珍贵。 赏析: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兰花的热爱和珍视。首句直接点明了兰花的产地与特性
诗句原文: 昔进温成御,惟闻自吉州。 荔枝天下品,曾掩玉环羞。 译文: 曾经进贡给皇帝的温成的果实,只听闻自吉州的品种最为珍贵。荔枝在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但只有自吉州的荔枝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甚至曾令贵妃杨玉环也为之嫉妒。 关键词解释: 1. 温成御:温成可能是古代对某种水果或蔬菜的尊称。 2. 自吉州:自吉州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是某个特定品种的荔枝产地。 3. 荔枝天下品
在园居杂兴的诗篇中,“巴陵标榜在,谩得绿为名。不见清霜晓,黄金铸却成。”这几句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诗人通过“巴陵标榜在”这一描述,引出了巴陵(今湖南省岳阳市)这个地方在历史上的显赫地位。这里的“标榜”意味着名声大噪,而“妄得绿为名”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表面繁华的讽刺。这里的“绿”指的是植物中的绿色部分,但诗人用“妄得”二字
【注释】团:围。车盖:帝王的车盖,比喻车子。灿灿:形容颜色鲜艳。牙盘:古代一种小铜锅,用象牙制作。锦帐:用锦绣制成的帷幕。 【赏析】此诗写皇帝车驾所经之处,沿途所见之景。“团团车盖绿”,写皇帝车驾所过之地,郁郁葱葱,绿草遍地。“灿灿御袍黄”,写皇帝车驾所过之地,阳光明媚,金碧辉煌。“只许牙盘荐”,写皇帝车驾所过之地,只有皇帝的御膳才能供其享用。“那薰锦帐香”,则写出皇帝车驾所过之地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 纤末心皆赤,新成实已嘉。 - 注释:枣的细嫩部分呈红色,新长成的果实已经成熟且味道甘美。 - 赏析:诗中描绘了枣的生长过程和成熟状态,通过“纤末心皆赤”和“新成实已嘉”两个自然现象,展现了枣从幼苗到成熟的过程,以及其甜美的口感,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 豳风终可咏,底用大如瓜。 - 注释:《诗经·豳风》中的歌曲一直可以吟唱
【注释】 1.楞梨:指《楞伽经》。2.遥分桂岭阴:形容山峦遥远,桂树的阴凉被分开了。3.萧较理:比喻萧瑟、凄凉的秋景。4.苍林:指茂密的树林。5.寄恨:寄托悲伤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园居时所创作的杂诗。前两句描写的是诗人身处幽静的环境,远眺桂岭的景象。第三句“嗟嗟萧较理”,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悲凉之感。最后一句“寄恨满苍林”,抒发了诗人因世事纷纭而无法释怀的悲愤之情
注释与赏析: - 第功虚药笼:形容兰花的香气如同药笼中的香,虚指空泛,无具体实意。 - 献颂自春朝:献颂指的是向皇帝进献颂歌,这里特指向春日献歌。 - 畸客无芳思:畸客指不合群的人或物,没有芬芳的思考和感情。 - 犹堪赋远条:尚且可以描写远方的植物枝条。 译文: 在园中居住杂感四十三首(其一) 兰花香气如药笼般空虚,我向春天献歌赞美。 不合群的人没有芬芳的思考,仍可写远方的植物枝条。 赏析
注释: 园居杂兴四十三首:指陶渊明的田园诗。 先春辞枳棘:春天到来时,告别了长满荆棘的园地。 凉露净篱边:清冷的露水洒在篱笆的一边。 听到神厖吠,悠悠几百年:听到了神祇(神明)在大声叫嚷,仿佛过了几百年。 赏析: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园居杂兴》之一,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园中的生活场景和心境。 第一句“先春辞枳棘”,描绘了春天到来时,诗人离开了长满荆棘的园地,开始了他的新生活
朝采决明花,暮采决明实。他日偓佺翁,见我真颜色。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园中劳作的情景以及其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向往。首句“朝采决明花,暮采决明实”便将时间划分为清晨和傍晚两个部分,分别对应着采集决明花与决明实的动作。这种时间的划分不仅增加了诗的节奏感,也使读者仿佛能看见诗人忙碌的身影。 次句“他日偓佺翁
《园居杂兴四十三首》是明代诗人黄衷所作的诗作。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并给出相应的译文、注释和赏析: 1. 诗句解释: - “散走青蛇蔓,阴宜野鸭沙。” 这两句描述了园中景色,通过比喻手法,将青蛇和野鸭与园中的植物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自然的氛围。 - “溪翁三百岁,几食并头瓜。” 这两句表达了对园中长者长寿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园中植物的悠久生命力。 2. 译文: - (无) -
注释:闽圃种植的是红色的甜子,吴中则盛产锦绣般的荔枝。 江乡的风味多是这种味道,下筷子时眼泪都会流下来。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闽圃和吴中吃到美味荔枝时的欣喜之情。诗中通过对比两地的特色美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食的追求
注释:我稍微模仿了崆峒山的隐士,穿着黑色的道袍,但还嫌不够深。在宁静的树林中,风和露水在傍晚时分交织,月光映照着梅花,送来清冷的声音。 赏析:此诗是诗人仿效唐代著名道士贾岛《寻隐者不遇》而作的一首七绝。全诗通过描写园中之景,借以抒发自己对隐者的向往之情。首句写自己的衣着,次句写与隐者相遇的情景,后两句则描绘了与隐居生活的和谐相处,最后两句则是表达了对隐者的深深思念之情。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
诗句原文 数十眠莎净,多缘化舄飞。白翁云水性,却恋钓鱼矶。 注释解释: - 数十眠莎净:形容睡眠时周围环境非常安静、干净。 - 多缘化舄飞:指很多变化和机遇都是因为像鞋子一样飘浮不定的偶然因素。 - 白翁云水性:形容老人喜欢游泳,水性很好。 - 却恋钓鱼矶:表示虽然有很多变化和机遇,但仍然喜欢宁静的生活,留恋于钓鱼的乐趣。 译文: 在这片安静的草地上,我度过了许多安稳而纯净的睡眠
```plain 满尺仍青鬣,纤纤鳞已金。 陶朱三岛业,未见化机深。 ``` 注释: - 满尺仍青鬣:形容鱼鳞饱满且颜色为青白色。 - 纤纤鳞已金:形容鱼鳞片细腻,色泽呈现金色。 - 陶朱三岛业:指商人范蠡在陶朱公的指导下积累了巨额财富和丰富的商业经验。 - 未见化机深:意味着虽然有深厚的商业基础,但尚未达到最高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鱼儿形象,通过“满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