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 · 第一百回 · 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

且不言他四众脱身,随金刚驾风而起。却说陈家庄救生寺内多人,天晓起来,仍治果肴来献,至楼下,不见了唐僧。这个也来问,那个也来寻,俱慌慌张张,莫知所措,叫苦连天的道:“清清把个活佛放去了!”一会家无计,将办来的品物,俱抬在楼上祭祀烧纸。以后每年四大祭,二十四小祭。还有那告病的,保安的,求亲许愿,求财求子的,无时无日不来烧香祭赛,真个是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常明万载灯,不题。
却说八大金刚使第二阵香风,把他四众,不一日送至东土,渐渐望见长安。原来那太宗自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送唐僧出城,至十六年,即差工部官在西安关外起建了望经楼接经,太宗年年亲至其地。恰好那一日出驾复到楼上,忽见正西方满天瑞霭,阵阵香风,金刚停在空中叫道:“圣僧,此间乃长安城了。我们不好下去,这里人伶俐,恐泄漏吾像。孙大圣三位也不消去,汝自去传了经与汝主,即便回来。我在霄汉中等你,与你一同缴旨。”大圣道:“尊者之言虽当,但吾师如何挑得经担?如何牵得这马?须得我等同去一送。烦你在空少等,谅不敢误。”金刚道:“前日观音菩萨启过如来,往来只在八日,方完藏数。今已经四日有余,只怕八戒贪图富贵,误了期限。”八戒笑道:“师父成佛,我也望成佛,岂有贪图之理!泼大粗人!都在此等我,待交了经,就来与你回向也。”呆子挑着担,沙僧牵着马,行者领着圣僧,都按下云头,落于望经楼边。太宗同多官一齐见了,即下楼相迎道:“御弟来也?”唐僧即倒身下拜,太宗搀起,又问:“此三者何人?”唐僧道:“是途中收的徒弟。”太宗大喜,即命侍官:“将朕御车马扣背,请御弟上马,同朕回朝。”唐僧谢了恩,骑上马,大圣轮金箍棒紧随,八戒、沙僧俱扶马挑担,随驾后共入长安。真个是——
当年清宴乐升平,文武安然显俊英。水陆场中僧演法,金銮殿上主差卿。
关文敕赐唐三藏,经卷原因配五行。苦炼凶魔种种灭,功成今喜上朝京。
唐僧四众,随驾入朝,满城中无一不知是取经人来了。却说那长安唐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宗教、神话、历史和文学等多个领域。在这部伟大的古典文学巨著中,第一百回“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这一章节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篇章,它不仅展示了唐僧师徒四人以及白龙马的西天取经之旅的最终结局,还体现了他们内心的转变和修行的成果。接下来将介绍文学作品:

  1. 故事背景设定:在这一章节中,唐僧和他的徒弟们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终于到达了西天佛国。途中遭遇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最终凭借坚定的信念与勇气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取得真经。这一过程不仅展现了他们的智慧和坚韧,也反映了佛教中的因果报应思想。

  2. 人物性格特点:孙悟空以其机智勇敢著称,猪八戒贪吃懒惰,沙僧忠诚老实,而唐僧则是一位执着追求佛法真理的僧人。这四位性格各异的人物通过互相扶持和帮助,共同面对困难,最终实现了目标,这也是他们修行路上的重要成长。

  3. 主题思想探讨:这一章节不仅描写了他们西天取经的故事,还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修行、忍耐和团结互助的主题思考。唐僧师徒四人虽然经历重重考验,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初心,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4. 文化价值体现:《西游记》不仅是一本关于取经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的作品。书中所体现的智慧、勇气和善良等价值观,对于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启迪作用。

《西游记》中的这一章节不仅是对经典故事的再现,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和文化的传承。通过阅读这一章节,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个人修养和心灵成长的重要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