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言他四众脱身,随金刚驾风而起。却说陈家庄救生寺内多人,天晓起来,仍治果肴来献,至楼下,不见了唐僧。这个也来问,那个也来寻,俱慌慌张张,莫知所措,叫苦连天的道:“清清把个活佛放去了!”一会家无计,将办来的品物,俱抬在楼上祭祀烧纸。以后每年四大祭,二十四小祭。还有那告病的,保安的,求亲许愿,求财求子的,无时无日不来烧香祭赛,真个是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常明万载灯,不题。
却说八大金刚使第二阵香风,把他四众,不一日送至东土,渐渐望见长安。原来那太宗自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送唐僧出城,至十六年,即差工部官在西安关外起建了望经楼接经,太宗年年亲至其地。恰好那一日出驾复到楼上,忽见正西方满天瑞霭,阵阵香风,金刚停在空中叫道:“圣僧,此间乃长安城了。我们不好下去,这里人伶俐,恐泄漏吾像。孙大圣三位也不消去,汝自去传了经与汝主,即便回来。我在霄汉中等你,与你一同缴旨。”大圣道:“尊者之言虽当,但吾师如何挑得经担?如何牵得这马?须得我等同去一送。烦你在空少等,谅不敢误。”金刚道:“前日观音菩萨启过如来,往来只在八日,方完藏数。今已经四日有余,只怕八戒贪图富贵,误了期限。”八戒笑道:“师父成佛,我也望成佛,岂有贪图之理!泼大粗人!都在此等我,待交了经,就来与你回向也。”呆子挑着担,沙僧牵着马,行者领着圣僧,都按下云头,落于望经楼边。太宗同多官一齐见了,即下楼相迎道:“御弟来也?”唐僧即倒身下拜,太宗搀起,又问:“此三者何人?”唐僧道:“是途中收的徒弟。”太宗大喜,即命侍官:“将朕御车马扣背,请御弟上马,同朕回朝。”唐僧谢了恩,骑上马,大圣轮金箍棒紧随,八戒、沙僧俱扶马挑担,随驾后共入长安。真个是——
诗句:
又说陈家庄救生寺内众人,天明起床仍治果肴来献,至楼下不见了唐僧。
这个也来问,那个也来寻,俱慌慌张张,莫知所措,叫苦连天的道:“清清把个活佛放去了!”
一会家无计,将办来的品物,俱抬在楼上祭祀烧纸。以后每年四大祭,二十四小祭。还有那告病的,保安的,求亲许愿,求财求子的,无时无日不来烧香祭赛,真个是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常明万载灯。
译文:
暂且不提那四位徒弟如何脱离困境,随着金睛罗汉乘风而起;却说陈家庄的救生寺里,到了早晨,许多人起来准备早餐和果品,当他们来到楼下时,发现唐僧不见了。这个人也来询问,那个人也来寻找,大家都很慌张,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都叫着苦声连连地喊道:“哎呀!把个活佛放跑了!”一会儿大家没有办法,就把拿来的东西全部抬到楼上进行祭祀,并烧纸。从这之后,每年的祭日都要做四次大祭和二十四次小祭。还有许多人因为生病、求平安、结婚、生子等原因而来烧香祭拜,真是金炉永远不熄的千年之火,玉盏永远明亮万年的长明灯。
注释:
- “径回东土”:指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回到了东方的大唐国。
- “五圣成真”:指的是观音菩萨、如来佛祖、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五位圣人最终都成就了正果。
- “御弟”:是对唐太宗李世民的尊称。
- “御车马扣背”:皇帝亲自为唐僧提供交通工具和坐骑,以示对他的重视。
- “轮金箍棒紧随”:孙悟空用他的金箍棒紧紧跟随在他们后面,象征着保护和支持。
- “陈家庄救生寺内众人”:指的是唐三藏取经归来后,各地的信徒们前来寺庙祈福还愿的众多信众。
- “金炉不断千年火”:比喻佛法如同永恒的灯火,永不熄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回到大唐国后的盛况。首先,诗中通过对陈家庄救生寺内的众人描述,展现了人们对唐僧取经归来的热烈欢迎和虔诚信仰。接着,诗中通过“御车马扣背”等细节描写,表达了皇帝对唐僧的尊重与重视。最后,通过“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常明万载灯”等意象,寓意了佛法的永恒与光明。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具体的场景和人物动作,生动地展现了一幅热闹而祥和的归国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