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西陲势渺茫,东迁种族几星霜?
何当踏破双芒屐,却向昆仑望故乡。
读史二十首
介绍
。
《读史二十首》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组诗,全名为《剑南诗稿·卷二》,共20首。
1. 原文
其一
千载英雄在古今,可怜无一人能知。
是非成败转头空,悲欢离合总无情。
人生如梦真堪笑,世事茫茫皆可惊。
若问何人识此心,且将诗句写其间。
2. 原文
其二
万古英雄在古今,可怜无一人能知。
是非成败转头空,悲欢离合总无情。
人生如梦真堪笑,世事茫茫皆可惊。
若问何人识此心,且将诗句写其间。
3. 原文
其三
千载英雄在古今,可怜无一人能知。
是非成败转头空,悲
相关推荐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回首西陲势渺茫” - 关键词:回首、西陲、势渺茫 - 注释:回首,指回顾过去。西陲,即西边的边陲地区,这里泛指遥远的西域或中国西部。势渺茫,形容形势非常遥远和不明朗。 - 赏析:诗人通过“势渺茫”表达了对远方西陲地区的遥远和朦胧,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遥远和不可预见性。 2. “东迁种族几星霜” - 关键词:东迁、种族、星霜 - 注释:东迁
诗句原文: 两条云岭摩天出,九曲黄河绕地回。 自是当年游牧地,有人曾号伏羲来。 注释解释: 1. 两条云岭摩天出:“两条云岭”指的是两座云雾笼罩的山岭,它们高耸入云,如同两道雄伟的屏障。“摩天出”意味着这两座山岭仿佛直插云霄,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2. 九曲黄河绕地回:“九曲黄河”指的是蜿蜒曲折的黄河,它绕行于大地之上,形成了许多弯曲。“绕地回”形象地描绘了黄河的流动性和环绕性
读史二十首 及及生存起竞争,流传神话使人惊。铜头铁额今安在?始信轩皇苦用兵。 注释与释义: - 及及生存起竞争:指历史中的各种竞争和争斗。 - 流传神话使人惊:指历史故事中的传说和神话给人带来震惊。 - 铜头铁额今安在?:问现在还有铜头铁额的人吗?形容人的坚韧不拔,勇往直前。 - 始信轩皇苦用兵:才开始相信轩辕黄帝时期战争频繁,人民受苦。 赏析: 《读史二十首》是王国维的作品
【注释】: 澶漫:形容水波浩渺。 江淮:泛指江南一带的河流和湖泊。 九黎:古代神话中说,上古时人类共分九族,即九黎,后来专指东方的黎民。 才格:才能。 苗民:这里指南方的少数民族。 腿髻:指发髻。 旧主人:原是中原人,后来在江南生活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景色与人物的七言绝句。首句“读史二十首”表明了诗人写作此诗的目的,就是通过阅读史书来了解历史变迁和民族融合的过程
``` 诗句原文: 二帝精魂死不孤,嵇山陵庙似苍梧。 耄年未罢征苗旅,神武如斯旷代无。 译文: 舜帝和夏禹的精神虽已逝去但他们的灵魂永存世间。他们的墓冢就像嵇山中的那座,与苍梧中舜帝的陵墓相似。尽管已是耄耋之年仍不断征战,展现出强大的军事实力,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是前所未有的。 注释: - 二帝精魂死不孤:这里的“二帝”指的是传说中的舜帝和夏禹,他们的精神虽已去世但并未孤单
读史二十首 铜刀岁月战东欧,石弩年年出挹娄。 毕竟中原开化早,已闻昉铁贡梁州。 注释: 1. 铜刀岁月战东欧(铜刀:指武器;岁月:指时间;东欧:欧洲东部地区)。 2. 石弩年年出挹娄(石弩:古代的一种弩;挹娄:古代的一个民族)。 3. 毕竟中原开化早(毕竟:终究;开化:指文明或文化的发展;中原:指中国中部地区)。 4. 已闻昉铁贡梁州(已:已经;昉铁:指冶炼的铁器;贡梁州:指向梁州进贡)。 5
【注解】 读史二十首:作者自注,因《读史》有《二十首》,故作此诗以对。 秦中:指秦国。 即今:《诅楚文》犹在:如今,指秦始皇的诅咒文字仍在人间流传。 巫咸:传说中为尧舜时大臣。《国语·楚语上》:“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居阿襄之野,好播茶种而艺食之;帝令祝融为之写下申,使教耕田,故名神农氏。当是之时,神农、重黎,举天下之号,而天下莫知。唯潜龙、凤皇未集,于是帝乃赐神农、重黎二人神龟,能日分其状。…
《读史二十首·汉作昆池始见煤》的原文如下: 汉作昆池始见煤,当年赀力信雄哉。 于今莫笑胡僧妄,本是洪荒劫后灰。 接下来将逐句进行翻译、注释,并附有赏析。 诗句译文: 1. 汉武帝时期,修建了昆明池,池中发现了煤炭,当时的财力足以证明其雄伟。 2. 今天的人们不应该嘲笑古代的僧人,他们其实都是从洪荒时代遗留下来的灰烬。 词语注释: - 昆池:古代的水利工程,位于今昆明市晋宁区。 -
【注释】 挥戈:指挥舞武器,指挥军北伐。武帝: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他开疆拓土、统一中国,开创了汉朝的鼎盛时期。楼川:指楼烦,匈奴族首领之一。下洋河:指汉将李广利征伐大宛国时,在两界山(今新疆和田地区)击败大宛军队,俘虏大宛国王泥靡后返回长安,途经楼兰(今新疆鄯善县西),楼兰王杀其使臣,李广利率兵攻之。“轻骑”句:意思是说,现在汉朝的军队可以一鼓作气,消灭匈奴,而楼烦等匈奴首领却无力抵抗
惠光东照日炎炎,河陇降王正款边。 不是金人先入汉,永平谁证梦中缘。 注释:惠光照耀大地,太阳炽烈无比,边疆的河陇地区,有王者正在朝贡。并非是金朝人首先入侵汉朝,那么永平又是谁能够验证出这一切只是一场梦中的缘分呢?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首句“惠光东照日炎炎”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阳光比作东照的惠光,赋予了阳光以人格化的特征,展现了阳光的热烈和光明。同时
诗句及译文 北临洛水拜陵园,奉表迁都大义存。 纵使暮年终作贼,江东那更有桓温。 注释 1. 北临洛水拜陵园:在北边靠近洛水的地方建立祭祀的墓地。 2. 奉表迁都大义存:表示遵循国家大事,保留国家的大义。 3. 纵使暮年终作贼:即使到了晚年也最终会成为盗贼。 4. 江东那更有桓温:在江东再也看不到像桓温那样的人物了。 赏析 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对比
江南天子皆词客,河北诸王尽将才。 乍歌乐府《兰陵曲》,又见湘东玉轴灰。 注释与赏析: - 江南天子:指历史上的南唐后主李煜,他在南唐灭亡后成为了一个词人,擅长创作词作。 - 河北诸王:特指南唐的诸王,他们同样具备卓越的才能和文采。 - 《兰陵曲》:一种古代诗歌形式,可能是指某首特定的乐府诗。 - 湘东玉轴灰:形容物品因年代久远而变得黯淡无光。此处可能是比喻某些历史文献或文物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光泽
诗句原文: 晋阳蜿蜿起飞龙,北面倾心事犬戎。 亲出渭桥擒诘利,文皇端不愧英雄。 注解与赏析: - 晋阳: 指唐代的太原,一个地理位置重要且历史深远的城市。 - 蜿蜿: 形容龙腾飞的样子,比喻力量或希望正在逐渐展开。 - 起飞: 强调了太原在唐初期的重要军事和政治地位。 - 北面: 暗示了太原在唐朝北方的军事防线上的战略地位,以及面对北方强敌时的警戒和准备状态。 - 倾心:
南海商船来大食,西京袄寺建波斯。远人尽有如归乐,知是唐家全盛时。 注释:南海,指的是当时的广州等南方港口城市,商船来自远方的大食国,即今天的阿拉伯地区。西京,指的是当时的政治中心长安,祆寺,是一种宗教建筑,建在波斯地区,这里指唐朝的首都长安。远人,指的是远离家乡的人们。如归乐,形容他们感受到了像回到家一样的温暖和快乐。唐家,指的是唐朝,全盛时,指的是唐朝的鼎盛时期。 赏析
《读史二十首》之《黑水金山启伯图》赏析 王国维在《读史二十首其十九》中,通过“黑水金山启伯图”一词,表达了对蒙古帝国早期历史的深刻见解。该诗句描绘了一幅辽阔的历史画卷,展现了蒙古帝国的兴起与扩张,同时也揭示了当时世界的复杂格局。 诗中的“长驱远摭世间无”,意味着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们的军事行动是深远而广泛的,他们不仅征服了草原,还扩展了疆域至亚洲的广阔地区
东海人奴盖世雄,卷舒八道势如风。 碧蹄倘得擒渠反,大壑何由起蜇龙。 注释:东海之人拥有无与伦比的雄才大略,他们能够随心所欲地控制和利用八种力量。如果碧蹄能够被抓获并反抗,那么巨大的沟壑又从何处产生呢? 赏析:这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思考的诗作。通过描绘东海之人的雄才大略,展现了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的杰出地位。诗中“卷舒八道”象征着他们掌握和运用各种力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