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向钧天听乐过,秦中自古鬼神多。
即今《诅楚文》犹在,才告巫咸又亚驼。
【注解】
读史二十首:作者自注,因《读史》有《二十首》,故作此诗以对。
秦中:指秦国。
即今:《诅楚文》犹在:如今,指秦始皇的诅咒文字仍在人间流传。
巫咸:传说中为尧舜时大臣。《国语·楚语上》:“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居阿襄之野,好播茶种而艺食之;帝令祝融为之写下申,使教耕田,故名神农氏。当是之时,神农、重黎,举天下之号,而天下莫知。唯潜龙、凤皇未集,于是帝乃赐神农、重黎二人神龟,能日分其状。……又赐黄帝、玄冥,命蚩尤于宇下,制三十雨,不死之药,藏之昆仑之墟。”这里用《诅楚文》,意即《五方之祖》之文。亚驼,指《五方之祖》之祭。
【赏析】
此篇咏史诗,先写历史事实,后述神话故事。首句说“谁向钧天听乐过”。钧天,天上。古代帝王祭祀天地山川之神,皆在钧天之上。这里借“钧天”来泛指帝王所祭天地诸神。“谁”字一问,语气顿挫,令人深思。接下去便说“秦中自古鬼神多”,秦中指今秦地,即陕西一带。古人迷信认为,秦地山川神灵甚多,所以秦人特别敬畏鬼神,不敢轻慢。
“即今《诅楚文》犹在”,“《诅楚文》”指秦代的《诅楚文》。战国时期楚国遭受秦国的侵略,屈原为此写了《九歌》,其中《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等篇便是用来诅咒楚国的。后来有人把这四篇与《大招》、《大司命》两篇合称为《楚辞·九歌》,并加以解释,称为《诅楚文》。这首诗就从这个传说说起,指出今天仍有《诅楚文》在民间流传,而那些咒骂楚国的文字,却早已被人们忘记了。
“才告巫咸又亚驼”,巫咸即巫山神,传说是黄帝时的贤臣。据《山海经·海内经》:“西南有巴国。大巫咸国。乘两龙反归云雨。一曰羽民。少昊氏死葬于长流,故国民皆衣百眼。”亚驼,传说中一种能够载物飞行的神兽。这里说巫咸和亚驼都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才告”就是刚刚告诉他们的意思。
全诗共四句,第一句提出问题,第二句回答了问题。第三句又回答了一个问题,即今天还有《诅楚文》。第四句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巫咸和亚驼是什么人。这四句话之间,逻辑关系十分清楚。
此篇以咏古开篇,中间转入历史事实的叙述,结尾又回到咏史。这种结构形式很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