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载台阳记,千秋吏治关。
运筹经口岸,持论抵眉山。
壮志凌烟上,儒臣赋槊间。
去思碑并读,应望使车还。
台阳笔记题词
介绍
台阳笔记题词”是台湾作家陈映真的一部重要作品,它是一部以台湾为背景的历史散文集,通过作者对过去历史的回顾和反思,展示了他对台湾社会、文化和历史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这部作品主要涵盖了陈映真在1960年代至1990年代的台湾生活经历和观察,他通过对台湾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和思考,揭示了当时台湾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他也对台湾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研究,展现了台湾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陈映真在这部作品中还表达了他对台湾未来发展的担忧和期望,他认为台湾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同时,他也呼吁人们要珍惜现在的和平和发展成果,努力推动台湾的繁荣和进步。
《台阳笔记题词》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和历史深度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陈映真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台湾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
【注释】 台阳:即广东,古称“粤”。 卅(sà)载:三十年。 千秋吏治关:意思是说这三十年的吏治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运筹经口岸:指谋划治理广东的策略需要经过港口。 持论抵眉山:指坚持自己的观点直到与对方争论到眉毛上。 壮志凌烟上:意指有远大的抱负,志向高远。 儒臣赋槊(shuò)间:儒臣,这里指有学问的大臣。槊间,意为在议论中。 去思碑并读:指一起学习先人的业绩和思想。 应望使车还:应,应该;望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台阳笔记题词 卿云现海捧轮红,金船献寿波不鸿。君家东海我南海,天风海水论心胸。 - 卿云:天上的彩云,通常指代祥瑞之气。 - 卿云现海捧轮红:天空中的彩云如同捧着一轮红日升起。 - 金船献寿:用金银打造的船只来庆祝长寿。 - 波不鸿:波浪汹涌,形容大海波涛澎湃。 - 君家东海我南海:指的是你居住在东海之滨,而我却生活在南海之畔。 -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1. 台阳笔记题词 - “台阳”指的是台湾。这里诗人可能是在为台湾的某个地方或事件撰写记录。 - “笔记”是记录的意思。 - “题词”通常指在文章、书籍等上面写上自己的话语或感想。 2. 闽峤儒官四十年 - “闽峤”是指福建省的山区,因为其地势险峻如山峰而得名。 - “儒官”指的是古代读书人,担任官职的人。 - “四十年”表示时间长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书生敢上防边策,草莽难忘靖海功”意为:书生敢于献出防御边疆的策略,草莽之人不忘靖海之功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台阳笔记题词 - 在台阳写下的笔记或题词。 2. 胸中无万卷,下笔涂来俗未免。 - 尽管心中有无数知识和智慧(万卷书),但在写作时难免会沾染世俗之气(俗)。 3. 足底不千里,眼界难宽井蛙耻。 - 脚底不跨千里,眼界难以开阔到像井蛙那样(井蛙比喻视野狭窄的人)。 4. 此中至意知者谁,游子壮夫为能为。 - 在这样的境界中,谁是真正理解的人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春芳创作的《台阳笔记题词》。 诗句: 1. 地准三万六千馀里之程途,耳目未遍心模糊。 译文:土地面积大约三万多里,我还没亲眼所见,心中就感到朦胧不清。 2. 琅环石室有丹符,阐微泄秘如画图。 译文:那琅环石室中有神奇的丹符,能够揭示细微之处的秘密,就像一幅画图一样。 3. 典坟未考肠已枯,一得台阳笔记如获珠。 译文:虽然对典坟的历史还不了解,但一旦得到台阳笔记这本好书
【解析】 本诗是作者读《台阳记》后题下的诗句,诗人在阅读中被其内容深深地吸引,因而写下了这首诗。 “台阳笔记”是作者对“台阳记”的简称,这是一首题词诗。作者在读“台阳记”时,被其中的内容深深打动。 “捧读台阳记”,这是作者读“台阳记”时的心情。“欣然具大观”,这是作者读“台阳记”后的感受。 “草花香最古,山水象难刊”,这是作者读“台阳记”后对其中的景物描写的赏析。 “经济胸中透,纷华眼界宽”
诗句逐句释义及赏析 1. 作宦曾游大海涛: 在官场生涯中,我曾游览过波澜壮阔的大海。这句表达了诗人在政治生涯中经历过的大起大落和广阔天地的广阔视野。 2. 年逾周甲气仍豪: 年纪已经过了七十,但气势依然旺盛。周甲是古代计算年龄的一种方式,即六十周天加一,此处用来表示年纪虽大,但精神矍铄。 3. 霜寒荒岛身擒贼: 在寒冷的夜晚,我在荒凉的岛上捉到了盗贼
【注释】 台阳笔记题词:作者以“全台风景记分明”开头,意在表达他所见的台阳风光,以及他对这里的深深留恋。然后他通过回忆往昔往事,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的情感。接着,他用“破敌宛然成老将”来赞美这里的英雄豪杰们,他们的英勇无畏令人敬佩。最后,他又以“寒云落日还家梦,白发丹诚报国情”来抒发他内心的感慨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台阳这片土地的回忆与思考。诗人以“全台风景记分明”起兴
注释: - 尺幅居然现巨观,台阳随处助文澜。 - “尺幅”指小幅的图画或文章,“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幅小小的画或一篇文章里竟然蕴含着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内容。 - “台阳”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点或者某种精神象征,“随处”表示无处不在、到处都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个台阳的精神或者文化在任何地方都有所体现。 - “助文澜”可能是说这种精神或者文化给文学创作带来了灵感和动力。 -
【注释】 ①台阳:即台州,今属浙江省。②笔记:指笔记小说。题词:在笔记上题词作记。③宦游:出外做官。④奇情异彩:奇特的情趣和绚丽的色彩。⑤眉山:即苏轼(苏东坡)。庐陵:在江西吉安,苏轼曾任吉安知州。⑥先生:对人称自己的敬称。⑦收:收录。 【赏析】 此诗为作者为其笔记小说《台阳笔记》所题,表达了自己四十年来的宦游经历及对眉山、庐陵两地文化的热爱之情。 首联“四十年来说宦游,奇情异彩任探搜”
【注释】 溟海:大海。苍茫:辽阔无边。惊心事:使人惊惧的事。说与常人不敢听:指这些事说出来,普通人听了都会感到惊恐的。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首诗是他在黄州时所作。当时作者因遭政治打击而心情抑郁,因此写下了这首题在“台阳笔记”上的诗,借以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悲愤之情。 “溟海苍茫几度经”,沧海浩瀚无际,茫茫一片,多少次经过这里
【注释】 台阳笔记题词:作者在《台阳记》中所作的题词,此诗是其中的一首。 匆匆:急忙的样子。 同是征帆小驻时:我们都是乘着风帆,停歇在同一时刻。 我滥齐竽惭八载:我滥竽充数已经八年了。 欲从模范证工师:想通过学习榜样来证明自己的手艺高超。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台阳记》中的一部分。这首诗的大意是说:“我们在匆忙中相见,都因风帆停歇在同一时刻。我滥竽充数已经八年了
【注释】 台阳,指海南岛的三亚。笔记,诗篇。题词,即题诗。舆图,这里指地图。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三亚写就的一首诗,全诗以“大荒”为中心思想,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前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海景画卷。诗人首先描述了海浪和天空的景色,然后转向了云和鸟的画面。诗人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大海、天空、云和鸟都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后两句抒情
【注释】 台阳笔记题词:指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蛋雨闽风四十秋:陆游在福建作官时,正值秋季,故称“蛋雨”。四十年,即四十多年。潜蛟宫室蜃中楼:“潜”是隐藏的意思。“宫室”是指宫殿、居室。“蜃”是海市蜃楼的简称。“蜃中楼”,即海市蜃楼中的楼房。知君碧眼过犀烛:意思是知道您的眼睛像犀角一样明亮。不学词人记十洲:意思是不学那些词人写诗赋文辞。“十洲”指传说中的神仙居住的地方。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掌握。“海外归来”指诗人从军远征后归乡,“解战袍”指卸下戎装、解除兵役。“南游到处任逍遥”意为:在南方漫游时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琳琅句”,琳琅,美玉,比喻美好的诗句。“棠荫”,棠,一种树,可为荫庇之所。“德政高”意指德政高洁。 【答案】 译文:在海外作战归来,卸下了沉重的盔甲。在南方四处漫游,随心所欲地享受着安逸的生活。我常常站在清风中阅读那些美妙的诗篇
【注释】 台阳:指福建的漳州。笔记题词:写在笔记本上的诗。鳀,通“鹢”,一种水鸟。横云:云横过天际。蛋海烟:烟雾像鸡蛋一样。双门:指漳州的南、北两关,俗称双门关。高削:高峻。沙田:沙滩。乘:追求。少壮:青年时期。功名:事业和功业。扶桑:古代传说中的国名。万里天:指万里之外的天边。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首句写景,点明主题。次句写南、北两关之险峻,突出了诗人要建功立业的决心和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