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外三峰不世情,四时向我敞云屏。
平生浪费寻山屐,何似支头看送青。
沧趣楼杂诗
介绍
《沧趣楼杂诗》是清末至民国时期的诗人陈宝琛创作的七言绝句。
《沧趣楼杂诗》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七言绝句,通过对沧趣楼及其四周自然景观的描述,传达出诗人对生命、自然及历史的深刻感悟。陈宝琛作为晚清至民国时期的著名诗人,其生平与创作均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诗句:"楼外三峰不世情,四时向我敞云屏。" 译文:楼外的三座山峰似乎不受世俗情感所困,四季都像为我敞开了云雾缭绕的屏风。 2. 注释与赏析: - “沧趣楼”可能是指沧浪亭或沧趣楼,都是中国著名的园林或建筑。 - “三峰”指代楼外的自然景观或人工建筑,具体指什么需要结合上下文理解。 - “不世情”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情感境界。 -
沧趣楼杂诗 建瓴千里走滩声,汇到双流濑顿平。 入峡海潮还出峡,和沙淘尽可怜生。 注释翻译: 沧趣楼杂诗:沧趣楼是作者在四川眉山的居所,杂诗是指随意写下的一些诗,没有固定的内容和形式,因此称之为杂诗。 建瓴千里走滩声:建瓴指的是水从高处倾泻而下,声音如同打雷一般,千里指的是距离极远,走滩声指的是水流声。 汇到双流濑顿平:双流指的是两条河流交汇的地方,濑指的是溪流,顿平指的是水流汇聚后平静下来。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1. 沧趣楼杂诗:这是一首诗的名字,表达了诗人在某个地方(如沧趣楼)的所见所感。这里的“沧”可能指的是沧浪水,即大江大河,象征着广阔无垠;也可能是因为“沧趣楼”这个名字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深远的意蕴和情感。而“楼”则是指一座建筑,可能是亭台楼阁之类的,是诗人观察和思考的地方。 2. 菜花香后橘花香:这里描述的是两种花香,可能是某种特定的植物(比如菜花香指的是蔬菜的花
沧趣楼杂诗 长年手泽付缄扃,集古思编久不成。 却累人间求拓本,荒滨终愧未销声。 注释: 沧趣楼杂诗:作者在沧趣楼写的杂诗 长年手泽:指多年以前的手泽,即手迹 缄扃:封好的箱子 集古思编:指收集古代诗词的汇编 却累人间:却让世间人 求拓本:寻求拓印本 荒滨:荒野的岸边 终愧:最终感到惭愧 未销声:还未消失的声音 赏析: 《沧趣楼杂诗》是诗人在沧趣楼所作。首联“长年手泽付缄扃
诗句原文: 敢嫌池渌照鬑鬑,庭树亲栽尽出檐。障得骄阳偏碍月,故知人事不能兼。 译文: 我不敢嫌弃池水的碧绿照映着斑驳的树影,庭院里亲手栽种的树木已经长得高出了屋檐。挡住了骄阳却妨碍了月光,因此知道人世间的事情无法兼顾。 注释: - 敢嫌池渌:形容对池塘中清澈见底的水感到满意。 - 鬑鬑:指斑驳的树影。 - 庭树亲栽:亲手栽种的树木。 - 尽出檐:高出了屋檐。 - 障得骄阳偏碍月:意思是说
诗句:半丸古墨自研平,鼻舌留香比茗清。一鸟不鸣蝉亦歇,风廊橐橐榻碑声。 译文:研磨着半枚古老的墨丸,细细地书写着平仄;鼻间飘散着淡淡的清香,仿佛是山茶的味道;一只鸟儿不再鸣叫,树枝上的蝉也安静地休息了;风吹过走廊的声音,如同在轻轻敲打着石碑。 赏析:这首《沧趣楼杂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山水画卷。首句“半丸古墨自研平”,诗人用“半丸古墨”这一意象
诗句: 一年最可人心目,幼绿秧针乳鸭黄。 着意相看能几日,小窗犹及好风光。 注释: 1. 一年:一年的景色或风景。 2. 心目:心中所想。 3. 幼绿秧针:嫩绿的秧苗像是用细针般细小而精致。 4. 乳鸭黄:鸭子的羽毛颜色像乳白色一样。 5. 着意:故意、有意地。 6. 几日:几天的时间。 7. 小窗:窗户很小。 8. 犹及:还能享受到。 9. 好风光:美好的风景。 赏析: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沧趣楼杂诗: - 老翁兴发作儿嬉:描述了一个年迈的老者,在春天里兴致勃勃地和孩子一起玩耍。这里展现了老人童心未泯的一面,尽管年纪已高,但内心依旧保持着孩童般的纯真和活泼。这种反差增加了诗句的趣味性和画面感,让人感受到岁月流转中人性的温暖与美好。 - 闲倚梅根下钓丝:描绘了一幅悠闲的场景,一个老人在梅树下垂钓,享受着宁静的时光
沧趣楼杂诗 旧书插架已三传,垂暮生儿敢望贤? 读罢孝经授儒行,老夫遗汝别无田。 注释: - 沧趣楼杂诗:沧趣楼中的杂诗。沧趣:沧浪之趣,即指沧趣楼。杂诗:诗歌的别裁,指在原有基础上加以变化,以成新意的作品。 - 旧书插架已三传:旧时的图书已经被摆放得整整齐齐,好像它们在书架上已经流传了几个世纪。 - 垂暮生儿敢望贤:我年事已高,希望我的子孙能够成为有才能的人。垂暮:接近晚年。 - 读罢孝经授儒行
沧趣楼杂诗 平生好楼居,亦爱数竿竹。 收身及未老,随分得小筑。 东牖延夏凉,南荣纳冬燠。 有池亦有榭,蓊然翳众绿。 奉亲是吾事,幸不藉微禄。 十年欠美睡,一簟斯已足。 醒来闻叩门,邻家荔新熟。 【注释】 1. 沧趣楼:位于杭州西湖孤屿上,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任杭州通判时建的一座楼阁,因苏轼曾自号“沧浪翁”,故名“沧趣楼”。 2. 好楼居:喜欢住在楼上。 3. 数竿竹:几根竹子。 4. 收身
沧趣楼杂诗 水松枯何年?出楼各丈馀。 有藤络至颠,生意故自如。 译文:水松已经枯死了,它已经有多久了呢?从楼上看下去,水松的枝条各有一丈多长。 有藤缠绕至顶端,它的生命力依然旺盛。 春华而夏阴,其下回清渠。 我新挖的水闸成为池塘,种了菱角和养了鱼。 潮来如奔泉,流声夜窗虚。 蒙密不见月,又疑风雨俱。 译文:春天的时候,水松的枝叶茂盛,夏天的时候,水松的树荫浓密。在水松下面,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
【解析】 这是一首杂诗,全诗以种竹、种松作引子,表达了诗人对竹子和松树的喜爱之情。种竹恨不蕃(茂盛),种松恨不大(高耸入云)。看到竹子成列了,又盼着它能像松柏一样高大。微生耻求足(我不愿自满自足),禅律况所戒(我受佛家戒律的约束)。褊心更奈何,分别及兰艾(狭隘的心肠怎么能够容忍这两种不同的花呢?)。 【答案】 “沧趣”:即沧浪亭,在苏州城东南,相传为五代时吴越王钱氏所建。沧浪亭建筑古朴典雅
沧趣楼杂诗 方山于我亲,鼓山是我邻。 有诗辄送至,有酒邀之频。 似喜无事饮,却怜无病呻。 晚来喷层云,如兽如天神。 刹那作万态,变灭无一真。 我倦睨之笑,山意殊阎闉。 注释: - 方山:指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东。 - 我亲:亲近之意,表示我对华山的亲近感。 - 鼓山:指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 - 有诗辄送至:只要有诗歌就送到我这里。 - 有酒邀之频:邀请我喝酒的次数频繁。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所作的《沧趣楼杂诗》。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开棂当荷风,香气日在袂。 “开棂”指的是打开窗户或门扉,“荷风”即荷花的清香,这里指微风吹过荷叶上散发的香味。“香气日”(阳光中的香气)则是指荷花的芳香透过窗户飘入室内。“日”(太阳)的意象在此处可能暗指太阳光照耀下荷花的艳丽。“袂”在这里可能指的是衣袖,因为古代的衣服袖子很长,风吹拂时袖口会飘动
沧趣楼杂诗 诗人:白居易 注释:削竹为大榻,一僮负以趋。 译文:用竹削成一张大床,让一个童仆背去。 赏析: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和仆人一起在沧趣楼上睡觉的场景,展现了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2. 行就绿阴息,临流看浴凫。 译文:走到树下休息,看着鸭子在水中洗浴。 3. 老牯浮鼻过,尔牧与之俱。 译文:一只老牛从鼻子边经过,你带着牛一起去。 4. 荷棰各得荫,谑笑缘茭芦。 译文:拿着竹杖各自找荫凉
沧趣楼杂诗 退庵留片石,载归从桂林。 有园在南浦,兵燹愁见侵。 阿翁夙一见,积思极云岑。 不图三十年,苞裹来江浔。 有如久别朋,劫后交逾深。 小子日侍侧,俨然父执临。 故知彼亦寄,贵喻沧洲心。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之情。诗人回忆过去与父亲在家乡的生活,感叹时光飞逝,感慨战争给家乡带来的破坏。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希望家乡能早日恢复繁荣
诗句:出门何所适,长岁具一舟。 译文:走出家门,不知道该去哪里,于是决定租一艘小船。 赏析: 陈宝琛的诗作《沧趣楼杂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的独到理解和感悟。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自由自在和对生活的热爱。 “出门何所适”一句,直接点明主题,诗人没有明确的目的地,只是随遇而安,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顺其自然,不刻意追求
霜晨万橘林,璀璨世所无。 凌寒有此色,忍命为木奴? 春盘取可口,谁知终岁劬。 剪繁钩其蠢,粪溉常忧枯。 幸免厄秋飓,青青委泥涂。 辇航日以广,倍价行远输。 齐民有要术,自愧沟瞀儒。 注释: - 霜晨(清晨):早晨时分的霜气已经降临。 - 万橘林:成千上万的橘子树组成的林子。 - 璀璨:形容色彩鲜艳夺目。 - 忍命为木奴:忍受命运的安排,成为树木的奴隶。这里的“木奴”指的是柑橘树。 - 春盘
沧趣楼杂诗 海滨不知冬,冰雪所罕到。岁华殿者梅,冷暖有特操。 绕池十数本,挺干颇兀傲。今腊忽怒开,红白先后报。 蜜蜂惯趁暄,亭午纷取闹。此心委幽独,将底餍汝好? 妇话斜街春,漫持较花窖。 注释: 1. 海滨不知冬,冰雪所罕到:海边的地方,冬天时看不到积雪,因为冰雪很少到达那里。 2. 岁华殿者梅,冷暖有特操:每年春天,在殿宇中种植的梅花,能适应寒冷和温暖的环境,表现出独特的性格。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