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兴发作儿嬉,闲倚梅根下钓丝。
自笑六鳌五十犗,却糜春蚓饵蟛蜞。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 沧趣楼杂诗:
- 老翁兴发作儿嬉:描述了一个年迈的老者,在春天里兴致勃勃地和孩子一起玩耍。这里展现了老人童心未泯的一面,尽管年纪已高,但内心依旧保持着孩童般的纯真和活泼。这种反差增加了诗句的趣味性和画面感,让人感受到岁月流转中人性的温暖与美好。
- 闲倚梅根下钓丝:描绘了一幅悠闲的场景,一个老人在梅树下垂钓,享受着宁静的时光。这里的“闲”字体现了老人生活的安逸和内心的平和,而“钓丝”则暗示了他的生活方式简单而富有诗意。这样的场景让人联想到古人的闲适生活,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 自笑六鳌五十犗:诗人在这里使用了夸张的手法,以六只鳌鱼和五十头牛来形容钓鱼的数量之多,表达了一种自嘲的幽默感。这种幽默既反映了诗人的自信和乐观,也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观察和独到见解。
- 却糜春蚓饵蟛蜞:这里的“却糜”意味着捕捉到了美味的食物,而“春蚓”和“蟛蜞”则是两种常见的淡水生物,用它们作为饵料来钓鱼,显示了诗人巧妙利用自然资源的智慧。这种智慧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也展示了他善于发现生活中细微之美的眼光。
- 赏析:
- 这首诗通过描绘老人与孩子在春天里的活动,展现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诗人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日常活动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哲理。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一个简单场景的描绘,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的思考。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感悟,诗人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这首诗以其生动的画面、深刻的内涵以及对自然的热爱,成为了清代诗歌中的佳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