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鼓津沽急,烟尘京辇频。
传闻围客馆,无故戳行人。
召怒西邻责,兴兵万国屯。
惊闻烧炮垒,烽火上星辰。
勤王北望感怀十三首
介绍
《勤王北望感怀十三首》是清代康有为创作的一组七言古诗。
康有为通过这些诗作,表达了他对国家危难之际,人们期盼朝廷能够奋起抵抗外敌、恢复国家的深厚情感。这组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也反映了他对于民族复兴的深切期望。《勤王北望感怀十三首》作为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在文学上有其独特的价值,更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和历史的责任。
相关推荐
诗句释义 1 战鼓津沽急,烟尘京辇频:描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和频繁的战事。"战鼓"象征着紧张和激烈的战斗,而"津沽"可能指的是天津或河北一带,因为这里靠近京城,是兵事发生地。"烟尘"则形容战火连天,到处都是硝烟。"京辇"即指京师,皇宫所在的城市,"频"表示次数频繁。 2. 传闻围客馆,无故戳行人:这里提到了对客馆(可能是使馆)的攻击,暗示了外交关系的紧张。"戳"是打击的意思
```plain 闻说初宣战,廷争亦有人。 ——听闻新战争开始,朝廷中仍有人进行辩论。 裂麻经圣主,折槛有良臣。 ——圣明的皇上面前,忠诚的大臣们被折断了权杖。 竟作茅焦戳,偏从延广伦。 ——有的人竟然采取了极端的方式,跟随张让、段珪之流。 岂闻十常侍,攘外用黄巾。 ——却不知道,那些专权乱政的宦官们,竟然在外部勾结黄巾军。 赏析:
【注释】太阴:指月亮。大角:二十八宿星官之一,属角宿。金瓯:即玉器,此处借指国家。 【赏析】此诗为《全后三国文》所收的《全三国文》卷五十九,题作“北征”。作者不详。这首诗是一首边塞军旅诗。首句“太阴黑霾日”描绘了当时阴云密布,天色昏暗的景象;次句“大角气缠兵”则描写了天象异常,预示着战事的不祥。第三句“玉柱惊天折”以玉柱象征皇帝,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
``` 勤王北望感怀十三首·其四 铁道闻烧断,神京最扰攘。 大卧鞭血泣,都统阖门殃。 公府焚成烬,郎官饿倚墙。 禁军称武卫,盗贼尔倡狂。 接下来为您详细解释这首诗的每句诗的含义: 1. 铁道闻烧断,神京最扰攘: - 这里“铁道”指的是铁路,“闻烧断”表示火车轨道被烧毁了,这通常意味着战争或灾难的发生。“神京”是古代对北京的称呼,“最扰攘”表明这座城市在危机中变得非常混乱和不安。 -
下面是对《勤王北望感怀十三首》逐句的释义、译文以及必要的注释: 1. 藩镇蒙恩泽:指的是一些地方军阀或藩属国受到朝廷的恩惠和保护。这里的“蒙”有受蒙蔽、蒙受之意。 2. 旌旄久宠荣:旌旄是古代军队中用来指领兵者的旗帜,这里比喻将领或军阀的地位长久而尊贵。 3. 南疆托保境:南疆指的是南方边境地区,托保境意味着在这些地方守护国土,确保安全。 4. 北阙孰称兵:北阙是古代皇宫的门,称兵表示挑起战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题目为“勤王北望感怀十三首”。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第一句:“国土同孤注,君王类置棋。” 注释:国家如同孤注一掷,君王就像下棋一样决策。 赏析:这里用比喻的手法,将国家比作孤注一掷,意味着国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需要全力以赴;而把君王比喻成下棋的高手,意味着国家的兴衰成败,取决于君主的智慧和决策。 第二句:“金轮篡唐日,叔带乱周时。” 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勤王北望感怀十三首》中的第一首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骊山笑烽火,庙社泣灰尘。 - 注释:骊山(即骊陵山)上的烽火台在看到战火时会发出嘲笑声,而庙社(古代祭天、地、祖先的场所)因战争而哭泣,尘土飞扬。 - 赏析:这两句描绘了战乱带给人民的痛苦和哀愁。烽火台的嘲笑声反映了人们对于战争的无力感,而庙社的哭泣则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黄屋传西幸,萧关又北巡。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所作的《勤王北望感怀》中的第三首。整首诗如下: 五台山缥缈,七佛地清凉。 云豁金银阙,天开安乐乡。 壮图思圣祖,巡狩痛今皇。 行在无消息,看云但黯伤。 注释: 1. 五台山缥缈:五台山在山西省的恒山区,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飘渺"形容山峰高远而模糊不清的样子。 2. 七佛地清凉:"七佛地"指的是七佛的修行之地,通常指的是佛教的修行地或净土
【注释】 1.勤王:指为保卫国家而出征或征战。北望:向北远望,即怀念北方。感怀:感慨、怀念。十三首:这里指《乐府诗集》中的《梁鼓角横吹曲》中的第十三支作品。 2.龙楼:皇帝居住的宫殿,此处指皇宫。旋:立刻。系马:让马匹停下来休息。 3.鸾掖:指皇宫内门。且观兵:暂且观看操练的士兵。 4.金凤:指凤凰一类的神鸟。成灰烬:化为灰烬了。 5.铜驼:指古代洛阳城的铜铸兽形装饰物,常置于城门上。棘荆:荆棘
逐句释义: 1. 上相和戎出,联军压境雄:这里的“和戎”意味着和平解决争端,而“联军压境”则表示有多个力量共同应对外敌或压力。 2. 首应函侂胄,师合质萧同:“首应”可能指的是响应或回应某种信号,而“函侂胄”指代特定的人物或策略。“师合质萧同”中的“质萧同”可能是一种联合行动或策略。 3. 帝座星同戴,神州日再中:这里的“帝座星”可能指的是皇帝或其他重要人物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共十四句。 第一句:“两年奉衣带”,意思是诗人已经服役了两年的时间。这里的“衣带”是指古代官员的服饰,象征着官员的身份和责任。 第二句:“万里走寰瀛”,表示诗人已经走了很远的路,去到遥远的京城。这里的“寰瀛”指的是整个国家,意味着诗人已经为国家尽忠尽力。 第三句:“揽鬓空伤老”,表示虽然诗人年纪已大,但仍然为国家尽忠尽力。这里的“揽鬓”是指梳理头发的动作
诗句释义与译文: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北望勤王时的感怀之情。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绿遍槟榔树 - “槟榔树”是一种热带植物,常绿乔木,叶子大,果实可食用,也可入药。“绿遍”表明树木茂盛,颜色鲜明。 2. 红开皂角枝 - “皂角”是一种植物,其果实可榨油,种子也可入药。“红开”形容花朵鲜艳。 3. 山云飞浩浩 - 描述山间的云雾翻腾,给人一种壮阔的感觉。 4. 海雨听离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