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狂雨暴雪霜联,人事难知欲问天。
百难尽经惟欠死,不堪回首溯从前。
历劫吟
介绍
《历劫吟》是清代诗人张洵佳所作的一首诗。诗中,张洵佳以“风狂雨暴雪霜联,人事难知欲问天”开篇,描绘了一幅风雨兼程、天地苍茫的景象。紧接着,他表达了对人生百难的感慨,认为只有死才能解开所有的谜团,令人不胜唏嘘。诗的最后,作者不禁回想起过去的往事,感到难以回首。
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张洵佳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展示了清代文学的深厚底蕴。通过深入分析,人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历劫吟》及其背后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相关推荐
【注释】 历劫吟:历经磨难。历劫,经受考验,磨炼自己。 风狂雨暴雪霜联:狂风暴雨、冰雹和寒霜,这是自然对人的考验。 人事难知欲问天:人世间的事情难以明了,只能去向苍天求助。 百难尽经惟欠死: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只有死才能解脱一切。 不堪回首溯从前:无法再回头去看以前的事情。追溯过去,只会徒增伤感。 【赏析】 《历劫吟》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通过描绘自然界的变化
【注释】 1. 甲子纪元:用干支纪年,以“甲子”为始。 2. 度岁朝:一年一次的朝见。 3. 椿年未老:比喻人尚年轻。 4. 望春凋:盼望春天的到来。 5. 五更惨:五更天时分外凄凉。 6. 床前诀:在床边告别。 7. 遥指青天气寂寥:远望天空显得寂寞清冷。 8.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的珍视。首句用“甲子纪元”表明时间的流转
注释: 青阳惨淡,草木不能成春,慈竹在二月里就枯死了。 陟岵遥望,远望故乡,不禁流下眼泪。 那堪陟屺又伤神,登高望远更伤心。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诗。诗人以青阳惨淡,慈竹旋枯为背景,描绘了一幅荒凉的景象。接着通过“陟岵遥瞻方陨涕”,表达了他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最后一句“那堪陟屺又伤神”更是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推向高潮,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全诗语言简洁明了
历劫吟 四壁萧条絮缕空,附棺无具附身同。 邻家借得黄棉袄,泣伴单衾殉殡宫。 注释: 1. 历劫吟:经历劫难后的哀歌。 2. 四壁:四周墙壁。萧条:荒凉、冷落。絮缕:指丝棉絮,也指丝线等松散的丝织品。 3. 无具:没有随葬品。 4. 黄棉袄:黄色的棉袄。 5. 泣伴:陪伴着哭泣。单衾(qīn):只有一床被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历经劫难后,孤独地面对死亡的人的内心世界。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
【注释】 昆池:指洛阳。劫灰烟:比喻战火纷飞,烟尘滚滚的景象。公私涂炭尽:官府和百姓都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身全:自身安全无恙。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安史之乱中洛阳人民惨遭屠杀的控诉。首句“昆池卷起劫灰烟”,以生动的描写勾勒出当时战争的残酷场面;次句“顷刻漫空不见天”,则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战争的惨烈程度,使读者感到仿佛整个天空都被硝烟弥漫得无法看见;末两句“从此公私涂炭尽
解析 诗句 - 头蓬足跣泪滂沱:描述了诗人因为疾病而头发稀疏,脚部受伤(可能是由于疾病或外伤导致),泪水不断流淌。 - 虮虱攒身疾病多:形容疾病严重到身上满是虮虱,暗示了病情的严重性和生活的困苦。 - 似此红羊罹浩劫:比喻自己遭遇的不幸与古代传说中的灾难(如"红羊劫")相似,暗示了极大的不幸或苦难。 - 九原父母痛如何:表达了对已故父母的深切思念和悲痛之情。 译文 头上的头发稀疏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首联写杏花与桃花的更迭,寓示着岁月的匆匆流逝;颔联以“赊”字形容时光之短;颈联写听到家乡战事停止的消息,自己已先回家了,暗寓思乡之情。 历劫吟 杏花开过又桃花,愁里光阴一月赊。 闻道故乡烽火熄,病魂先已闯回家。 注释: 1. 历劫吟:经历劫难后的感怀之作。 2. 杏花开过又桃花:杏树和桃树都是春天开花的树木,这里以杏花和桃花作比。 3. 赊:短。 4. 闻道故乡烽火熄
注释:信中说,宿迁人张延始来到我家,见到我之后都感叹不已。 谁知大阮(苏轼)飘零辛苦,得庆生还病情加重。 赏析:这首五言古诗,是苏辙写给好友张延始的。信中说,“宿迁人张延始来见余”,见到自己后,都“叹嗟不置”。这是对好友来访时的情景描写。接下来,诗人写到了好友远行,“谁知大阮飘零苦”,表达了对好友的思念之情;“得庆生还病转加”,表达了对好友归来的喜悦以及对他生病的担忧。整首诗情感真挚
诗句释义 1. "大劫才离大疫临,寒灯彻夜听呻吟": 描述了一种在重大灾难后的寂静与哀伤。"大劫"和"大疫临"指的是历史上或文化中的重大灾难事件。"寒灯"可能指夜晚的灯光昏暗,象征着困难时期的氛围。“听呻吟”则表达了人们在困难时期的哀怨和痛苦。 2. "庭前赖有婆娑树,风雨黄昏又暗侵": "婆娑树"形容树木摇摆的样子,可能是由于风雨的影响。这里的“赖有”表明尽管面临困难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主题思想及运用写作手法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其内容、手法和情感。“历劫吟”是诗题,表明全诗是一首七绝。 第一联:龙蛇入梦鵩哀鸣,劫火烧残大厦倾。龙蛇,指龙蛇阵,古代兵法家布下的一种战术,意即以奇制胜。鵩即猫头鹰,也称为鸱枭,是一种猛禽。这里借猫头鹰的哀鸣表达作者对战争带来的灾难的悲愤之情。“劫火”,指战乱
诗句释义及分析: 1. 一波未静一波生 - 描述了一个动态变化的场景,意味着在平静之后不久就发生了新的事件。 2. 又听堂前哭泣声 - 这里提到“堂前”可能是指一个家庭或者某个重要的地点,而“哭泣声”则表达了一种悲伤或哀伤的气氛。 3. 托钵天涯归计阻 - “托钵”指的是出家为僧,通常是为了逃避尘世的纷扰;“天涯”常用来指代遥远的地方,也可能暗示旅途的艰辛或未知的挑战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斜阳暗淡下秋林” - 注释: 斜阳即日落时分的阳光,昏暗表示光线不强。秋林指的是秋季的树林。 - 译文: 夕阳西斜,光线黯淡地照射在秋天的树林上。 - 赏析: 此句描绘了一个安静而略带忧伤的画面,夕阳和秋天的森林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稍带凄凉的景象。 2. “霜雪旋将绿叶侵” - 注释: 霜雪指降下的雪花,旋意为突然、迅速,绿叶指树叶。 - 译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歌内容的主题。 “红蕖翠筱正葱茏”,写红莲碧竹,生机勃勃。“一夜风狂陨折空”,写狂风暴雨,摧残红莲碧竹。 “我若呼天天亦泣,祖孙四代半年中”,写风雨肆虐,天公降怒,连呼带哭,祖孙四代在风雨中度过半年之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世的沧桑、苦难
注释: 凄雨酸风彻夜听,累累五柩寄中庭。 衰门更有惊心事,子姓僝然尽白丁。 凄凉的雨和酸风一夜不停地吹着,五口棺材都寄放在中庭。 家中又添了令人忧虑的事,儿子姓子的都已经白了头发。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诗人晚年生活孤独、寂寞的诗。 首句“凄雨酸风彻夜听”,点明了天气的恶劣,暗示诗人心情的悲凉,为后面写家事埋下伏笔。 次句“累累五柩寄中庭”,描绘出家中五口人的棺木都停放在院子里的景象
【诗句释义】 1. 历劫吟:指经历世事沧桑、历经磨难。 2. 觑破人情冷暖中:看穿了世间人情的冷暖。 3. 隐恨: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怨恨。 4. 诉苍穹:向天空倾诉。 5. 寂寂空庭:空旷而寂静的庭院。 6. 谁念遗徽吊晚风:谁会想念逝去的徽记,在傍晚的风中哀伤。 【译文】 看透人世间的冷暖变化,心中满是对过往的深深怀念和不满。 站在空旷的庭院里,看着夕阳西下,我不禁想起了那些已逝的美好时光。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时,先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分析运用的手法、炼词和炼句的技巧及诗句所包含的情感。最后,指出表达的效果。注意不要只答出手法或情感,还要结合整首诗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逐句翻译并给出赏析。首先将句子进行翻译,然后结合注释和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 【答案】 译文:乞讨得来的饭箩里空荡无物。西江何处能润泽那微薄的微波
注释: 1. 历劫吟:经历了无数劫难后的感慨。 2. 往事回头思不穷:回首往事,思绪无穷无尽。 3. 嗟予遭际有谁同:感叹自己的遭遇和命运,无人能够理解。 4. 兰成身世沧桑感:借用“兰成”的典故,表示自己经历沧桑变化。 5. 尽在江南一赋中:全部都在这首赋文中表达出来。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经历了无数的劫难后的感慨之作。诗人回首往事,感叹自己的遭遇和命运,无人能够理解。他借用“兰成”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