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蝴蝶·游春

花台月榭,天为安琼斝。一年好景,空消争忍舍。鸟声日夕催春,说又清明过也。笋尖出于檐瓦。
贪颠傻。谁知一病,瘦骨纤纤不盈把。今年悴甚,春来游拟寡。昨宵绣就鸾鞋,悄出花神殿下。门掏豹花斑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扑蝴蝶·游春》是清代诗人曾廉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不仅体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也透露出他因疾病而带来的身心疲惫与孤独。下面是关于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曾廉,字伯隅,湖南宝庆邵阳县石牛山人,生于1856年,卒于1928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举人,翌年会试后任国子监助教。在戊戍维新运动期间,曾廉上书朝廷批判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行为,并因此被驱逐出邵阳。

  2. 词作内容:《扑蝴蝶·游春》通过细腻的文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和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其中“花台月榭,天为安琼斝”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环境的赞赏和向往。然而,随后的“一年好景,空消争忍舍”反映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哀伤。特别是“鸟声日夕催春,说又清明过也”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季节更迭的自然规律。

  3. 词作风格:曾廉的词风质朴自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并通过这些细节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扑蝴蝶·游春》正是这种艺术风格的体现,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的挣扎与反思。

曾廉的《扑蝴蝶·游春》不仅是对春天美景的赞美,更是其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这首词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宝库,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和学习清代文学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