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楼台现,飞来何处峰?
为谁刈藜藋?遍地出芙蓉。
方丈三神地,诸侯百里封。
居然成重镇,高垒矗狼烽。
香港感怀十首
介绍
《香港感怀十首》是清代诗人黄遵宪创作的组诗,收录于《人境庐诗草》中。
《香港感怀十首》是黄遵宪在1870年赴广州参加乡试返程途经香港时所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香港的深情厚意,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变迁。通过对香港的自然景观、社会现状以及人文风情的描绘,黄遵宪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相关推荐
香港感怀十首 弹指楼台现,飞来何处峰? 为谁刈藜藋?遍地出芙蓉。 方丈三神地,诸侯百里封。 居然成重镇,高垒矗狼烽。 译文: 在弹指之间,高楼大厦已经出现,它们来自何方?是飘洋过海而来的山峰? 为谁而割除荆棘杂草,使得大地一片繁花似锦? 这里曾是三神的圣地,诸侯百里封疆,如今却成了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 它竟然成了重镇,高高的城墙矗立在那里,如同狼烟一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香港的历史与现实
【注释】 1. 珠厓:今海南省。2. 城下盟:指割让台湾的条约。3. 壁垒:指防御工事。4. 虎穴:喻指险恶之地。5. 鸿沟:古代分界河流,这里指分界线。6. 哀痛诏:指朝廷的哀悼诏书。7. 纵横:流涕的样子。 【赏析】 此诗为作者于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作,是诗人感怀香港回归祖国时所写。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香港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首联“岂欲珠崖弃,其如城下盟!”意思是说:“难道我们想要放弃珠厓
香港感怀十首 酋长虬髯客,豪商碧眼胡。 金轮铭武后,宝塔礼耶稣。 火树银花耀,毡衣绣缕铺。 五丁开凿后,欲界亦仙都。 译文: 酋长和虬髯客都是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他们都是豪商。 金轮是武则天的象征,宝塔是耶稣的象征。 火树银花闪耀着,毡衣绣带铺设在广场上。 五丁山被挖掘出宝藏后,这里成为了人间仙境。 注释: 酋长:古代部落首领或国王。 虬髯客:指杨素的儿子杨勇,他曾在隋炀帝时担任过左翊卫将军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1. 盗喜逋逃薮,兵夸曳落河。 - 诗句:盗贼喜欢藏身之地如同水草,兵士炫耀自己的战绩像流水般滔滔不绝。 - 译文:盗贼们喜欢躲在像水草一样的地方,士兵们则炫耀自己的战绩,好像滔滔江水连绵不断。 - 注释:盗喜指的是盗贼们喜爱藏身之所;兵夸指的是士兵炫耀自己的战功。 2. 官尊大呼药
【注释】: 沸地笙歌海:形容歌舞升平,繁华盛世的景象。沸,沸腾、热闹;笙歌,古代乐器,多以笙、管等制作,奏出美妙的音乐;海,代指香港。排山酒肉林:形容饮食丰盛,奢侈无度。排,堆积、排列之意;山,比喻众多;酒肉林,泛指丰盛的饮食场所。连环屯万室:形容住宅连成一片,如同连绵不断。连环,连续不断的意思;屯,聚集;万室,表示数量之多。尺土过千金:形容地产价值很高。尺土,指一小块土地;过,超出;千金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便积金如斗,能从聚窟消」:积累的财富如同满仓的黄金一样多,却无法像泉水一样自然流走。 - 「便积金如斗」:积累的财富非常多。 - 「能从聚窟消」:但财富却不能如泉涌般地流失。 - 「蛮云迷宝髻,脂夜荡花妖」:浓密的乌云遮住了月亮,使得美丽的发髻显得朦胧不清;夜晚的月光如同油脂一般,使花朵失去了原有的艳丽。 - 「蛮云迷宝髻」:浓密的乌云遮蔽了月亮
注释: 《博物》张华志,千间广厦开。 摩挲铜狄在,怅望宝山回。 大鸟如人立,长鲸跋浪来。 官山还府海,人力信雄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叹香港的诗。《博物》张华志,千间广厦开。摩挲铜狄在,怅望宝山回。大鸟如人立,长鲸跋浪来。官山还府海,人力信雄哉! 首句“博物志”,指的是《博物志》,这是一部记载了各种奇物和异事的书籍。次句“摩挲铜狄在”,铜狄在这里指的是铜雀台,是汉代汉武帝所建的一座宫殿
这首诗是关于香港的,表达了诗人对香港的感概和思考。下面是逐句释义: 1. 流水游龙外,平波又画桡。 - 流水游龙:形容河流像游动的龙一样,流动不息。 - 平波又画桡:平静的水面又像画船在划动,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2. 佛犹夸国乐,奴亦挟天骄。 - 佛犹夸国乐:佛教徒仍然自豪地宣扬自己的国家音乐。 - 奴亦挟天骄:奴隶也挟持着骄傲的天性。 3. 御气球千尺,驰风马百骁。 -
诗句释义 1. 指北黄龙饮 - "指北"可能指的是北方,但更可能的是指向“指南针”或“指南”的方向。"黄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通常与帝王权力或尊贵相关联。"饮"在这里可能是形容指南针的指向作用,或者是一种比喻,将指南针比作一种饮品。 2. 从西天马来 - 这可能是对某种交通工具的描述,如古代的骆驼或马,或者是对某种文化、思想的传入。"西天"可能是指西方或来自西方的地方。 3.
诗句翻译与注释 第一首 ```plaintext 使者初求地,高皇全盛时。 ``` ```plaintext 使者刚来请求割让土地,正是高祖皇帝的全盛时期。 ``` 注释: - 使者: 指唐朝派遣去和吐蕃交涉的人。 - 高皇: 指唐太宗李世民,这里用来形容其统治时期的盛世。 - 全盛时: 意为国力强盛、繁荣昌盛的时候。 第二首 ```plaintext 六州谁铸错?一恸失燕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