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萝人瘦,倚竹天寒,故山丛桂谁留。赁庑依然,婿乡小隐风流。菱花倩描冷黛,上眉痕、总带些愁。愁细问、怕玉梅开矣,犹滞归舟。
莫更牛衣中夜,笑十年英梦,都付悠悠。天际蘋鸿,而今也学莲鸥。瑶琴听伊弹罢,醉金尊、我拂吴钩。同证取,看五湖烟水,片席高秋。
声声慢 · 五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声声慢·五首》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南渡后创作的一篇著名作品。此作通过描绘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因国破家亡和丈夫去世所带来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情感。
《声声慢·五首》的创作背景是在李清照经历了流离失所的战乱苦难之后,丈夫去世的巨大变故接踵而至。这一时期,她不仅面临着国破家亡的现实,更承受着个人生活的巨变,这种巨大的不幸交相袭来,使她的内心遭受了极大的打击。在这种背景下,创作这样一篇充满情感深度的作品显得尤为必要。
在内容方面,《声声慢·五首》堪称一篇悲秋赋。其内容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失去亲人的痛苦和对逝去时光的无奈。李清照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紧密相连,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例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秋日萧瑟的景象,更是诗人内心孤独与哀伤的真实写照。
在技法上,李清照采用了赋体的形式来表现这首词的主旨。这种形式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较为少见,但在《声声慢·五首》中却运用得恰到好处。李清照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观之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述,使得整首词既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声声慢·五首》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经历和情感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李清照作为一位伟大词人的文学成就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