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鲍二家的打他一下子,笑道:“原有些真的,叫你又编了这混话,越发没了捆儿。你倒不像跟二爷的人,这些混话倒像是宝玉那边的了。”尤二姐才要又问,忽见尤三姐笑问道:“可是你们家那宝玉,除了上学,他作些什么?”兴儿笑道:“姨娘别问他,说起来姨娘也未必信。他长了这么大,独他没有上过正经学堂。我们家从祖宗直到二爷,谁不是寒窗十载,偏他不喜欢读书。老太太的宝贝,老爷先还管,如今也不敢管了。成天家疯疯颠颠的,说的话人也不懂,干的事人也不知。外头人人看着好清俊模样儿,心里自然是聪明的,谁知是外清而内浊,见了人,一句话也没有。所有的好处,虽没上过学,倒难为他认得几个字。每日也不习文,也不学武,又怕见人,只爱在丫头群里闹。再者也没刚柔,有时见了我们,喜欢时没上没下,大家乱顽一阵,不喜欢各自走了,他也不理人。我们坐着卧着,见了他也不理,他也不责备。因此没人怕他,只管随便,都过的去。”尤三姐笑道:“主子宽了,你们又这样,严了,又抱怨。可知难缠。”尤二姐道:“我们看他倒好,原来这样。可惜了一个好胎子。”尤三姐道:“姐姐信他胡说,咱们也不是见一面两面的,行事言谈吃喝,原有些女儿气,那是只在里头惯了的。若说糊涂,那些儿糊涂?姐姐记得,穿孝时咱们同在一处,那日正是和尚们进来绕棺,咱们都在那里站着,他只站在头里挡着人。人说他不知礼,又没眼色。过后他没悄悄的告诉咱们说:‘姐姐不知道,我并不是没眼色。想和尚们脏,恐怕气味熏了姐姐们。’接着他吃茶,姐姐又要茶,那个老婆子就拿了他的碗倒。他赶忙说:‘我吃脏了的,另洗了再拿来。’这两件上,我冷眼看去,原来他在女孩子们前不管怎样都过的去,只不大合外人的式,所以他们不知道。”尤二姐听说,笑道:“依你说,你两个已是情投意合了。竟把你许了他,岂不好?”三姐见有兴儿,不便说话,只低头磕瓜子。兴儿笑道:“若论模样儿行事为人,倒是一对好的。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
红楼梦 · 第六十六回 · 情小妹耻情归地府 冷二郎一冷入空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红楼梦》第六十六回主要讲述了尤三姐和柳湘莲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她最终因羞愤自尽的故事。尤三姐在与薛蟠的交往中,表现出了对爱情的执着和对世俗礼教的反抗。以下为第六十六回中几个关键片段的详细分析:
- 尤三姐的形象塑造
- 情感独立:尤三姐在文中展示了她对于感情的独立思考和选择。她不愿受制于封建礼教的束缚,敢于追求自己的感情,这一点体现了她的个性和勇气。
- 情感悲剧:尤三姐的最终结局是令人惋惜的悲剧。她因羞愧于自己的情感而选择自尽,这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毁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情感自由的压制。
- 柳湘莲的情感态度
- 友情深厚:柳湘莲对尤三姐的关心和帮助,展现了两人间深厚的友情。他不仅在物质上支持尤三姐,还在精神上给予她鼓励和安慰。
- 悔恨自责:当柳湘莲得知尤三姐自尽的消息后,他感到深深的悔恨和自责,这种转变也体现了他在面对现实和道德冲突时的挣扎。
- 贾琏与薛家的互动
- 冲突升级:贾琏作为贾赦的儿子,其行为往往受到家族利益的驱动。在本回中,他与薛家的互动加深了尤三姐的困境,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家族利益与个人情感的矛盾。
- 命运多舛:贾琏的行为不仅加剧了尤三姐的困境,也预示了她未来悲惨的命运。这一转折预示着小说中人物命运的起伏变化。
- 兴儿的对话内容
- 社会观察:兴儿的言行不仅揭示了他自身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经历,也间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 幽默讽刺:兴儿的言论虽然看似轻松,但实际上蕴含着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讽刺,这也是《红楼梦》中常见的一种文学手法。
- 书中其他情节
- 家族兴衰:《红楼梦》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反映出了封建社会的崩溃和个体命运的波折。
- 女性命运:书中对众多女性角色的描写,如林黛玉、薛宝钗等,不仅展现了她们的个性和才华,也反映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
第六十六回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尤三姐与柳湘莲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尤三姐的形象丰满,她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剧。柳湘莲的情感态度和悔悟,以及贾琏与薛家的互动,共同构成了一个关于爱情、家族和宿命的复杂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