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汉宫里,遥聘单于庭。
狼山聚云暗,龙沙飞雪轻。
笳吟度陇咽,笛转出关鸣。
啼妆寒叶下,愁眉塞月生。
只馀马上曲,犹作别时声。
昭君
介绍
《昭君出塞》并非文学作品,而是一部以王昭君为主题的古代历史故事。这部作品由晋代文学家陶渊明创作,描述了王昭君为保住汉室利益,勇敢地离开家园、飘洋过海,最终被匈奴俘虏的故事。以下是对这一文学作品的详细介绍:
- 背景与创作:
- 《昭君出塞》是晋代的文学作品,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王昭君这位历史人物的纪念和崇拜。
- 陶渊明通过这部作品,展现了王昭君作为一位女性在国家危难时刻所展现出的勇气和牺牲精神。
- 故事情节:
- 王昭君为了国家的和平与稳定,不惜舍弃个人的幸福,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北方的道路。
- 她历经艰辛,最终被匈奴俘虏,但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忠诚与信念。
- 艺术特点:
- 陶渊明在作品中巧妙地将历史事件与文学创作相结合,使得整个故事既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文学的审美魅力。
- 他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述,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王昭君的坚韧与不屈。
- 历史影响:
- 该作品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赞颂王昭君事迹的重要来源。
- 它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后来的作品都是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
- 文化价值:
- 《昭君出塞》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传递了忠贞爱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价值观。
- 它对于研究古代历史、文学和文化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昭君出塞》是一部以王昭君为主角的晋代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王昭君个人的英勇与牺牲,也体现了晋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历史观念。这部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关推荐
昭君 图形汉宫里,遥聘单于庭。 狼山聚云暗,龙沙飞雪轻。 笳吟度陇咽,笛转出关鸣。 啼妆寒叶下,愁眉塞月生。 只馀马上曲,犹作别时声。 解析与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昭君远嫁匈奴王的诗。全诗共八句,每句都以四字为韵,表达了昭君离别家乡、赴边疆的悲壮情景。 诗人描绘了昭君在汉朝皇宫的形象,通过“图形汉宫”这一形象,让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个穿着华丽的女子形象,她的美貌和气质都让人无法忘怀。
昭君 古帝修文德,蛮夷莫敢侵。 不知桃李貌,能转虎狼心。 日暮边风急,程遥碛雪深。 千秋青冢骨,留怨在胡琴。 注释: 1. 古帝修文德,蛮夷莫敢侵:古帝修文德,即古帝王注重文化道德的培养,使得蛮夷不敢侵犯。 2. 不知桃李貌,能转虎狼心:桃李(桃树、李子树)的花朵美丽,而比喻人的品质高尚;虎狼则比喻凶恶的人。不知桃李貌,指的是不懂得分辨善恶。能转虎狼心,意思是能够改变人心的凶猛。 3.
昭君 汉家天子镇寰瀛,塞北羌胡未罢兵。 猛将谋臣徒自贵,蛾眉一笑塞尘清。 注释: 1. 汉家天子镇寰瀛:指汉武帝时期汉朝皇帝统治的疆域辽阔,如同环绕天地之间。 2. 塞北羌胡未罢兵:指北方边疆的匈奴、羌等民族尚未结束战争。 3. 猛将谋臣:指英勇善战的将领和智勇双全的谋臣。 4. 蛾眉一笑:用来形容女子美丽的眉毛轻轻一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诗,借以表达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感慨与思考
昭君 冻云霾空风折木,乌孙公主歌黄鹄。昭君请自嫁单于,当时各倚颜如玉。 露鬓云鬟胡地尘,帐中谁是可怜人。左抱琵琶右挥手,胡地汉宫能几春。 呜呼古来出妇嫁乡曲,何曾肯望秦云哭。 释义: 昭君,即王嫱,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这首诗描写了她被迫嫁给匈奴和亲,在胡地生活的情景。 第一句“冻云霾空风折木”,描绘了天气寒冷、乌云密布、狂风怒吼的景象,象征着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 第二句“乌孙公主歌黄鹄”
诗句释义与赏析: 昭君 汉宫胡地真天壤,一别长门隔塞云。 莫谓琵琶慰行役,琴心不比卓文君。 注释与译文: - “昭君”:这里特指王昭君,历史上著名的汉宫女子,被匈奴呼韩邪单于嫁给了匈奴首领郅支单于,后来返回汉朝,被称为“明妃”。 - “汉宫胡地真天壤”:描述了王昭君所处的环境——汉朝的宫殿和匈奴的土地之间隔着遥远的山河,天地间仿佛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 “一别长门隔塞云”:昭君离开汉朝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永巷锁芳菲,春归入燕泥。 - 永巷:古代宫中的通道,通常指后宫深处,这里比喻王昭君被禁锢的孤独与寂寞。 - 芳菲:美好的花朵,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这里借指王昭君的美貌。 - 春归:春天的到来,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美好事物的消逝。 - 入燕泥:燕子筑巢于燕泥中,这里比喻王昭君被命运驱使,如同飞鸟般无奈地融入生活。 粉身能报国,妾不爱蛾眉。 - 粉身:以身体作代价
王昭君 千古和戎恨,冢青今尚闻。 汉朝三尺草,埋没几昭君。 注释:王昭君,名嫱(音qiáng),字昭君,西汉时南郡秭归县(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被称为“落雁”。她的身世悲惨,先后被迫嫁给匈奴王父子,后又复嫁给匈奴长子,最终在匈奴去世。 译文:王昭君的名字传颂千古,她对匈奴的仇恨至今仍然让人感伤。如今,她的坟墓还被世人所知
手抱琵琶出玉关, 边城从此战车闲。 将军十万横磨剑, 不及佳人一破颜。 昭君这首诗通过描绘昭君出塞的悲凉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昭君命运的同情。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如“蛾眉”、“蝉鬓”、“转蓬”、“胡风”、“笳声”等,来描绘昭君的美丽与哀愁以及边塞荒凉孤寂的景象。此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唐朝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的背景下,常建虽才华横溢却人生经历曲折
【注释】 昭君:指王昭君,汉元帝时宫女。因被迫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被称为“明妃”。 今日:今天。 粪上英:指被丢弃的粪便上的精英,意即被人轻视的人或物。也比喻才能出众的人被埋没。 琵琶弹马上,哀怨莫分明:琵琶,古代弦乐器。 上一句中的“琵琶”和“马上”,都是以乐舞的形式出现的;下一句中的“上”是动词,意为演奏;“莫”通“暮”,“莫分明”是说到了傍晚天色将晚的时候,才弹奏起琵琶来,但这时已经太晚了
玉貌同秋草,青青岂得长。 已安殊类久,妻子亦何伤。 注释赏析: - 玉貌同秋草:指昭君的美貌与秋天的草相比,虽然美丽但无法长久保持。 - 青青岂得长:表达了对昭君美貌不能永驻的哀叹。 - 已安殊类久:暗示昭君在异族的身份已经稳定下来的时间之长。 - 妻子亦何伤:表达了诗人对昭君个人情感的担忧,担心她的处境会对她的家庭和亲人造成伤害。 这首诗通过对比昭君的美貌与秋草,以及她在异族的生活
昭君 宫庭恩幸少,临别见容姿。 汉主愁无尽,单于喜自知。 雕鞍催起早,玉辇送行迟。 泪眼持杯酒,三军鼓角悲。 注释: - 宫庭恩幸少:宫廷中受到恩宠的人很少。 - 临别见容姿:在分别的时候看到了对方的容貌。 - 汉主愁无尽:汉武帝(汉主)的忧愁是无穷无尽的。 - 单于喜自知:单于很高兴自己知道了这些。 - 雕鞍催起早:马鞍上的雕饰催人早起。 - 玉辇送行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然后要了解古诗的体裁特点、手法技巧、语言风格等,最后对全诗内容进行理解把握。 题干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此题要求考生先输出诗句,然后再输出译文
昭君 万里靖边尘,休言误妾身。 青青原上草,犹是汉时春。 注释: 昭君:王嫱,字昭君,西汉时期的著名美女,以美貌和才艺著称,被选为和番(匈奴)的使者。她出塞远嫁匈奴单于,体现了国家安定边疆、民族团结的大义。 万里靖边尘:形容边疆安宁,战乱平息。万里,形容距离遥远。靖,平定,安定。 休言误妾身:不要说我耽误了自己的一生。休,不要,不要这么说。 青青原上草,犹是汉时春:原上草
王昭君 黄金底事赂传神,未必丹青胜似真。 只道君王明万里,宁知不识掖庭人。 注释: 黄金底事(如此)赂传神:如此珍贵的礼物竟不及真实的容颜动人。 未必丹青(绘画)胜似真:不一定绘画胜过真实。 只道君王(皇帝)明万里:以为皇帝能洞察天下事理。 宁知(怎知其)不识掖庭人:又怎能知道后宫的人中是否有像昭君一样的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王昭君的美貌与智慧,表达了诗人对其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同时
注释:昭君,即王嫱,是西汉时期的一位美女。这首诗描述了昭君的美貌和她远嫁匈奴的故事。 译文: 千秋万古,塞北传唱着青冢的故事;万壑千沟,归州有那曾经的村落。 不是琵琶声中,才成就了远嫁匈奴的命运;年年岁岁,明镜中的长门宫依旧孤独。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昭君的美丽和她远嫁匈奴的故事。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和比喻,如“千秋万古”、“万壑千沟”等,形象地展现了塞北的辽阔和归州的古老
注释 - 昭君:指王昭君,历史上著名的美女,也是汉元帝时期的宫女。她因美貌而被迫嫁给匈奴的单于(首领),成为“和亲”政策的一部分。 - 莫嗟薄命事和戎:不要为命运不济而哀叹,因为这是为国家和平与边疆稳定所作出的牺牲。 - 忍泪扶鞍出汉宫:忍受着离别之痛,在泪水中离开汉朝宫殿。 - 长信月明清露冷:指的是长信宫中,夜晚月光清冷,秋露已结。 - 有人团扇泣秋风
【注释】 昭君:指王昭君。十九星霜羁北海:指王昭君在匈奴为阏氏,身在北地,十九年如长夜漫漫(十九星霜),羁留不归。 五千貂锦没全营:形容汉朝的使者带着大量丝织品出使匈奴,被匈奴人抢去。 汉庭莫罪毛延寿:汉朝朝廷不要怪罪画工毛延寿的罪过。 一遣蛾眉小太平:意思是说一旦让王昭君回中原,中原就太平了。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是元和九年(公元814年)作者从长沙赴江陵途中所作
注释:昭君宁边庙算遣朱颜,不比文姬出汉关。忠节岂劳传画史,巍巍青冢壮胡山。 译文:昭君宁边庙算遣朱颜,不比文姬出汉关。忠诚的节气岂能用图画来记载,高耸的坟墓在胡山上更显壮丽。 赏析:此诗是咏昭君的诗作。首句“宁边庙算遣朱颜”。宁,安定之意。边,指北方边境。庙算,指军前之计略。遣,遣送、打发之意。朱颜,指红颜,这里比喻年轻的女子。这句的意思是说:为了边疆的安定,把年轻女子送到了匈奴的单于那里
注释:昭君(王嫱):汉元帝时,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汉元帝欲将宫女王嫱嫁给他,后宫人等嫉妒,便向皇帝进言,称“匈奴远在天边,汉朝离他们很远,不能保证他们的忠诚”。皇帝听后,认为王昭君长得非常美丽,决定让她和呼韩邪单于和亲,于是派遣使者到长安选美女,从后宫中选中了王昭君。 译文:紫台人别离汉朝的春天,君主不要嫌弃画中的她不够完美。留下了美丽的容颜来平定边疆的混乱,你就知道延寿是有功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