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寒山上,远钟扬好风。
声馀月树动,响尽霜天空。
永夜一禅子,泠然心境中。
闻钟
介绍
。
《闻钟》是清代作家张问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山中闻有古钟声,欲觅遗音何处寻。
空谷传声疑鹤唳,幽林听响似泉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山中”、“古钟声”等元素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静谧祥和的氛围。同时,“空谷传声疑鹤唳”,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了自然界的声音以灵性,使听者仿佛置身于仙界之中;而“幽林听响似泉吟”,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之清幽与自然之声之美。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联想,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静谧、神秘氛围的独特感受。这种风格在清代诗歌中较为少见,反映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这首作品以其意境深远而富有哲理性的
相关推荐
【赏析】 《闻钟》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此诗写寒山古寺之钟声,先声后实,先景后情,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给人以清新之感。全诗四句,每句五字,共二十字。第一句写寺在山上,第二句写远闻钟声,第三句写钟声余韵,第四句写禅子入定。“泠然”是静的意思,“心境中”是说禅心与钟声融为一体。这首诗的译文为:古寺座落在山中寒冷的地方,远处传来悠扬的好风。钟声余音缭绕,使月影摇曳生姿;钟声消逝之后,霜天显得空阔无垠
【注释】 苜蓿:即今苜蓿。胡桃:核桃。霜露浓,指秋天的景色。衣冠文物叹尘容:形容自己因年事已高,而对世事已无所作为,只能徒唤奈何而已。皇天:指天。老去:年龄渐大。有姓:指有姓氏。众水东朝自有宗:指长江、淮河向东奔流,各自形成不同的支流而归入大海。荆楚:泛指南北地区。殷奋伐:殷,古国名。奋伐,奋力讨伐。赵陀新拜汉官封:指西汉末年匈奴人赵陀被封为南粤王。汉官封:汉朝时设置的官职。 【赏析】
【释义】: 朝撞钟也心绪不宁,暮撞钟也心绪不宁。 消磨世事都随那敲钟次数的增减。 【赏析】: “闻钟”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五言绝句。全诗四句,以简驭繁,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钟声所引发的内心感受和思考。 首句“闻钟”,即听到钟声。钟声是佛教寺院中用来报时的一种声响,也是古时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元素。钟声的响起往往意味着新的一天的开始,或者旧的一天的结束。因此,听到钟声,就意味着时间的变化。
闻钟 苦行僧何在,一敲一听生。 非关来远近,得处即分明。 岂但人心觉,直令天地清。 坐观人境际,雪月夜阶盈。 译文: 听到钟声, 苦行僧在哪里, 一敲一响,一响一声, 心生感应。 不是距离的远近, 而是心与钟的感应。 不仅仅是人心能感应, 更是天地之间, 也能感应。 赏析: 这首诗以闻钟为引子,描绘了苦行僧的心境。他一听到钟声,便心生感应,这感应并不是因为距离的远近
闻钟 古寺路幽深,洪钟发妙音。 随风传宝阁,送月出珠林。 江海灯前耳,乾坤句里心。 人生几昏晓,勋业二毛侵。 注释: 1. 古寺路幽深:指古寺的道路非常幽深,充满了神秘和宁静的氛围。 2. 洪钟发妙音:形容洪钟的声音宏大而美妙,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3. 随风传宝阁:意味着钟声随风飘荡,仿佛在向人们传达着某种珍贵的宝物或信息。 4. 送月出珠林:形容钟声如同月光一般明亮,洒满了整个珠树林
【注释】 闻钟:聆听寺中的钟声。 钟叩三回三十六, 正当七十二峰前:钟声响了三遍,共有三十六个段落,正好位于七十二座山峰的前方。 声如步步渐出寺, 我向僧僧同入禅:钟声像是一步一步慢慢走出寺庙,我随着僧人一起进入禅定状态。 数里秋林皆滴露, 一江寒月欲浮烟:数里的秋天树林上挂满了露珠,一条大江上的寒月好像要浮在烟雾之上。 此时响歇更何听, 佛以一音醒大千:此时此刻钟声停止,又有什么可以再听了呢
闻钟 迢迢烟际发,隐隐岩中应。初来觉寺遥,乍歇看山暝。 注释: - 迢迢烟际发: 形容寺庙在远处朦胧的烟雾中显得遥远而神秘。 - 隐隐岩中应: 描述钟声在回响时与山谷或岩壁的声音相互交织。 - 初来觉寺遥: 刚来到寺庙时觉得距离很远。 - 乍歇看山暝: 稍作休息后看到天色已晚,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译文: 远远地,钟声在烟雾中升起,似乎穿透了山谷的回应;初到寺院时感觉它离得很远,待我稍事休息
注释:华阳山百里外,只有一座孤钟。大地辽阔天空高远,群山万重。 飒沓的烟雾飘散着霜气,悠扬地飘扬在月色中。依微随着鹤儿绕着三座山峰飞翔。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华阳山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幽静的环境,以及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首句“华阳百里一孤钟”中的“孤钟”指的是华阳山中的一个小寺庙,象征着孤独而宁静的氛围。第二句“地阔天空山万重”描绘了广阔的土地、高高的山峰和连绵不断的山脉
【注释】 独客:孤客。披衣起:披着衣服起来。荒城:荒凉的城邑。钟鼓楼。凄其:凄凉地。淡月:一弯新月。萧飒:萧条冷清。林松:山林中的树木。移:移动,摇曳。声入霜天迥(jiǒng):钟声飘荡入深秋的寒空。迥:高远。寒栖玉漏重:寒冷中,时钟的滴答声更加沉重。寒:寒冷。栖:栖息。玉漏:计时的玉壶。清机:指钟声。群籁(lai 1ai)应:各种声音都响应着钟声。清机:指钟声。群籁(lai 1ai)应
【译文】 只听见远处寺庙里的钟声响,却看不到寺庙。 向松下的打柴人打听,他才告诉我,那寺庙在白云深处。 【注释】 1. 闻钟:听和尚敲钟。 2. 但:只、只有。 3. 云外:指山外。 4. 不见:看不见。 5. 松:松树。 6. 问樵:向砍柴的人打听。 7. 樵人:山中砍柴的人。 8. 遥指:远远地指着。 9. 云深处:指云雾缭绕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于寺外听到钟声,而未见寺院
【解析】 题干是“闻钟”。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通过描写诗人夜闻寺钟的所思、所见、所感。第一句“月落乌啼后”,点出时间是在月落之后;第二句“其如酒易醒”,写听到铃声容易令人忘却一切烦恼,犹如饮酒过后容易使人昏醉一样;第三句“五更谁独省”,写听到钟声时只有自己一人独自在思考;第四句“百感我曾经”,写听到钟声后回想起许多往事;第五句“敲断霜林寺”,写听到钟声后想到寺中霜打的树林;第六句“声传云母屏”
译文 倚枕而卧,但无眠意,短烛昏暗。杜陵之地,愁苦难言,向谁诉说? 荒废的鸡埘里传来群鸡啼叫,破碎的瓠瓢漂流于大海之中。 雪中山川残月照耀,梦中的心腑,有几人存留? 善防肃杀以持守元气,天地为何偏静者恩? 注释 1. 倚枕无眠: 倚靠在枕头上无法入睡。 2. 短烛昏:蜡烛燃烧得很快,灯光昏暗。 3. 杜陵愁懑:指居住在杜陵(一个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