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归见西陵雪,渺渺茫茫行路绝。
觉来还在剡东峰,乡心缭绕愁夜钟。
寺北禅冈犹记得,梦归长见山重重。
述梦
介绍
。
《述梦》是明代的徐渭所作的一首诗,全诗如下:
【原文】
春来江水绿如蓝,
梦里依稀见故园。
独坐幽窗对残月,
不知身在画中天。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春天来了,江水碧绿如同蓝色的染料,诗人仿佛能够从梦境中看到曾经熟悉的家园。他独自坐在一间幽静的小屋内,面对着那即将落下的残月和天空中的明月,不禁感叹自己身处画境之中。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江水、梦里故园以及孤独的自我感受,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情感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并在梦境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暂时的安宁。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徐渭独特的艺术风格。
请注意:由于我
相关推荐
注释:梦中回到西陵,看到漫天飞雪,茫茫的旅途中已经看不到人烟。醒来后还在剡东峰上,思念家乡的心情难以言说。寺北禅冈我还记忆犹新,每当梦回总是看到山峦重重。 赏析: 《述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梦中归见西陵雪、觉来仍在剡东峰的场景,表现了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首句“梦中归见西陵雪”,描绘了作者在梦中回到了故乡西陵,看到大雪纷飞的景象。西陵
【注释】 去:离开。华胥国:传说中古代理想的安乐之地。鸡:古代计时器,即日晷。惊觉:惊醒过来。游仙梦:指梦中神游仙境,梦见仙人。 【赏析】 此诗以“似去华胥国里来”起头,点明了诗人的梦境之奇,是作者想象中的华胥国。 “云霞深处见楼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月光冷射鸡窗急”,则将诗人从美梦中惊醒。月光如水,洒在窗户上形成一片光晕,而月光又如此刺眼
午枕避尘嚣,梦乘银潢槎。 注释:《午枕》意即在午时睡觉以躲避喧嚣的尘世;“银潢槎”,指银河中的船。此句描绘了梦中乘飞船遨游银河的情景,暗示着诗人渴望远离尘世的纷扰,寻找精神上的解脱。 好风吹衣袂,堕我天之涯。 注释:形容梦境中自然风力强大,足以吹动衣衫,甚至使诗人坠落到天界的边际,表达了对超脱世俗、飞升成仙的向往。 群仙赴号召,骖凤来香车。 注释:群仙被召唤而来,乘坐着华丽的香车
【注】晓雪:凌晨的雪。土膏方得:地皮已经冻硬。三元:农历以天干地支纪年,三元即指甲、乙、丙年。一作“三阳”。 这首诗是诗人在元朝末年写的,那时社会动乱,百姓生活困苦,但作者并没有被这种环境所打倒,而是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出了这首《述梦》诗。全诗共四句,每句都充满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人描述了自己在一个清晨醒来时看到的景象。他说:“晓雪谁惊最后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型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措辞的准确性。此题注意是分析“怜羁雄”和“嗤恶侣”两个词组的意思,并体会诗人的情感。 【答案】 译文:伯劳鸟开始啼鸣的时候,燕子却留不住;今天傍晚梦见它们来,哪比得上当初不飞走呢?怜惜被囚禁在笼中的雄鸟,讥笑那些恶侣;两只鸟儿相视而泣,坠入晓烟之中
【注释】 跣:光着脚。 濯:洗。 罗鞋:指绣花鞋。四钩:四道缝线。闲:闲暇,空闲。 棠梨花:即棠梨树,又称杜梨。 栖鸳:指鸳鸯。这里用“栖”字形容鸟儿栖息。阁:楼台。此指楼上的栏杆。 【译文】 光着脚丫洗个澡,就像昨天一样,绣花鞋四道缝线空着不穿。 在棠梨花树下踩着黄泥路,我走到哪里,鸟儿就飞到哪儿,从不落在那高楼的栏杆上。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梦游的诗。诗人在梦中,光着脚丫去洗澡
【注释】 1. 通天名笔:指汉代司马相如的文笔。司马相如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其文辞富丽、才情横溢,被后世誉为"通天名笔"。 2. 径管:直管 3. 铦(xiān)锋再尺强:锋利无比,像一尺长的刀一样。 4. 南山符:即《南山诗》,相传是司马相如所作,以歌颂汉武帝功德。 5. 鲁望床:鲁恭,字恭子,汉时人,曾做过官,后来隐居不仕。据传他曾经在笠泽(今江苏吴江县东南)居住过。 6. 巫咸
【注释】 宇宙人间世 —— 描述的是宇宙和人间的世间。 烟霞物外情 —— 描绘出自然风光中的情趣。 神游谢氛垢 —— 表达了超越尘世纷扰,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仙梦绕空明 —— 描绘出了梦境中虚幻而明亮的画面。 天影沧溟阔 —— 描述了浩瀚如海的天地景象。 云光太华清 —— 描绘出天空中云彩流动的美丽景色。 时逢王子晋 —— 描述了与仙人相遇的情景。 鹤上坐吹笙 ——
诗句释义及赏析 亭亭缟衣人 - 亭亭: 形容女子姿态优美,挺立如玉。 - 缟衣: 白色的衣服,这里可能指白衣仙子或仙女。 - 人: 指的是诗人在梦中见到的仙女形象。 山头坐凉月 - 山头: 山的顶部或山顶。 - 坐凉月: 形容仙女在山顶上坐着,享受着清冷的月光,可能是在欣赏风景或是在休息。 招手谓我来 - 招手: 用手示意,表示欢迎或邀请。 - 谓我: 是对我说话
注释:在温暖的春风中,我被引入到兰堂的深处。亲受飞琼送来的玉浆。坐我三熏三沐,已经低头一笑,太过于轻佻狂放。 赏析:这首诗以梦为载体,描绘了梦境中的自己与仙子之间的交往和互动,展现了诗人对神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反叛情绪。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浪漫的色彩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最后附上赏析。”首先明确答题模式:1. 解释该词在句中的含义(2. 分析其与标题的关系3. 简析其表达效果;4. 阐述其在诗中的作用。 第一联“牢落情怀酒百觞,惺松尘梦费思量”意思是:我满腹愁绪,饮酒百杯也不能排遣心中的郁闷。我清醒地回忆起那些如烟雾般飘忽的梦境
诗句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思念之情。楼外的春云易化烟,象征着春天即将离去,而春天的声响却留在了梦中未曾实现。金筝雁柱从头数,拨到当胸第几弦,则是在表达对逝去爱人无尽的思念和回忆。 “楼外春云易化烟”这一句描绘出了一幅春天的景象,楼外的天空中,春云飘渺不定,如同轻烟一般缓缓地散去。这里的“春云”既象征着春天的气息也预示着春天的结束,而“化烟”则暗示着春天的美好与短暂
【注释】十二珠帘:指画有十二个图案的帘子。敞画筵:打开画有各种图案的筵席。和:沾润。月上眉端:指眉毛被月光映照。那堪:哪能承受。一曲潇潇洒洒的秋雨,翠袖红灯在夜寒中闪烁。赏析:此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秋雨之夜的愁苦之情。 诗人用“十二珠帘敞画筵”来开篇,为读者营造了一种优雅而浪漫的氛围。这里的“十二珠帘”不仅象征着女子的美貌,也暗示了她内心的丰富和复杂。接着,“酒痕和月上眉端”一句
窗纱惨绿上单衣,一抺遥山小苑西。 窗纱是惨绿色的,上面挂着单衣,窗外的景色映入室内。 一抺遥山小苑西,一抺指的是一抹,形容远山的轮廓,小苑是指小巧的园林,西边指方位,描绘出远处的山峦和小园子。 半是低徊半惆怅,一半是徘徊,一半是愁绪,表达诗人内心的纠结和情感的波动。 万花如梦一莺啼,万花如梦形容花海中仿佛有如梦境一般的景象,一莺啼则描写一只小鸟在花间欢快地鸣叫。 赏析
【注释】团栾:团圆,完满貌。湘纨:指湘妃竹制的衣服。礼佛:礼拜佛。沉檀:香木名,多用来熏焚,香气浓郁,故用以代指香烟。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不绣鸳鸯不画鸾”来写湘妃竹制的衣裙,言其素雅无华之美,没有雕饰,没有装饰,更显得其朴素无华之美。 “细字写他欢喜语,替他礼佛爇沉檀。”诗人又以“细字写他欢喜语”来写湘妃竹的纹理,言其细腻如丝,如同湘妃在诵读经文时喜悦的语调。“替他礼佛爇沉檀”
【注释】 ①油壁香车:古代妇女坐的装饰华丽的小车,以香木为饰。别愁:离愁。 ②绕城:指环绕着长安城的大道。骏马:良马。休:停息。 ③不堪:不能忍受。更:再,又。向:面对。路:道路。细草垂杨尽带秋:细草和柳树都已笼罩在秋天的萧瑟之中。 ④赏析:这是一首送别的诗,写一位女子被送到京城去,临行前与丈夫难舍难分的情景。首句“油壁香车”是写她的车,“载别愁”是说车上装满了离愁别绪,这一句渲染出离别的气氛
注释: - 一花一叶寻常怨,恼我沉吟万古情:描述花叶的普通,但却引起了深深的情感。 - 打散天涯芳草梦,寺楼钟鼓太凄清:描绘了诗人听到寺庙钟声和鼓声后的感受。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花叶的普通以及听到寺庙钟声和鼓声后的感触,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以及对历史的反思。诗人以“一花一叶寻常怨,恼我沉吟万古情”开头,描绘了花叶的普通却引发了诗人的情感。接着,“打散天涯芳草梦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第一句:“寒宵枯坐类逃虚”,描述了诗人在寒冷的夜晚,独自坐着,感到有些像逃避现实。 第二句:“忽梦春风二月初”,突然之间梦见了春天和初春的景色。 第三句:“几亩柔桑栗留语”,似乎在梦中听到了轻柔的桑树和栗子的声音。 第四句:“一池浅水活东书”,似乎在梦中看到了一片浅水,水面上漂浮着一些文字。 第五句:“花从绝境非甘隐”,似乎在梦中看到了一种花
诗句翻译及注释: 1. 独宿苦夜凉,有思苦夜长。 - 独自睡在寒冷的夜晚,思念使得漫长的夜晚更加难熬。 - 关键词:独宿(独自住宿)、夜凉(夜间凉爽)、思苦(因思念而感到痛苦)、夜长(漫长的夜晚)。 2. 转辗不成寐,秋声满我房。 - 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秋天的声音充满了我的卧室。 - 关键词:转辗(来回翻动)、成寐(入睡)、秋声(秋天的声音)、满(充满)。 3. 我父怜孤儿,入梦来相望
【赏析】 本诗作于元和十年(815),作者任监察御史,因事被贬江州。此诗为《述梦》诗组之二,与第一首同写梦中之事。此篇写梦境中与友人相见及所感,以“述梦”为题,实则借梦言志,寓情于景。 首联“寂寂复寂寂”,起句连用两个“寂寂”二字,渲染一种空寂、幽深的气氛。诗人在梦中进入一个幽静的境界,只见四周是一片沉寂,仿佛天地玄默,万物都停止了活动,一切都沉浸在冥漠之中。这种景象,使人感到既清幽又冷清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题干要求分析“述梦”诗,注意结合全诗分析。这首诗写梦中情景,表现了诗人思念友人的情思。“独夜隐几卧”,写诗人独自在灯下坐着休息。“梦落湘江浦”,写梦到了湘江之滨。“湘水去悠悠,伫立浑无语”,写梦醒之后站立在湘江边,望着滔滔西去的湘水,久久无言。“忽闻波涛声,疑是洞庭渚”,写的是梦中听到波涛的声音,以为是在洞庭湖上。“仿佛黄陵庙,明妆俨二女”
我们将分析这首诗的格式要求: 1. 诗句与译文一一对应。 2. 关键词加上注释。 3. 最后附上赏析。 逐句释义: 1. 石磴依稀认九盘: 描述通过模糊不清的阶梯,辨认出了曲折蜿蜒的山路。 - 石磴:石头制成的台阶。 - 九盘:形容山路盘旋曲折的样子。 - 注释:这里可能表达了一种迷茫或者探索的心情。 2. 相逢抗手出江干: 描述了两人在江边相遇后,彼此紧握手臂一同离开的情景。 -
述梦 岂是尘寰境,宁无栖隐心。 空香生绣陌,碧涧泻松阴。 我欲桃源去,人言山径深。 徘徊歧路侧,曙色动窗禽。 注释: 1. 岂是尘寰:难道不是世间的人间吗? 2. 宁无栖隐心:难道没有归隐的心意吗? 3. 空香:香气飘渺如同在空中。 4. 生绣陌:绣有花纹的道路。 5. 碧涧:清澈见底的溪流。 6. 泻松阴:流水冲刷着松树的影子。 7. 我欲桃源去:我想要前往桃花源这个地方。 8. 人言山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