趍世非身事,山中适性情。
野花多异色,幽鸟少凡声。
树影搜凉卧,苔光破碧行。
闲寻采药处,仙路渐分明。
山中即事
介绍
《山中即事》是明代梁孜的作品。
《山中即事》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山中的所见所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相关推荐
山中即事 追逐名利非本心,山居生活得真性。 野外花朵色彩异,山林鸟儿鸣声清。 树影摇曳凉意浓,苔痕映照碧绿行。 闲暇寻访采药处,通往仙途渐清晰。 注释: - 趍世: 追求世俗。非身: 非我。 - 适性情: 顺应天性。 - 野花: 指野外的花草,色彩多样。 - 幽鸟: 指山林中的鸟类,鸣声清越。 - 树影: 树木的影子。搜凉卧: 形容树影斑驳地映在身上,给人一种凉爽的感觉。 - 苔光:
注释: 山中即事:在山中看到的事物。入谷多春兴,乘舟棹碧浔:进入深山之中,看到春天的景象,乘船行驶在碧绿的溪水中,心情愉悦。山云昨夜雨,溪水晓来深:山中的云雾昨天下过雨,溪水到了早上就变得又深又清。赏析:此诗描绘了作者在山中看到的美丽景色和感受,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首句“入谷多春兴”,诗人通过观察山中的景象,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心情也随之变得愉快起来。第二句“乘舟棹碧浔”
【注释】 方:正。晴丝:晴天的云彩。 夕钓江澄练:傍晚在江边垂钓,水面像白色的绸缎一样。 乾坤供俯仰:天地之间任凭我高下自如。 岁月任差池:时间流逝不定,人生变化莫测。 有酒如渑在:有美酒像渑水那样醇厚。 何妨日问奇:何不天天求教别人。 【赏析】 此诗为作者闲居山中之作。诗人在山中生活久了,觉得“天地任俯仰”很自在,而“岁月任差池”又很无奈,于是作此诗以自遣。 首联写山居雨后晴空之景色
【注释】 携:拿着。藉草:指以草为席或枕。醉斜阳:指在夕阳下醉酒作乐。白鹤飞来:形容景物的幽雅、静寂。月下双:形容月光皎洁,映着两只白鹤。芦叶西风惊别浦:形容秋风中吹动芦荻的叶子使江面波纹荡漾,仿佛是惊起的白鹤在飞腾。芭蕉夜雨隔疏窗:写芭蕉叶上滴下的细雨,被隔在窗内,好像隔着一道帘子一样。帝子:即帝女,皇帝的女儿。朱帘梦:梦中所见的红漆门帘。仙人铁笛腔:用仙人铁笛吹奏乐曲,声调哀怨凄凉
【注释】 ①即事:眼前之事。 ②疑:怀疑。 ③斧樵:砍柴、打柴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山中所作,描绘了深山中的自然景色。首句写山泉从崖壁上的落花流出的景象,暗含诗人对隐者的怀疑;次句写由于深山阻隔,看不见砍柴打柴的人;三句以“碧云”形容山林深处,表现了山深林密,难以通行的意境;末句用斧樵声衬托出山静,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由、清雅生活的心境。全诗意境优美,清新脱俗
注释: 山中即事 手挼岩菊嗅寒香,陡觉轻飙透薄裳。 自是苍官添老色,不因青女眩寒妆。 新篘未熟啜茶去,晚稻才收种麦忙。 愿学老农惟苦懒,荷锄归去卧斜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劳作的情景。首两句写诗人在山中劳作时的感受。手挼岩菊嗅寒香,陡觉轻飙透薄裳。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劳作时的情景,他手挼着岩菊,深深地嗅着它的香气,突然感觉一阵微风吹过,轻轻拂过了他的衣裳。这里,“手挼”
山中即事 着履上崔嵬,呼儿注瓦杯。 千岑经雨后,一雁带秋来。 野艇乘潮发,山园逐主开。 馀生落樵牧,开卷少尘埃。 注释:在山中就地取材,用石头做杯子盛酒喝。山上的山峰经过雨后,更加青翠。一只大雁伴随着秋天的到来飞回来了。在山中乘船,顺着潮水出发。山中的园子被主人打理得很好。我的生活就是砍柴和放牧,读书时很少受到尘埃的侵扰。赏析: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山中的生活写照。全诗四句,每句五字
注释: - 山谷:山中的山谷。 - 崎岖:山路曲折,不平。 - 寂寥:孤独,冷清。 - 今:今天,今日。 - 春归:春天来临。 - 阳木青先变:阳光照射下的树木,叶子变绿最早。 - 雪落阴崖冻不消:雪覆盖在阴暗的悬崖上,依然冻结着。 - 迟日映云犹未暖:早晨的阳光照在云彩上,仍然感觉不够温暖。 - 馀寒挟雨尚能骄:余寒夹带着雨水依然强劲。 - 绝闻:很少听到。 - 近舍村酤美
【注释】 1. 即事:眼前所见之事。 2. 荼蘼(tú mí):一种植物,花初开时白色。 3. 山家:指隐士、山林之士。卖笋:指山中人出卖竹笋。樱桃熟:指春天到来,樱桃成熟。 4. 河水生萍:指春天到来,河水生出浮萍。柳絮飞:指春天到来,柳树开始飘散柳絮。 5. 萤火:萤火虫的发光现象。闰年三月杜鹃稀:指闰年的三月杜鹃花稀少。 6. 沉沉:浓密、浓厚的样子。松竹烟岚冷:松树和竹子被雾霭笼罩
山中即事 地僻官仍冷,心闲日自长。 松篁供远吹,芝术度幽香。 直木应先伐,惊禽忍再伤。 家山吾所爱,投老慰相望。 注释: 1. 地僻官仍冷:偏僻的地方官员仍然冷漠无情。 2. 心闲日自长:心情宁静时,时间也显得悠闲自在。 3. 松篁供远吹:远处的松树和竹子被风吹动发出声音。 4. 芝术度幽香:灵芝和草药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5. 直木应先伐:正直的树木应该首先砍伐。 6. 惊禽忍再伤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时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本题中“山中即事”是题目,应首句入韵;“千峰当此境”是第一联,写景;“谁可共登临”是第二联,抒情;“月过秋池静”是第三联,写景;“云归古木深”是第四联,写景;“懒观前去事”是第五联,抒情;“已悟未来心”是第六联,抒情;“更欲寻诗伴”是第七联,抒情
山中即事 雾罢海日高,衣襟尚馀湿。 高秋暖如春,鸣禽忽相及。 草木罕黄落,寒虫不成蛰。 时于极热中,颇觉凉思集。 于此苟不察,居然即成疾。 游子思故乡,虚名空羁絷。 气候何纷纷,朝夕常岌岌。 何如下泽车,饱饭老乡邑。 注释: - 雾罢:雾气消散。 - 高秋:深秋。 - 鸣禽:鸟儿。 - 草木:植物。 - 寒虫:冬天的虫子。 - 极热中:非常热的时候。 - 苟:如果。 - 下泽车:坐在车里去水边
山中即事 习静当幽处,闲扉隐翠微。 林间闻鸟近,云际见人稀。 曲洞留残雪,高岩挂落晖。 遥知铜墨贵,不羡薜萝衣。 注释: 1. 习静当幽处:在宁静的地方寻找心灵的平静。 2. 闲扉隐翠微:轻轻推开门,仿佛隐藏在绿树丛中的微光。 3. 林间闻鸟近:在树林中,可以听到鸟儿的声音越来越近。 4. 云际见人稀:在天空的高处,能看到的人很少。 5. 曲洞留残雪:山洞里的雪还未融化。 6. 高岩挂落晖
山中即事 读易才通遁五爻,兴来观物出林坳。 断槎过雨蒸成菌,矮屋依藤合作巢。 十里水云无路入,半空钟磬有人敲。 旧游回首天壤甚,不用驰书报绝交。 注释: 1. 读易才通遁五爻:读易(《易经》)才能理解其中的五爻(八卦之一)的含义。 2. 兴来观物出林坳:兴致来了,看到树林中的小道。 3. 断槎(chá)过雨蒸成菌:断了的木头经过雨水的浸泡后长出了菌类。 4. 矮屋依藤合作巢
山中即事 怪石生烟万木疏,枯藤历乱张颠书,寒鸦噪影日居诸。 野人扶杖叹奇绝,明朝得雪更何如。 注释 怪石生烟:指山上的怪石上生出薄雾。万木疏:树木稀疏。 枯藤历乱张颠书:形容树枝纵横交错,像翻倒的古书。 寒鸦噪影日居诸:乌鸦叫声在夕阳下回荡。 野人:隐士、山林之人。 扶杖:拄着拐杖。 叹奇绝:感叹大自然的景象奇妙非凡。 明朝得雪更何如:明天要是下雪了,那景色会更加美妙。 赏析
【注释】 飒飒:形容风声。摧枯枝:风吹断树枝。寒犬:冷天里的狗。惊吠钟声迟:因为寒冷而发出的吠声使听到钟声的人感到迟了一点。邻舂有无:邻近的捣衣声时有时无。间之:不常,偶尔。王摩诘:诗人王维的号,这里指唐代诗人王维。《旧唐书·文艺传上》:“王维天才冠绝,诗得造化之微妙,故其游终南、岐山,尽得山木之胜气……又于乐府外别为五言绝句,属对精密,音调闲畅,可谓妙矣。”草草:随意,不拘束的样子。 【赏析】
【注释】 山中即事:在山中即兴作的诗。 抱琴:怀抱琴,即弹琴的意思。 竹溪:竹林中的溪流。 黄耳:一种黄色的狗。这里指黄鼠狼。 画眉:鸟名,常在傍晚鸣叫。 识字:会认字的意思。 计:计策。 明年:指来年。 妻子:丈夫和妻子。 春雨:春天的雨水。 扶犁:扶起犁,准备耕种的意思。 【译文】 数日子才告别长江岸边,抱着琴弹奏着过竹林里的小溪。 深山里黄鼠狼远远地跑开了,太阳落坡时画眉鸟也在啼叫。
【注】山中即事:山中即景之作。 名胜来何许,群仙迹尚存。 瑶缄秘石室,金简出云门。 避世迷桃谷,冥栖卧漆园。 丹砂如可学,尘事讵堪论。 注释:名胜来到何处?那些神仙的遗迹还保存着。 玉匣珍藏着秘密的洞府,金简从云端取出。 躲避世俗而进入桃花源隐居,幽静地在漆园中栖息。 学习丹砂的方法是可以学到的,但尘世间的事情又怎能说清呢? 赏析:此诗为作者游览名胜后有感而作
【注释】 山中即事:指隐居生活的情趣。石径无泥滓,雨过一渠清。返照摇庭宇,寒烟起槛楹。废书人宴坐,得食鹤徐行。借问经秋事,萧萧竹籁鸣。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隐逸生活的小品诗。 首联两句,点出“山居”环境。诗人首先描写了山居的自然环境,在山居之中,没有一点泥土、污物。这是说,在山上住着的人们,都把生活安排得很好,不弄脏环境。接着又描绘了山居中清静幽深的环境。雨后,一条小溪流过石路,清澈见底
山中即事 独木楼西日未斜,相荫竹影荫檐牙。 山中麋鹿忘机久,群食疏篱小豆花。 【注释】 1. 相阴:相互遮蔽。 2. 檐牙:屋檐的角。 3. 山中麋鹿:比喻隐居山林的隐士。 4. 忘机:忘记机巧、心计。 赏析: 《山中即事》,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描写了诗人在山中的生活和所见所闻,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以及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首句“独木楼西日未斜”,描绘了诗人居住的地方
【注释】 山中即事:在山中作的事。晏眠:晚睡。凉生:寒意逼来,天气转凉。四山青:四周的山峰呈现出青色。蝉影:指秋夜鸣叫的蝉声。云光:指月光。小亭:指山中小亭。寂然:安静的样子。太玄经:《太玄经》是道家哲学著作,相传为王弼所撰。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闲静山居生活的情景。诗从傍晚起笔,写诗人夜深不寐,而人未醒来;接着又写一夜细雨洗刷了青山,诗人在清凉月色下读书;最后写诗人独坐小亭,读《太玄经》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每句诗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 少年书剑愧蹉跎,旧业空山掩碧萝。「少年」指的是诗人年轻时的状态或经历。「书剑」指文人的学问与剑术,这里暗示着诗人在年少时有着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愧蹉跎」表示诗人对于自己虚度光阴感到惭愧。「旧业」是指过去的事业,而「空山」则描绘出一片寂静、荒凉的景象,可能象征着诗人的过去事业已经衰落或不再有人提及
山中即事 水自幽偏山自深,竹窗花牖昼沉沉。 逢人若问浮生事,半是闲眠半是吟。 注释与赏析: 1. 山中即事: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居生活画面。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2. 水自幽偏:形容水流自然、清澈。山中的水,仿佛也带着一份清幽,远离尘嚣。 3. 山自深:形容山峰高耸、雄伟。这里的“自”字,表现了山峰的高大和威严。 4. 竹窗花牖:形容窗户的样式。竹窗和花牖相互映衬
【注释】 悦:高兴,愉快。隈:山的弯曲处,引申为隐居的地方。 床头酒:指酒气熏人的醉意。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逸生活的诗。诗人在深山中独坐,欣赏着幽静的环境,喝着美酒,想着故人,但不知他什么时候能再来呢? “空山”句,是说诗人独坐于山林之中,感到十分愉快和自在。“山”,指代山林;“空”,一作“幽”,都表示寂静的意思。“幽独”,即幽居独处的意味。这两句是说,诗人在幽静的山林里独自坐着、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