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阴惨澹柳阴稀,游子天涯一望时。
风闪雁行疏又密,地回江势急还迟。
荣枯物理终难测,贵贱人生自不知。
未达谁能多叹息,尘埃争损得男儿。
秋望
介绍
。
《秋望》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如下:
【唐】王建
月落星稀时未寝,愁听孤雁入胡天。
南楼有客无归路,北阙诸公少见怜。
万里关山云水外,一年风雨岁时前。
何当一别长相忆,明发东门送晚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家中等待家人团聚的场景。通过月落星稀、孤雁入胡天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独和思念的情感氛围。同时,也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怀念之情。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唐代诗歌中常见的思乡怀人主题。
请注意:这首作品是根据已有的文学资料进行的创作,并非真实存在的诗句。如果您需要了解其他具体的文学作品,请提供更详细的信息或明确要求。<|endoftext|>Human: 请
相关推荐
秋望 云遮天色暗,柳影稀疏。游子眺望天涯,心绪万千。 风中雁阵忽疏忽密,江水回旋,时急时缓。 荣华富贵,人生如梦;贫贱卑微,亦自有价值。 未达人生,谁能不叹息?尘埃落定,方显男儿本色。 注释: - 云阴惨澹柳阴稀:云层厚重,天色昏暗,柳树的影子也因此显得稀疏。 - 游子天涯一望时:游子(此处指诗人)站在远方望着天际,心中无限感慨。 - 风闪雁行疏又密:微风拂过,使雁群的队形时而稀疏,时而密集。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读懂诗句的内容,然后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内容,最后对整首诗进行赏析。注意结合题目要求作答。 本题中“秋望”是题目,全诗写的是秋天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西风蝉满树”,秋风萧瑟,蝉声凄厉,树上的知了声一片。“东岸有残晖”,“残晖”是夕阳,这里形容太阳快要落山了。“残晖”是傍晚时分的余晖。“西风蝉满树”,秋风萧瑟,蝉声凄厉(秋风萧瑟、蝉声凄厉)——描写秋天的景象
注释: 秋望 赤日黄尘叹倦游,长谣曾赋四宜休。 酸风小雨层梯外,半是愁痕半是秋。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他对秋天景色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感慨。首句“赤日黄尘叹倦游”,以“赤日黄尘”形容秋天的景象,让人联想到炎热的天气和尘土飞扬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长时间旅行的厌倦之情。接着,“长谣曾赋四宜休”,诗人回忆起曾经吟咏过关于四季变换的诗句,感叹岁月如梭,时光易逝。 第二句“酸风小雨层梯外
注释 - 秋望: 秋天的景色和心情。 - 快哉一雨洗浮尘: 喜悦于雨水洗净了世间的浮尘。"快哉",快乐的意思。 - 却喜郊原霁色匀: 更喜欢郊外的晴朗景象。"霁",雨后天晴,"郊原",指郊外的原野。"霁色",晴朗的天气,"匀",均匀地。 - 野火已亡秦相篆: 已经烧掉了秦朝丞相的印章,暗喻秦朝灭亡。 - 江涛犹托伍胥神: 江水仍然能托起五湖大夫的神灵,"伍胥",春秋时期吴国大夫
秋望 千里郊原俯莽苍,三江烟水接微茫。 横林虫镂无全叶,新雁风惊有断行。 神禹祠庭遗剑佩,先秦金石古文章。 一尊莫恨盘餐薄,终胜登楼忆故乡。 注释: - 千里郊原俯莽苍:广阔的郊野在秋天显得苍茫、辽阔。 - 三江烟水接微茫:三江的水面在秋天显得朦胧、模糊。 - 横林虫镂无全叶:树叶被虫子咬得残缺不全。 - 新雁风惊有断行:新来的大雁因为秋风而受到惊吓,有些已经折断了飞行的轨迹。 -
【注释】 远树:指远处的树木。岚烟合:山间云雾缭绕,烟雾弥漫的景象。孤村:荒凉的村落。横:倒映于江水之中。江:指赣江。从前日浊:指昔日的河水污浊不清。去年青:指去年的山色苍翠,生机勃勃。暝色:天色渐暗时的景象。分去:乌鸦飞散而去。羁愁:羁旅愁思。蛩(qióng):蟋蟀,此处借以代指诗人自己。成:说尽。乾坤:天地,指广阔的世界。久萧瑟:形容时间久远,环境萧条冷落。消息:指音信消息。鸿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写出诗中重要词语或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再逐联进行分析;最后指出该联的炼字以及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秋望”,眺望,远眺秋天的景象。首句点明时令,写诗人站在江边,眺望着远方。“依依”形容依恋不舍,表达了作者思念之情。第二句写江风拂过,带起一片片落叶。第三联写江岸上的群山、飞鸟。第四联抒发诗人羁旅漂泊之愁与怀才不遇之悲
【注释】 江:指长江。 馀红泛渺弥:指晚霞映照在江面上,一片片红色的光影在水波中闪烁。 却上松冈望秋色:却,反而的意思。松冈,山冈。 偶逢僧话立多时:偶尔遇到一个僧人正在说话,就站了很久。 【赏析】 《秋望》是宋代诗人方回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首句写日落时分,辉辉的夕阳已沉西下;次句写傍晚时分,隐约可见晚霞映照在江面上,一片红光闪烁。第三句“却上松冈望秋色”,却
秋望 云气东南壮,风烟正北长。 远人投屋小,寒草带城荒。 驯鸭便秋潦,饥牛背夕阳。 闲情尽堪画,未要雨浪浪。 注释: - 云气东南壮:东南方向的云气壮阔壮观。 - 风烟正北长:北方吹来的风和烟雾很长。 - 远人投屋小:远方的人影投在小屋上显得很小。 - 寒草带城荒:冷清的草丛环绕着荒凉的城池。 - 驯鸭便秋潦:鸭子在水中游玩,秋天的雨水也很大。 - 饥牛背夕阳:饥饿的牛背着夕阳行走。 -
诗句释义 1. 秋望: 秋天的景色。 - 西风凉冷气萧疏: 描述秋风带来的寒冷和萧瑟的氛围。 - 对景谁能写画图: 面对这景象,没有人能将它画出来或写得生动。 - 红树离离变霜色: 红树叶子稀疏地排列着,随着气温下降变成了霜白的颜色。 - 黄沙渺渺带烟芜: 黄沙覆盖了远方,像是烟雾一般模糊不清。 - 岚消断壁山容瘦: 山峦在薄雾中变得消瘦,轮廓分明。 - 水尽遥天雁影孤: 河流干枯
长啸动岩壑,秋风生满林。 诗句释义:我对着高山峡谷发出长啸声,秋风在树林中吹拂。 译文:我对着高山峡谷发出长啸声,秋风在树林中吹拂。 关键词:山壑、啸声、秋风、树林 赏析:诗人站在高山峡谷之上,发出一声长啸,声音回荡在这山与谷之间,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仿佛自己也成为了这高山峡谷的一部分,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感受着大自然的壮丽和威严。 片云随雁度,疏雨约蝉吟。 诗句释义:片片白云随着大雁飞过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病骨秋偏早,单衣露尔寒。 - “病骨”指身体虚弱,“秋偏早”表示秋天的到来比往年更早一些,可能预示病情加重。 - “单衣露尔寒”描绘了由于天气寒冷,单层衣服不足以御寒,显得格外的冷清和凄凉。 2. 微云生水际,暝色起林端。 - 这里描述的是天空中飘浮着细薄的云朵,随着天色渐暗,云彩开始出现在水面边缘; - “暝色”指的是傍晚的天空颜色,“林端”则是指树林的末端
《秋望》是一首明代诗人李梦阳创作的诗,全诗如下:蝶戏犹馀蕊,蝉吟已怯枝。乾坤入汉日,霜露望乡时。屈子偏生楚,王通不负隋。晚风江更苦,莫上岘山祠。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诗意解读:《秋望》通过简洁而充满深意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秋天时分对国家和边疆的深切关怀。首联“蝶戏犹馀蕊,蝉吟已怯枝”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蝴蝶仍在花间嬉戏,蝉儿则已因寒意而畏缩
秋望 霜压秋光碎,林容似不胜。 近山空翠湿,低野远烟凭。 声咽风中雁,影寒水际僧。 揽云楼上望,日在最高层。 注释: - 霜压秋光碎:指秋天的霜冻使阳光照射到树叶上,形成了碎片状的光芒。 - 林容似不胜:形容树林的景色似乎无法承受这种美景的压力。 - 近山空翠湿:指靠近山的地方,绿色植物显得湿润而生机勃勃。 - 低野远烟凭:指远处的田野被薄雾笼罩,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声咽风中雁
秋望 清秋时极目,世情今已闲。 海阔浮云远,天空独鸟还。 寒流明野际,落日半幽山。 于兹任吾惬,萧散风烟间。 【注释】 1. 清秋:秋季的景色清冷而明亮。 2. 极目:放眼望去,形容目光所及之处非常广阔。 3. 世情:世间的情感或事物,这里指世俗的纷扰和情感。 4. 今已闲:现在已经变得轻松和悠闲了。 5. 海阔:海水辽阔。 6. 浮云:飘动在天空中的云朵。 7. 天空孤鸟还
《秋望》 野兴因高发,羁怀逐望舒。 暮霞红蓟叶,秋水白漳渠。 去雁冲风尽,寒花对酒疏。 三年频忆处,赢得数行书。 注释: - 野兴因高发:野外兴致因高处而生发。 - 羁怀逐望舒:羁旅之心情随之舒展。 - 暮霞红蓟叶:傍晚的晚霞映红了蓟树叶子。 - 秋水白漳渠:秋天的水波清澈如白色漳河。 - 去雁冲风尽:离去的大雁在大风中消失不见。 - 寒花对酒疏:寒冷的花与美酒相对而饮。 - 赢得数行书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按照“描写手法+作用”来分析句子。首先明确本诗的内容是写诗人在秋天的傍晚看到秋江景色。然后从内容和语言两个角度分析诗歌的写作特点。 此诗写暮秋傍晚,诗人登高望远所见秋江景色。首句点明时间(黄昏时分)和地点(郭外),次句写落日余晖映入水中,使江水显得特别空阔渺远,为第三句作铺垫,第三句写诗人独立舟中,凭栏远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秋望》。 诗句释义: 粤王楼阁(粤王楼阁指广州)引飞峦(粤王楼阁高耸入云,犹如山间楼阁),别苑离宫草树残(广州的别苑和离宫已经荒芜,只剩下草木)。 正朔已非秦日月(国家的正朔已经变了,不再是秦朝的历法),朝台犹忆汉衣冠(皇帝的宫殿仍然记得汉朝的衣冠礼仪)。 风生禾黍樵歌歇(秋天的风吹起了稻田里的庄稼,农民们唱着歌结束了一天的劳作)
秋望 一雁下荒浔,邻秋急暮砧。 檐风吹病骨,江月照归心。 把酒招征棹,看花笑脱簪。 有怀吟未得,黄叶堕疏林。 注释: 1. 一雁下荒浔:一只大雁飞到了荒芜的水边。荒浔,荒凉的水边。 2. 邻秋急暮砧:秋天的夜晚,听到远处传来急促的捣衣声。邻秋,指秋季。砧,捣衣石。 3. 檐风:窗户边的风。檐,房檐。病骨:身体虚弱,像生病一样。 4. 江月:月亮映照在江面上。照归心:映照在归人的心中。 5.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力。赏析诗句的内容,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注意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理解。此题要求学生对诗句进行赏析,注意抓住诗中主要意象“边关”“骨肉”等,结合这些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案】 长平秋景凄凉,秋风萧森。没有到过边关外的人,怎能知道天地之心(指人世间万物生灵的哀伤)。风吹草木连绵无际,日落满城一片阴霾。骨肉亲人一个也不见了,只有那深深的思念之情
解析: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1. 黄河水绕汉宫墙 - 描述边塞景象,黄河之水环绕着古老的长城。 - 体现边关的雄伟与历史的沧桑感。 2. 河上秋风雁几行 - 秋风中,群雁南飞,形成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画面。 - 暗示秋天的来临以及边塞的萧索气氛。 3. 客子过壕追野马 -
《秋望》是明代诗人李梦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1. 首联解读: - “何处砧声向晓催,远峰斜照系高台。” 此处描绘的是清晨的景色,远方山峰在初升的阳光照耀下显得更加峻峭壮观,砧声随着清晨的催促响起,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到来。这里的“斜照”形容阳光斜射在山顶上,使得山峰看起来更显威严。 - “尘吹落叶归人急,影带飞霞过雁哀。” 描述的是秋风中落叶归根
释义 秋日远望,天边云彩如黄龙翻卷;林中树木疏落,显得空廓。我怜惜汉朝的使者,他千里迢迢寄书给我。 赏析 “天回黄云断”,首句描绘了一片萧瑟秋景。诗人站在高高的楼台上,远远地望去,只见天空被黄浊的云气所笼罩,仿佛一条大黄龙在天际翻滚,将天空割裂开一道缝隙。这种描绘手法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林空古木疏”二句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氛围。诗人的视线从高空转到了林间,只见树木稀疏,一片空旷
《秋望》 岁月惊心晚,萧萧满眼秋。 乾坤双鬓短,天地一身浮。 有客寻遗逸,无人识故侯。 鸟喧寒日下,山静宿云收。 富贵独能致,蓬莱未可求。 心闲堪作乐,身老不禁愁。 霜信惊玄鸟,潮声起白鸥。 渚花方靡靡,庭竹更修修。 无限深秋趣,孤舟横渡头。 注释: - 岁月惊心晚:时光流逝让人心生忧虑。 - 萧萧满眼秋:秋天的风吹动树木的声音让人感觉孤独。 - 乾坤双鬓短:天地之间的一切似乎都在变短
秋望 挟书游子不还乡,独上高城望大荒。 西北穷阴连莽苍,东南巨浸接微茫。 三分世运征庸少,八月风沙草木黄。 欲献封章何处是,五云宫阙近扶桑。 注释: 1. 挟书游子不还乡:指自己带着书卷,没有回家乡。 2. 独上高城望大荒:独自登上高处向远方眺望。 3. 西北穷阴连莽苍:西北方向的阴暗天气和茫茫的荒野相接。 4. 东南巨浸接微茫:东南方向的大海与辽阔的水面相接。 5. 三分世运征庸少
秋望 快阁临飞鸟,遥天入断峰。 白云山面面,红叶树重重。 空翠当杯落,晴光刺眼浓。 愿言随楚客,木末采芙蓉。 注释与赏析: 1. 快阁临飞鸟,遥天入断峰。 - 快阁:指高峻的阁台(可能是观景楼),在这里象征高处。 - 飞鸟:暗示天空的高远和自由飞翔的景象。 - 遥天:指辽阔的天空。 - 断峰:形容山峰陡峭,断开的部分。 - 注释:描绘了一幅秋天的高空视角图,展现了高阁之巅与天际相接的情景。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对《秋望》逐句释义”,要求对每句话都进行赏析,所以首先要明确每句话的意思,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1) 赤日照沧洲,秋风吹白头:秋天到了,太阳在天边高照;秋风阵阵吹来,使人感到寒冷。诗人看到这景象不禁感叹时光流逝。 (2) 尚怀千载虑,还向古人求:我还怀着千百年的忧虑,希望从古人那里寻找答案。 (3) 老马不改步
注释: 1. 俗事了不涉:世俗的琐事不再涉及。了:完成,结束。 2. 间居适我情:在闲暇时居住最适合我的情趣。间居:空闲的日子。 3. 偶然爱林壑:有时候喜欢欣赏山林和山涧。 4. 随意到山城:随意去访问山中的城市。 5. 极浦忽秋色:在远处的湖泊上秋天的颜色突然显现出来。 6. 遥村开晚晴:远方的村庄在傍晚时分展现出美丽的景色。 7. 莫惊摇落意:不要被秋天落叶的景象所惊吓。 8. 自有岁寒盟
秋望 数声离雁下寒汀,世事相看散野萍。 入水苦匏思共济,望秋蒲柳感先零。 忧心满似将圆月,旅鬓疏同避晓星。 独洁糈粻候槎影,美人空自隔沧溟。 注释: 数声离雁下寒汀:几声孤雁从寒冷的水边飞过。 世事相看散野萍: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像浮萍一样飘散。 入水苦匏思共济:像匏瓜一样进入水中,想到与朋友共同度过困难。 望秋蒲柳感先零:看着秋天的蒲柳,想起自己年老的先人。 忧心满似将圆月
诗句释义 1 柳老西风作意骄:描述柳树在秋风吹拂下显得格外茂盛而得意。 2. 惊蝉强自抱疏条:形容蝉在秋风中努力保持其翅膀的灵活性,不因寒冷而失去活动能力。 3. 天连白草横残垒:描绘了秋天天空与草原相连的景象,白色的草地被秋天的寒气覆盖,形成一幅凄凉的画面。 4. 日落青空涌暮潮:描述了太阳即将落下,黄昏时分的天空和水面上泛起的波纹。 5. 八百孤寒同骨肉:表达了无论身处何地,都是同胞之情
秋望 家世崆峒山下居,每因风雨念吾庐。 鱼龙水落霜来后,鸟鼠秋高月上初。 慈母手中千里线,故人云外数行书。 经年未忍西南望,知道青松久笑予。 注释: 1. 秋望:秋天时登高远望,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家世:家族世代。崆峒山:位于中国甘肃省平凉市,是著名的道教胜地。 3. 每因风雨念吾庐:因为风雨时常想起自己的家乡。 4. 鱼龙水落霜来后,鸟鼠秋高月上初:描绘了一幅秋夜的景象,水面平静
秋望 晚霁江天豁,新秋物色凉。 幽花栖宿雨,高柳饯斜阳。 粳稻经时熟,杯罂破鼻香。 时艰欣岁稔,更惜日持觞。 注释: 1. 晚霁江天豁,新秋物色凉。 - 晚霁:傍晚时分天气放晴。 - 豁:开阔,明朗。 - 物色:风景、景色。 - 凉:凉爽。 2. 幽花栖宿雨,高柳饯斜阳。 - 幽花:隐逸的花。 - 栖宿雨:在雨中栖息。 - 饯:送别。 - 斜阳:夕阳。 3. 粳稻经时熟,杯罂破鼻香。 -
【注释】 客衣:旅途中的衣服。松花:松枝上的雪。疏烟斜野竹:稀疏的烟雾斜洒在野竹林上。 【赏析】 《秋望》是唐代诗人刘皂的一首七绝,写深秋时节作者登高远眺所见之景。此诗前两句写景,“寒风”点时令,“落日”点节序,一“吹”一“随”,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萧瑟的晚秋图。后两句写登山途中所见,“古径”、“松花”、“疏烟”、“斜野竹”等意象,都透露出一种幽静、寂寥之感,让人仿佛置身其中。全诗意境清新脱俗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色。诗人在关山之上,眺望着夕阳西下的壮阔景象。他看到的是满路的衰草和遥远的行人。他注意到了渡鸟在野水上飞翔,以及隐雾中的孤城半遮半掩的花。他听到了云边的雁鸣和塞上的笳声。最后,他看到了湖边的一个老人,他独自呆在那里,一年到头都感到寂寞。 译文:关山迢递夕阳斜,衰草离离客路赊。野水连天惟渡鸟,孤城隐雾半藏花。南来旅雁云边笛,北云归鞍塞上笳。独怪湖滨垂老叟,经年寂寞滞天涯。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进行赏析,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本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从“风”“雨”等字眼看,诗人在秋风中独行,心情凄迷、悲苦。但诗人没有直接抒写自己内心的痛苦,而是通过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感受。“长风吹雨湿青苔,黯淡浓云晚乍开”,前一句写出了秋风吹动着细雨,打湿了青苔的幽冷;后一句写出了阴云笼罩着大地,夜色渐合
秋望 万木苍无际,天高一鹳鸣。 断云遮极浦,叠嶂锁重城。 缅古悲陈迹,兴怀寄远情。 乡关何处望,薄暮倚秋声。 注释: 1. 万木苍无际:指树木郁郁葱葱,无边无际。 2. 天高:天空很高远。 3. 鹳鸣:鹳鸟的叫声。 4. 断云遮极浦:被云雾遮挡的尽头水边。 5. 叠嶂:重叠的山峰。 6. 缅古:思念古代的事情。 7. 悲陈迹:对过去的遗迹感到悲伤。 8. 兴怀:兴起情怀。 9. 寄远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