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老人读黄老,手援紫藟坐碧草。
春至不知湖水深,日暮忘却巴陵道。
君山
介绍
《君山》并非一个公认的文学作品名,而是一部现代的长诗,由鲁迅于1923年春天创作。
《君山》是一首长诗,全诗共40节,600多行,成为当时最畅销的诗集之一。这部作品不仅因其艺术成就受到高度评价,还被推荐为马悦然先生生前对中国文学的推介之作。
相关推荐
君山 湘中老人读黄老,手援紫藟坐碧草。 注释:在湖南洞庭湖的君山,一位年迈的老人正在阅读《老子》和《淮南子》。他手中握着一根紫色的小草(可能是指紫芝或紫花地黄),坐在绿色的草地上。 译文:湘中老人在湖南洞庭湖的君山,正悠闲地阅读《老子》和《淮南子》。他手中握着一根紫色的小草(可能是紫芝或紫花地黄),坐在绿色的草地上。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湖南洞庭湖的君山读书的老者
注释: 君山:即洞庭湖中的君山岛。 翠压鱼龙窟,寒堆波浪心。:以青山比君山,以碧水比君山周围的湖水,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君山景色的美丽,同时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怀念。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了洞庭湖中美丽的君山。全诗语言朴实,意境优美,富有画面感
这首诗出自《登君山》,作者是李白。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君山(第一句) 恃险三苗此为国,不知诸夏有华勋。 倚仗着地势险要,三苗成为国家的屏障,不知道中原华夏地区也有辉煌的成就。 译文:依靠险要的地势,三苗成为了国家的守卫,而不知道中原华夏地区也有着辉煌的成就。 注释:恃险——倚仗着地势险要;三苗——传说中的部落名,这里指代三苗族,古代居住在今天的湖南一带;国家——指楚国
君山,即洞庭湖中的君山岛。 祖龙,指秦始皇,他为了寻找长生不老药,派遣徐福东渡求仙。 迁怒色曾赪,意思是说秦始皇对此事十分生气,愤怒到了极点,面色发红。 帝子有灵山更青,帝指的是舜,舜是传说中的圣君;山指的是九嶷山。传说中舜葬于九疑,故称“帝山”。 湖水如天冬亦涸,意思是说冬天的湖水也干涸了。 此君荣落一般形,意思是说像舜帝这样有德之人,他的功业和荣耀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了
君山 无际波光滉太虚,君山一点暮云孤。 危楼栏槛能多少,展尽江湖万里图。 注释: 1. 无际:无边无际。 2. 漾:水光泛动的样子。 3. 太虚:虚空的天空。 4. 君山:即洞庭湖中的君山岛,因传说中的君乐神居此而得名。 5. 一点:形容君山的渺小和孤单。 6. 暮云:傍晚的云。 7. 危楼:高楼。 8. 栏槛:栏杆和门框。 9. 多少:多少个或多少处,此处指高低、宽窄。 10. 展尽:完全展开
君山是位于洞庭湖畔的一座名山,以其秀丽的风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君山的自然美和诗人的情感世界。下面将逐句解析这首诗: 1. “酾酒临江望石湾”:描述了诗人在江边准备斟酒的情景,同时望向远方的石湾,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远方景物的欣赏。 2. “松风引上白云关”:描绘了松树随风摇曳,仿佛引领着诗人走向白云之关的景象,象征着自然的灵动与神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题目为“君山”。下面是对每个诗句的解读和赏析。 君山:这是对君山的别称。君山是湖南省岳阳市的一座著名山峰,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诗词歌赋。 远迩朝宗势拱辰:这里的“远迩”指的是远近,形容君山的地理位置重要;“朝宗”指的是朝拜、归附,形容君山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力大;“势拱辰”则是形容君山在地理上的重要性,就像一颗明星拱卫着太阳一样。
君山 我来洞庭上,延首望君山。 君山不可见,止在狂波间。 风休水亦息,烟岚露空碧。 何烦问法意,开口成尘迹。 注释: 君山:指位于洞庭湖中的岛屿,因山上多有神仙居此而得名。 我:代指诗人自己。 洞庭:即洞庭湖,中国著名的淡水湖,位于今湖南省北部。 延首:抬头远望。 君山不可见,止在狂波间:意思是因为君山高耸入云,难以看见;而它只是浮在波涛之上,无法接近。 风休水亦息:风停水静
【注释】 君山:即洞庭山,位于今湖南省岳阳市。 苍虬(qiú):苍劲的虬龙,比喻高大而弯曲。 横距:纵横交错。 沙心泊:洞庭湖的中心,即君山。 蜿蜒:弯弯曲曲地延伸,这里指山势曲折。 矗:耸立,高高耸起。 松林忽撼洪涛风:形容松树林子被风吹动的样子好像被洪涛撼动似的。 雪浪排空奔电雹:形容波浪如雪片般铺天盖地,又像闪电般疾速飞驰而下。 长淮(huái):指长江的上游,这里泛指大江。 渺渺
君山 洞庭波上崒高峰,翠色难将别岫同。 译文:岳阳城的君山高耸入云,山峰青绿的景色难以与周围的其他山峰相比。 注释:崒(zú)高峰:形容山峰高峻挺拔。别岫(xiù):其他的山。 赏析:诗人描绘了君山顶上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二联:真籍从来标福地,大钧于此费神功。 译文:君山自古以来就是吉祥之地,这里的风水之局需要人们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注释:真籍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王冕所作,全诗共八句。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君山 君山盘结青云梯,堂高更觉天象低。 横江万顷莹玻璃,蓬瀛胜概从端倪。 几欲收拾归品题,分甘独令倦攀跻。 使君领客伫沙堤,指点淮浙分东西。 神州三百尘埃迷,慨怀往昔重惨悽。 我闻王师临青齐,虏穴已扫庭已犁。 志士毋必惊闻鸡,威仪喜见皆遗黎。 当颂中兴镌浯溪,说秦彊楚不复稽。 注释: - 君山:位于洞庭湖中,以奇石、云烟、飞瀑
君山 君不闻吹箫得仙双帝子,宅门敕牌金书字。 又不见马家堂宇色未昏,宅门题作奉诚园。 注释:我听说在古代楚国有一位吹箫得到仙人的双帝子,他们的家门上写着“金”字。又听说在马家的堂宇中,还没有黄昏,就已经被命名为奉诚园了。 古来将相多高第 今不为园即为寺。 注释:自古以来,那些身居高位的将领和大臣,他们的府邸大都建有高楼大厦。如今,这些府邸有的已经变成了寺庙。 吾观黄歇相楚时 岂意异时真似此。
君山 岁晚征颜叹飘泊,日暮江城吹画角。 倚栏无地吊兴亡,松风落子惊飞雹。 云凝苍梧愁不收,英雄泪洒泾渭流。 眼前不着沙洲碍,望到中原天尽头。 注释: 1. 岁晚征颜叹飘泊:年老时,感慨自己的漂泊生涯。 2. 日暮江城吹画角:傍晚时分,在江边听到远处传来的战鼓声。 3. 倚栏无地吊兴亡:站在栏杆上,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只能感叹国家的兴衰。 4. 松风落子惊飞雹:松树风吹过
君山 特秀起平湖,秋空照日孤。 无尘接南楚,有路到东吴。 聚翠时浓淡,长林半有无。 未能寻胜赏,飞梦绕烟芜。 注释:君山:指洞庭湖中君山岛。特秀:特别秀丽。起:崛起。秋空:秋天的天空。照日:映照太阳。孤:孤独。无尘:没有尘埃。接:接触。南楚:指湖南地区。有路:有路可去,即有船可去。聚翠:聚集的翠绿色。时浓淡:时而浓密时而稀薄。长林:长长的树林。半有无:一半茂密一半稀疏。未能:无法。寻胜赏
君山: 乱山如群羊,合沓千里奔。 君山屹当前,盘踞老虎蹲。 巨镇压坤维,层巅没云屯。 下瞰大溪流,千尺清不浑。 舟人落风帆,挽纤系山根。 欲上看星斗,悬崖那可扪。 译文: 君山: 乱石堆砌的山峰犹如成群结队的绵羊,它们连绵不绝地奔腾而去。 君山矗立在眼前,就像一只蹲伏的老虎。 巨大的山峰如同巨镇般的支撑着天地之间的平衡,峰颠之上云雾缭绕。 俯瞰下方,只见一条蜿蜒的大溪从山下流过,清澈见底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君山的深切怀念,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第一句:“岸花江草几回新,十载重来迹已陈。”这句诗描述了君山岸边的花草和江边的草都已经历了几个轮回,而诗人自己却已经时隔十年再次踏上这片土地。这里的“新”和“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化。 第二句:“座迥诸天当落日,闰逢三月尚馀春。”这句诗描绘了夕阳西下的壮丽景色,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君山的深情厚意
君山 山色湖光日渐曛,谁将玉佩吊湘君。 天风一夜连湖起,吹落苍梧万里云。 注释 君山:山名,在洞庭湖中。 曛:日落天色昏黄貌。 君山的景色是: 山色和湖水的颜色一天天地变得昏暗起来; 是谁把玉饰挂在湘水之滨来哀悼湘君呢? 湘君:传说舜南巡死于苍梧,其神为湘君,后人因以称忠贞不渝的人。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洞庭湖中的君山。首句写山色的黯淡,用天色的黄昏作陪衬,烘托山色的黯淡。第二句写湘君之死的哀痛
君山 君山自是众山君,卓立中峰上插云。 曾上君山最高顶,东南一气荡氤氲。 翻译: 君山自然是众山之主,矗立在群峰之中,仿佛插入云端。我曾多次登上君山的山顶,东南方向的气流弥漫着祥和的气息。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君山的自然风光以及自己的登山经历。首句“君山自是众山君”,用夸张的手法,将君山比作众山之主,突出了其独特的地位和魅力。次句“卓立中峰上插云”,描绘了君山的高耸入云、傲然挺立的景象
君山 一帆天上落,山色扑须眉。 斑竹湘妃墓,丹枫柳毅祠。 风涛环岸涌,钟磬出云迟。 到此襟怀阔,长吟远望时。 注释: - 君山:指的是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中。 - 一帆天上落:形容船帆在天空中飘扬的样子,给人一种高远、飘渺的感觉。 - 山色扑须眉:形容山色之美,如同美女的眉毛般美丽。 - 斑竹:指湘妃竹,一种生长在湖南岳阳市附近的竹子。 - 湘妃墓
君山 君山:洞庭湖南岸的山,山上有二妃庙。 青青相向尽,松竹窅然深。 君山形似美人,山青水绿,与湘水相对。山中树木葱郁,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中有二妃泪,难为终古心。 传说湘妃曾在这里浣纱,留下了泪水,使得山中常含悲伤之情。 波声衔断怨,云色背长阴。 湘江水声仿佛在诉说着离别之痛,云雾遮住了天空,给人一种阴森的感觉。 到眼谁能别,横予江上琴。 看着君山,我无法将其从眼前抹去
君山 晚磬黄泥庵,瘦石春申墓。 烟外马驮沙,浮屠隐没树。 注释解释: 1. 晚磬黄泥庵:傍晚时分的黄泥庵寺里响起了晚磬的声音。 2. 瘦石春申墓:瘦小的石头是春申侯的墓地。 3. 烟外马驮沙:远处的烟雾中,有马匹在沙漠上奔驰。 4. 浮屠隐没树:佛塔被树遮挡,难以看清。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诗人通过对黄泥庵、春申墓、沙漠等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壮丽的自然风景图。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