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这首诗是作者为他的好友澹心五十岁时画的小像所作的题词。诗中充满了友情与赞美之情。 首句“白发平头五十人”,描绘了一个年过半百的老者的形象,白发平头,形象地表达了岁月的痕迹和沧桑感。 第二句“疏狂聊以乐天真”,表达了作者对澹心的欣赏,他认为澹心的性格疏狂而纯真,能够找到生活的乐趣,这是一种难得的境界。 第三句“四时佳气在君身”,则表达了对澹心人格魅力的赞美,认为他的气质如同四季的气候一般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春城即事》,描述了春天里,一位女子在城下闲伫立的情景。下面我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杨柳春城驻幰车。 杨柳依依,春风吹拂,城下的车辆暂时停了下来。这里,“杨柳”和“春城”都是春天的象征,而“驻幰车”意味着车辆被停下,为的是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罗衣掩映女墙斜。 女子身着华丽的衣裳,衣服的颜色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她的身影显得更加美丽
【注释】 (1)浣溪沙:一种词牌名。十首,即《浣溪沙》的变体。“十”是虚数,不是实数。 (2)罥户:指挂在门上或窗上的蛛网。蛛罗镂细尘:指蜘蛛结网时留下的细丝灰尘。 (3)红栏:红色的栏杆。流莺:即流黄莺、黄莺。 (4)暮雨玉箫声:傍晚时分,如玉箫般婉转的雨声。玉箫,乐器,用玉石制成的管乐器。 (5)柳絮:柳树的种子。惯飞:习惯于随风飘荡。连日暖:连续好几天都很温暖。 (6)桃花娇助晴
侧侧轻寒搞臂纱,梳妆才妥上香车。 小红帘外即天涯。 憔悴一春常惜别,归来燕赖问桃花。 日长何况更思家。 注释: 1. 侧侧轻寒搞臂纱 - “侧侧”形容风的轻柔,“轻寒”说明天气微凉;“搞臂纱”指轻轻摇晃着手臂,像是要穿过薄纱一般,形象地描绘了微风拂过的景象。 2. 梳妆才妥上香车 - “梳妆”指的是整理妆容,“才妥”表示刚刚完成,而“上香车”则暗示准备乘车去往某个地方,可能是一种出行的准备。
诗句: 睡燕炉香袅午丝,碾茶声里卷帘迟。 译文: 在炉火旁睡着的燕子和袅袅升起的香烟,碾茶的声音中缓缓地拉开窗帘。 注释: 1. 睡燕:指在炉火旁熟睡的燕子。2. 炉香袅:指的是在炉边燃烧的香味。3. 午丝:指的是中午时分的光线。4. 碾茶:指用碾子磨碎茶叶。5. 卷帘迟:指打开窗户的时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日常生活的小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的午后场景。诗人通过炉火旁的燕子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作答本题,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意思,然后结合注释和题目要求来分析概括。 “浣溪沙”是唐教坊曲名,调见《乐府诗集·歌辞一》入“大石调”。《花间集》有《浣溪沙》十首。李珣的《浣溪沙》多写闺中情思,以绮丽的语言,委婉细腻地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其词多以艳情为题材,风格绮丽,情意缠绵。本篇为其中之一。 第一、二句:“暖日纱窗倦绣天,绣床闲伴玉狸眠。”
下面是对这首《浣溪沙》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诗句原文: 画格屏山六扇齐,妆成凝坐只弹棋。绣檀熏罢又添衣。 蝴蝶自来还自去,蔷薇架上日频移。一春长是翠眉低。 译文: 画格屏风上,排列着整齐的六扇画格,她梳妆完毕,静静地坐着,只忙着下围棋。香炉中的香料已经燃尽,她又开始添衣服。 蝴蝶从窗口飞进飞出,像往常一样,在蔷薇架上忙碌地移动。春天里,她总是低头沉思,似乎心事重重。 赏析:
浣溪沙十首 其六 手叠红笺报玉郎,日长无那理残妆。 恹恹瘦损过时光。 镜槛花沾螺篆重,绣帘风逗燕泥香。 干卿甚事费思量。 注释: 1.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小庭花”、“秋娘青”、“谢秋娘”等。双调,五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2. 其六:指《浣溪沙》组词中的第六首。 3. 手叠红笺报玉郎:用手把写满字的红色纸张叠好,交给心爱的男子。 4. 无那:没有法可想(无可奈何)。
浣溪沙十首 其三 凤尾香罗薄几重, 柳绵一搭绣床东。 并肩人语玉钗风。 粉指印匀笙叶碧,口脂吹上笛衣红。 一年春过梦游中。 【注释】: 1. 凤尾香罗:用香丝线织成的薄纱罗。2. 薄几重:薄薄的几层。3. 柳绵一搭:柳絮像棉絮一样堆叠在一起。4. 绣床东:绣花床上的西边。5. 并肩人语:两个人并排坐着说话。6. 玉钗风:形容女子头上的玉钗随风摇曳。7. 粉指印匀:手指沾着胭脂,轻轻印在笙叶上
诗句: 睡起慵教贴翠钿,日长啼鸟奈何天。 译文: 醒来懒得梳妆打扮,日头升得高了,鸟儿也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注释: ①翠钿:古代妇女的首饰,指女子的装饰品。②奈何天:怎么这么烦人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日早晨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