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颢
【注释】 姜舜民:宋代诗人,字茂之,号东山老人,眉州丹棱人。宋神宗熙宁八年(西晋元符元年,1095)进士,曾历任县令、知州等职。苏轼与他是同乡兼好友,有诗相唱和。竹深处:竹林深处。苏雪溪:即苏子美。子美是苏轼的号,子美在《次韵子瞻》诗中有“我亦无心爱竹深”,可见二人交情很深。次:跟随韵律而作。岩栖:岩石上栖息。面面窗开翠色迷:四面窗户敞开,窗外青翠欲滴,令人陶醉。长听雨来虚榻外
诗句释义及赏析 人生非金石,寓形宇宙间。 注释: 人生短暂如金石,而我们只是存在于宇宙之中的尘埃。 抱才既沾禄,知休即辞官。 注释: 拥有才华就应得到相应的回报或地位(沾禄),一旦知道自己的极限或追求已满足(知休),就应该选择辞职。 委心随去留,避俗谢往还。 注释: 将自己的心意寄托于是否继续在一个地方停留(去留),避开世俗的交往和应酬(避俗)。 遑遑欲何之,富贵不可干。 注释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楼居百尺谢嚣尘,良会攀跻属隐君。 解析: - “楼居百尺”描述了一幅高楼耸立的景象,象征着高远和独立。 - “谢嚣尘”意味着远离尘世的喧嚣与纷扰,追求一种清静与超然。 - “良会攀跻属隐君”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暗示了作者希望与志同道合的人一同隐退于山林之中,远离尘世的繁华。 2. 望处有山皆入画,坐中无客不能文。 解析: -
【解析】 题咏卢橘山鸟图。此诗描绘了一幅卢橘满枝,山禽饱啄的景象,抒发了一种对山林生活的喜爱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荒淫无度的批判之意。首句“卢橘垂黄雨满枝”写景,描绘出一片秋意浓重的景色。次句“山禽饱啄已多时”,点明时间是秋天。第三句“那知岁晏空林里”,以反诘语气,表明自己并非不关心国事,而是更关心百姓的疾苦。尾句则直接点出主题。“竹实萧疏凤亦饥”一句,既写出了山中竹子萧疏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时,需结合全诗内容,根据题目要求,理解关键词语含义,然后分析作答。 “微风自东来,地脉初回阳”:微风从东方吹来,大地的脉络开始回春。 “好鸟出幽谷,潜鱼跃芳塘”:好鸟儿从幽深的山谷飞出,鱼儿在池塘里跳跃。 “欣欣木向荣,涓涓水流香”:树木郁郁葱葱,泉水潺潺流淌,散发出阵阵芳香。 “万物俱得时,吾忧亦已忘”:大自然都得到了适时,我忧愁也忘记了。
新构茅堂就竹西,渭川千亩共襟期。 清风扫榻秋来早,苍雪团阴月到迟。 插棘每遮东面笋,脱巾还挂北边枝。 寻君记得曾留宿,日出三竿尚不知。 接下来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注释 1. 新构茅堂:建造了茅草覆盖的新房屋。 2. 就竹西:靠近竹林的西侧。 3. 渭川:指渭河之畔。 4. 襟期:共同的愿望和期待。 5. 清风:凉爽的风。 6. 苍雪:指天空中洁白的云朵。 7. 团阴:聚集的阴影。 8. 棘
【注释】 春日闲行:春天里,我闲着无事,出门游玩。 睡起闲窗日影斜:睡醒后,我懒洋洋地从窗前看出去,看到窗外的太阳已经斜了。 欲寻幽处一烹茶:我想找一个幽静的地方,一边喝茶一边欣赏风景。 芒鞋踏遍前村路,杨柳春风有几家:我的鞋子被踩得又脏又破,但我已经走过了很多村庄的路,现在走在杨柳树下,发现已经有几家人在春风中迎接客人了。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写的是作者在春季出游
注释: 鹓湖风日暖薰人,行乐都忘俗事纷。 换酒主翁偏爱客,盍簪朋辈总能文。 新词妙绝填《金缕》,醉墨横斜扫练裙。 归到寒斋枕书卧,一灯夜雨正思君。 译文: 鹓湖风日温暖,令人陶醉,我们尽情欢乐,忘记了世俗的纷扰。 主人换酒偏爱客人,盍簪的朋友总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和灵感。 新词妙不可言,填词如《金缕》。 醉后挥洒的笔墨横斜在练裙上。 回到寒舍,枕着书本睡觉,一灯映照下,我正思念你。 赏析:
【注释】 夜坐:在夜晚坐着。寒来:寒气袭来。尘绪:世俗纷扰。吟对:吟诵,对着灯烛。青灯:青色的油灯。一更:古代计时法,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落叶:飘落的树叶。满庭:布满庭院。风满树:秋风扫过树木。小窗:小窗口。无处着秋声:无法听见秋天的声音。赏析:这首诗写冬夜读书的情景。首句“寒来尘绪不关情”,以冷色调写诗人在冬夜读书的情景,但诗人并未被寒冷所困扰,反而心静如水
【注释】 涪翁:指黄庭坚。松风阁:在江西上饶,相传为唐代文学家李白、杜甫所居。 【赏析】 黄庭坚的诗才横溢,气势豪迈,他的词笔也如此。黄庭坚曾自诩其诗如秋风过境,一扫尘垢。“自古如君能几个”一句,是说像他这样有才华的人并不多见。“高阁一诗四远闻,知音自有松风和。”两句的意思是:高阁上的一首好诗传遍四方;知音的人自然会听到这诗的韵律与神韵。 这是题于黄庭坚《松风阁诗卷》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