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颢
登云晓望 诗句释义: 1. 十丈金鳌白玉阑,偶来乘兴一跻攀。——在十丈高的金鳌(神话中的神兽)栏杆上,偶然来此,心情愉悦地攀登而上。 2. 月沉萧寺烟钟外,日出沧洲水树间。——月亮沉没在萧寺的烟霞之中,阳光初升时,水面和树木沐浴在晨光里。 3. 野鸟无声随客去,海风随阵打潮还。——野鸟静静地随着客人飞走,海风随着潮汐的力量吹拂着,带走了波涛。 4. 回头却羡云庵叟,扫地焚香独自闲。——回首望去
【注释】: 宿吴江泗洲寺值主僧不在留题 客舟来泊古招提,落日吴江望欲迷。 茅屋几家村远近,野桥危木水东西。 茶烟暝护萝房榻,花雨香沾石磴泥。 不遇高僧谁共语,新诗谩向壁间题。 译文: 我乘着小舟来到这座古老的招提(佛寺)投宿,夕阳西下,眺望着吴江的美景,却觉得有点迷茫。 周围有几家人的茅草小屋散布在村庄的远近,一座野桥和一根根危木横卧在江水的东、西两岸。 茶烟袅袅升起,仿佛是保护着萝房里的床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阅琐尾日记”,诗人以记事为名,实则是借记事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阅”字有浏览、翻阅的意味。从字面上讲,就是翻阅那些琐碎而枯燥的记录;从实际内容看,则是翻阅自己一生经历和感受的记录。“琐尾日记”即《杂记》,也就是作者所写诗文的合集。 “曾供笔砚侍君王”,此乃诗人早年入仕的经历
《题姜舜民竹深处次苏雪溪韵》是明代诗人陈颢的作品。下面将逐句进行释义: 1. 诛茅竹里似岩栖:诛茅(建造)于竹林深处,好似岩石般的栖息之地。 2. 面面窗开翠色迷:四面都是窗户,打开时窗外的翠绿色迷蒙不清。 3. 长听雨来虚榻外:常听到雨声从外面传来,落在空空的床榻之外。 4. 安知日转画栏西:怎能知晓太阳在画栏西边缓缓移动。 5. 奚僮扫地收新箨:那个仆人在打扫庭院,收集新笋皮。
冬日旅中 江国冬来十日阴,闭门高卧拥寒衾。 贫将乞米无颜帖,客久思家有越音。 雪压荒桥行路断,山埋老树冻云深。 百壶安得如渑酒,细与梅花说旧心。 【注释】 1. 江国:泛指江南地区,这里指作者所在地。 2. 闭门高卧:关起门来高高地躺在床上休息。 3. 贫将乞米:因贫穷而向人求取粮食。 4. 越音:古代江浙一带的方言,这里代指家乡的口音。 5. 百壶安得如渑:一百壶美酒也比不上一杯像渑县的美酏酒
新秋(节选) 江涵秋影雁南过,凉思催人可奈何。 林下久知尘事少,水边惟爱月明多。 吴乡鲈美应分鲙,楚客衣单自制荷。 回首沧浪濯缨处,高情惭愧钓鱼蓑。 注释 - 江涵秋影雁南过: 秋天,江面上映着雁的影子向南飞去。 - 凉思催人可奈何: 因秋日的凉意而引发的思绪让人感到无可奈何。 - 林下久知尘事少: 在树林下面,因为远离尘世的喧嚣,知道世间的纷扰较少。 - 水边惟爱月明多:
过当湖曹汝器所居 海邑西偏郡郭东,林塘卜筑遂高风。 松阴避雨周遭绿,花影涵波上下红。 虚榻扫留吟社客,短蓑著伴钓船翁。 闲居清趣人多有,看到君家自不同。 注释: 1. 海邑西偏:指海州府城西边的地区。郡郭:古代行政区划的边界。东:方位词,指东方。2. 林塘:树林和水塘。卜筑:选择建房。遂:于是。3. 松阴:松树的浓荫下。避雨:躲避雨水。周遭:环绕着。绿:翠绿色。4. 花影:花朵的影子。涵波
春日写怀 东风吹雨着轻尘,芳草茸茸湿翠裀。 寒食过来犹自冷,海棠开后不多春。 山中漫忆陶弘景,谷口谁寻郑子真。 圣代只今恩浩荡,东溟不信有穷鳞。 注释: - 东风吹雨着轻尘:春风和煦地吹拂,雨水轻轻洒落,形成一层轻薄的尘埃。 - 芳草茸茸湿翠裀:芳草郁郁葱葱,绿意盎然,湿润的草地犹如绿色的地毯。 - 寒食过来犹自冷:寒食节过后,天气仍然寒冷,让人感到一丝凉意。 - 海棠开后不多春
【解析】 本首诗句中“泊”“招”“晚”“长”等词语,都是对景物的描绘。 【答案】 示例: (1) 东南:指塔院所在地的东南方向。 (2) 三高亭:指塔院附近有三个高高的亭子。 (3) “吹浪”“眠沙”二句写景,描写湖面波涛和岸边沙滩的景象。“吹浪”句,写湖面上水鸟的动态。杨花:柳絮。 (4) 诗人喜留宿共餐,客人随渔舟停泊在连樯的船上。“僧喜”“客随”二句,点明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 (5)
闻邻家机声 竹里人家笑语稀,日长少妇学鸣机。 藁砧应是归来早,二月催裁白苎衣 译文: 在竹林深处的人家,笑声稀少,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少妇开始学习纺织机器的声音。估计回家的丈夫已经早早地回来了,二月份催促着裁制新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少妇在学习纺织机器时听到家中丈夫归来的声音的场景。诗中运用了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将一个宁静、温馨的家庭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