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柳
【注释】 迢遥:遥远。 送行舟:送行者的行船,指送行的人。 去去:远去的意思。 行人:指送行的人。 不可留:不能停留,即不要回来。 倒绾青丝:倒着系住青色的丝绦,这里指将青丝系在衣带上。 寄怀袖:把心事寄托在衣带上。 莫教飞絮:不要让柳絮飘散。 莫教:不要。 乱春愁:让春天的愁绪更加杂乱。 【赏析】 这是一首写别情的小词。作者以折柳赠别,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深深眷念,同时
第一首: 依依杨柳枝儿长,眼儿一眨占芬芳。 怅望天涯落日红,心系故乡情不忘。 第二首: 柳枝飘飘荡秋空,离愁别绪满心肠。 手执乡思泪滴枕,忍看东风怨飘香。 赏析: 这首诗以杨柳为主题,通过对杨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第一首诗中,诗人用“依依青眼占芳丛”来形容杨柳枝条柔软、婀娜多姿的样子,用“怅望天涯落照红”来表达诗人在异乡看到夕阳西下时的感慨和孤独。最后两句“牢握乡心留枕底
【注释】 折杨柳词:即《折杨柳》曲,是古代汉族民歌,多写离别之情。司马:指翁吉卿,字公弼,号思齐,北宋时人。 石藓河梁女萝碧,生小深闺苦离别——石藓、河梁、女萝碧:都是指送别之地的景物,也暗寓送别之人。石藓,苔藓;河梁,桥梁;女萝碧,指女子的鬓发如绿色女萝般柔美。 柳丝摇曳不可攀,忽忽行期又今夕——柳丝,指柳树的枝条;摇曳,风中摇摆的样子;不可攀,无法攀援;忽忽,形容时间过得很快。行期
【注释】 折杨柳:折下柳枝,赠别。杨柳:柳树,多植于道路旁,故有送别之意。陌:田间小路。还与君同陌:去年折柳时,我们一同行走在田间小路上(意谓一起折柳、赠别)。关山千里隔:今年折柳时,你我相隔千里之遥,不能相见。 【译文】 去年折柳赠别你,我俩还在田间小道上同行。 今年又折柳相送,却只能隔着万水千山。 想你想得不见你,只能攀折柳枝长叹息。 远远传来玉笛声声,总是催人伤离役旅。 【赏析】
折杨柳歌词 长条何物送郎天边去,恨不持斧戕江头树 《折杨柳歌辞》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五言绝句组诗作品,其内容相贯,主要为征人临行之际与其情人相互赠答之词。这首诗通过描写柳树的形态和情感,表达了送别时的情感与不舍。下面将逐一解读这首古诗: 1. 诗句释义 - “长条尔何物,送郎天边去。”:这句诗描绘了杨柳的长条形状和它送别男子至天涯的场景。杨柳的枝条柔软而长,随风飘动,如同女子的长发
【注释】 折杨柳歌:即《折杨柳歌辞》,汉乐府曲名。 汉人:古代汉族人的简称,这里指汉朝人。 秦人马上去:指汉代的马去到秦国,也就是指西汉王朝和秦朝之间的战争。 长条不折时:意谓柳树枝条很长,不会折断。 遮遍长安路:指柳枝长得很茂盛,覆盖了长安城的大街小巷。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战乱中百姓生活、抒发思乡之情的小诗。 开头两句“汉人马上来,秦人马上去”,描绘的是一幅两军交战的画面
折杨柳 春风路旁柳,翠带相绾结。 攀条赠远人,千里伤离别。 一夕秋风生,红芳已消歇。 只恐君归来,长条不堪折。 妾容与此同衰迟,君恩敢忘如前时。 译文 春天里路边的柳树,绿枝垂挂如丝缕相连。 攀着柳枝送给远方的朋友,却只能遥寄千里相思之情。 一夜之间秋风来临,那娇艳的花朵已经凋谢了。 只怕你回来时,这柔长的柳枝难以承受你的折断。 我的青春也和你一样逐渐衰老,你的恩情怎敢忘记? 注释 -
注释:在东风吹拂的道上,杨柳枝儿摇曳。人们纷纷攀折枝条送别朋友。长枝折断后短枝依旧挺拔高长。明年春天,杨柳依然如烟垂翠。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杨柳与别离的诗歌。诗人以东风为媒介,描绘了杨柳随风摇曳的景象,同时通过攀折杨柳送别朋友的场景,表达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中的“长枝折尽短枝长”和“明年仍旧含烟垂”两句,既展现了杨柳的自然生长特点,也表达了诗人对离别时光流转、人事更替的感慨。全诗语言质朴
诗句释义 1 折杨柳: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画面,诗人在春天的柳树下折下柳枝。 2. 千辙万辙晓行车:描述了早晨道路上的车辙众多,暗示着繁忙和喧嚣。 3. 谁人折柳临长渠:是谁在这样的背景下折柳呢?可能是诗人自己在思考或回忆中。 4. 红颜皓齿春闺女,掩袂攀条独无语:这里的“红颜皓齿”形容女子的美丽,“掩袂攀条”则形象地描绘了女子的动作。然而她没有说一句话,可能是因为内心的感慨。 5.
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时写给张子静的。诗的前两句写送别情景,后两句写诗人自己归去的情景。 首句“折杨柳送张子静归吴兴”,交代了这次离别的原因,即因为李白要回四川去,所以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的情意。 颔联“春浅条未长”是写景,描写了杨柳的特点:春天虽然已经过去了,但柳条还没有长出叶子来。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它既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又透露出一种期待和希望。 颈联“东风吹落日